【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四季读书网 6 0

常年为您提供华师语文月刊、【语文合唱团】、【第1时间备考、阅读教辅书书籍的电子样书、订阅,请扫码『洪吉服务书店』


现货订阅:连续三年押中全部高考作文的2024版《社会热点模板范文100篇》。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1张

    下列书目即将出版,现接受预订!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2张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3张

   2024《高考作文方向性押题》

         定价:49.8元

精选10个课本主题词,深入开掘课本;

精选10个时政关键词,紧跟时事;

每个栏目都有名师保姆级指导,材料阅后即用,无须另外加工。

《思辨作文高效备考集训》

       定价:49.8元

近年的新高考卷和全国卷以及今年各省市的联考卷和模考卷,思辨类作文成为高考作文新题型。为了更好地助力高考,特邀曾良策老师携手一线名师倾情打造,提升思辨能力,加强逻辑思维,助力学生在思辨类作文得高分。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4张

纸质卷定价:298元/套,优惠包邮价:278元/套

纸质卷+视频讲998元/套,优惠包邮价:798元/套。

50套起团购,价格另议。教师用卷按50:1配送。

     2024年《王后雄高考押题I预测卷》简介:

1.共21个版本:分专版省份(17个省份)、全国版老教材省份(4个省份)、全国版新教材省份(5个省份)。

2.试卷新增内容:

①临考提分战术地图,丢分点及易错点总结(可防盗版);

②日语考生有专属日语试卷;

3.增值服务:知名教授线上直播

①5月11日:高考考前心理调整与应试策略;

②5月25日:高考考场15种考试技术;

注:外包装扫码进入,可防盗版;

4.视频卡由之前的两个版本简化为一个版本,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省份选择对应的科目绑定即可;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5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国学界现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的研究,对其应包含的基本内涵以及建构原则和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积累,但还不乏亟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从具体内容上来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

首先,在社会科学认识论及其方法论领域,隐性但顽固的欧洲中心主义依然倾向于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化”“本质化”。

西方社会科学是在内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兴起,以及对外殖民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在对待非西方社会的问题上,西方社会科学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将殖民活动合法化的冲动。一方面,它将人类社会进行文明排序,将自身置于文明的顶端;另一方面,它努力探索非西方社会的运作逻辑,为殖民统治提供政策支持。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成功地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西方社会科学使用了一种“异时化”的策略,即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所谓的“野蛮人”或“原始人”,被想象成是没有文明的原始文化的产物,处在另类时间内的原始社会和野蛮人成为证明西方文化先进的绝佳例证。

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界展开了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但并不彻底。例如二战后西方提出了文化相对论。它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价值,且这种价值只能被纳入其自身文化系统而不应被放在欧洲标准下来进行评价。然而,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如英国学者戈尔纳所说,“使所谓的文化相对论变成了种族中心主义一种新的、怪诞的表现形式”。这种认识论及其方法论带来的后果是,不仅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而且实际上也否定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超越各民族文化限制,而平等地相互认识的可能性。

再往深处探究,将文化本质化还为种族主义留下了暴力泛滥的“后门”。近年欧美白人中的民粹主义者针对其他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冲突,无疑表明西方社会科学中将非西方文化“去主体化”“本质化”的认识论及其方法论,仍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其次,面对原本有普遍、辩证联系的人类及其与自然的共同体,霸权、单边孤立和干涉主义,以及以人与自然二分为前提的极端环保主义,仍如“幽灵”般存在。

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地融合也变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无一例外地需要直接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及其社会科学界仍不愿抛弃其霸权主义、单边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西方国家不仅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为基础,干涉别国内政,对他国进行制裁、封锁、渗透,甚至直接侵略,而且其强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还以所谓的“捍卫自由民主等人类普世价值”等说辞,为其政治行为做“合理性”论证。

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西方社会科学中深层潜藏的霸权主义同样十分强劲。从思想渊源上说,西方社会科学长期秉持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想。它对彼此之间共同、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不足。这种认识论将人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一味强调人类至上、向大自然无限索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西方社会科学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毫无疑问,这原本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取向。然而,当其趋向激进之后,又带来了新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由原来征服自然的倾向,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否定人的价值,否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种思想,实质上无疑是一种充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话语。

——摘自黄海《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世界各国在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具体途径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思维还有所殊异,但人类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反对贫穷追求发展的总体愿望是不谋而合的。在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上,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对“共同价值”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指向和侧重点,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值共同体的主旋律。因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和而不同”的伦理文明论坚持认为,如果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明学习和借鉴,就会窒息自己发展的机理,还会引发其他文明的敌意或反叛,无论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就此而论,只有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学习,积极地开展对话与交流,才能造成文明的发展与兴盛。

——摘自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的首要问题。

B.西方社会科学通过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的策略,达到了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的目的。

C.西方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文化相对论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存在彼此无法理解的本质差别。

D.西方社会科学界把欧洲标准下的“自由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并未真正认识到各国对“自由民主”的理解各有侧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的首要问题”曲解文意,原文中首段“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究竟在哪些核心命题上表现得格外牢固”是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话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不是首要问题。

B.目的和手段颠倒,原文第三段有“一方面,它将人类社会进行文明排序,将自身置于文明的顶端;另一方面,它努力探索非西方社会的运作逻辑,为殖民统治提供政策支持。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成功地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把非西方文化置于其他时间序列中”是策略,而“将非西方文化转化为‘野蛮人’和‘原始人’”是目的。

C.选项省略了条件。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可知,“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应当是“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结果。

故选D。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引用戈尔纳的说法,意在论证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的观点。

B.材料以近年欧美发生针对某些族群的暴力袭击以及引发社会冲突为例,论证了文化本质化可能存在的恶果。

C.材料既对西方社会科学界重视环保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又指出其趋向激进后带来的问题,这显示出作者的辩证态度。

D.材料对西方话语霸权的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其历史渊源的回顾,也有对其当下表现的具体分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意在论证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了根本侵蚀的观点”错误,原文为“当这种认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引发出文化本质化的倾向,即把文化看作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每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有本质差别,相互之间无法理解。如英国学者戈尔纳所说,‘使所谓的文化相对论变成了种族中心主义一种新的、怪诞的表现形式’”,可知材料一第四段引用戈尔纳的观点,意在指出文化本质化倾向使文化相对论异化为种族中心主义。故选A。

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相对论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思并不彻底,但它认为应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对于构建文明多元发展的世界秩序有积极意义。

B.中国捍卫基于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既是践行人与自然共同、共生、共荣的理念,也是反抗西方意识形态霸权。

C.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始终无视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事实,极有可能给西方国家内部和世界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D.排斥文明差异性的“同”很难保证一种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该与他国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强加因果,原文所说的“同”是指“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明学习和借鉴”(材料二第2段),这种“同”带来的后果是“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材料二第2段),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该与他国有所不同”,而是要学习借鉴与本国不同的文明,即达到能“容异”的“和”的状态。故选D。

4.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②全人类都向往和平与发展,具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追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价值基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西方霸权主义依然顽固,这种只承认自身文明优越性的价值观无助于文明的交融互鉴,世界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方案。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与自然如何更好地融合也变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可概括出,事实基础:当今世界不仅人与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能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结合“人类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反对贫穷追求发展的总体愿望是不谋而合的。在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上,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民族对‘共同价值’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指向和侧重点,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值共同体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无一例外地需要直接面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可概括出,价值基础和利益诉求:全人类都向往和平与发展,具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追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价值基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

结合“在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西方社会科学中深层潜藏的霸权主义同样十分强劲”“一种文明只承认自己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拒绝或不屑于向他国文明学习和借鉴,就会窒息自己发展的机理,还会引发其他文明的敌意或反叛,无论对自己文明亦或是他国文明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就此而论,只有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学习,积极地开展对话与交流,才能造成文明的发展与兴盛”可概括出,霸权主义顽固:西方霸权主义依然顽固,这种只承认自身文明优越性的价值观无助于文明的交融互鉴,世界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方案。

5.阅读下面的表格,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碳排放时间规划的理解。6分

相关时间点

中国

美国

工业化起步时间

20世纪50年代

19世纪中叶

计划“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时间

2030年

2030年

计划“碳中和”(温气体达到零排放)时间

2060年

2050年

【答案】①中国工业化起步远晚于美国,碳排放需求大,却制定和美国相同的“碳达峰”时间,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者,承担了自己面对气候变化应有的责任;②中国制定晚于美国的“碳中和”时间表,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中国践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坚决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捍卫自身维持基本需要的发展权。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20世纪50年代”“19世纪中叶”“2030年”等数据可分析出,中国工业化起步远晚于美国,碳排放需求大,却制定和美国相同的“碳达峰”时间,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倡导者,承担了自己面对气候变化应有的责任;

结合“2060年”“2050年”的数据及原文“和而不同是各种文明形态结成价值共同体的主旋律。因而,习近平强调,我们……”“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由原来的‘天久一分’、征服自然的倾向,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否定人的价值,否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种思想,实质上无疑是一种充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话语”可知,中国制定了晚于美国的“碳中和”时间表。这体现了中国践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坚决反对西方话语霸权,捍卫自身维持基本需要的发展权。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见麒麟

哥舒意

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种下了第一株桃树,每年开春又种下新树,园子里的桃树变成了桃林,桃林又连成一片。从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一旦绽开,满眼都是花海。南庄方圆百里都能闻到桃花清香,人称“万里桃花”。

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

不久日本翻译就传出话,藤原长官要为儿子承太找个家庭教师,要求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无不精通,还要一手工整行书。整个南庄唯有一个私塾先生符合要求,当地人称苏夫子。

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奇特身形。再次醒来时,守真已经躺在父亲的怀里。

“我好像看见了一头走兽。”守真说,“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要比它们都大,它头上有冠冕一样的犄角,昂着脖颈,看起来很骄傲,又孤独,像是落单了在寻找伙伴,但是它看着我的时候,眼神就像看着自家幼崽。”

夫子提起笔,在粗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非常多笔画的古字。

守真学着写,四十二笔,一笔一画,写出这两个字。她看纸上墨宇,仿佛一头沉默古兽,浓缩在她笔端。

夫子说:“麒麟,这是它的名字。”

“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

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

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

一天,午课结束,一队士兵从车上扛下一棵大树。

承太说:“父亲说,园里桃树已经枯死,想看看樱花树移植过来能否存活。”守真说:“如果能呢?”

承太说:“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换成樱花树。反正这片桃林都快死了。这样到了隔年春天,我们就能看见漫山樱花了。”

守真说:“樱花不是南庄的桃花。”月亮渐渐隐没,云隐风起,风起树动,树叶簌簌作响。

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麟的躯体,感觉手上一片湿滑,还以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地看清了它身上的斑纹。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尽长江。她能认出一些诗句,每当她读出所见的文字,随着雨水的冲刷,躯体上的文字又变成了新的字句。地仔细分辨,看着自己的手,雨水的颜色没有这么深,在夜里,这是像黑墨一样的颜色,粘在地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

藤原请夫子前往书房一叙。夫子进入书房,看见藤原正在写字,“夫子的颜体,真有真卿先生的风骨。”藤原说,“相比真卿行楷,我对另一位大家的字体更为推崇。”

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夫子说:“字是好字。”藤原说:“夫子擅长否。”夫子说:“没练过,恐非所长。”藤原说:“书法之道,不能勉强。我们不说书法,来说一下这两个字。”夫子问:“哪两个字?”藤原拈起老旧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藤原说,“我们就说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写了,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夫子摇了摇头,“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大多出现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腐身牛尾有角,现实里并无这种动物,我想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牵强附会。”

藤原说:“原来夫子看来,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说起来,孔子二见麒麟,《春秋》见麟而止,只是孔子想当然。”

夫子说:“也许孔子见到的只是一种驼鹿,所以这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藤原说:“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祥瑞之兽。”

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见到了麒麟,又会怎样?”

藤原说:“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夫子说:“遗憾的是,藤原先生见不到麒麟。不管在这个园子里,还是其他地方,都没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传说中的动物。”

雷雨过后,南庄执行宵禁。第二天进苏园上课时,大门卫兵仔细检查了夫子的通行证,才放他们进入府邸。夫子下午开始讲解经文,讲的是《里仁篇》章节。

藤原进入教室听讲时,夫子正好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个孩子随之吟唱,仿佛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诗。

滕原拍了拍手,从教室门外走进两名日本宪兵。

藤原说:“最后还想再问夫子一次,夫子见过麒麟没有。”夫子说:“我从没有见过麒麟。”

一名宪兵搭住了夫子的肩膀,夫子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就不说话了。

夜晚苏园的方向,那里红光艳艳,不知道火从何而起,是谁放火烧山。漫山的桃林都在燃烧,看起来仿佛万里桃花一起盛开。山林间火光绰绰,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为灰烬,散于花海。

守真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古旧的线装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夫子的颜楷,“丁丑年秋。”之后空白。

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

“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原载《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苏园原主人“崇祯煤山后辞官”这一细节置于1937年日本侵华的大背景中,与苏夫子的形象形成对照。

B.“漫山樱花”和“满园桃花”,虽都是唯美的物象,但在小说中产生了树种选择矛盾,作者将之上升到文化冲突层面。

C.苏夫子和藤原讨论书法之道时,从风骨和美感的角度比较颜体和瘦金体,夫子的“恐非所长”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

D.夫子在藤原两番追问下,尤其是日本宪兵武力胁迫下,虽未直言麒麟的真实性,但最终“不说话了”予以默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予以默认”错。苏夫子面对藤原的文化引诱和宪兵的武力胁迫,并未默认,而是做好了知识分子悲壮抗争的准备。故选D。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藤原聘请精典籍、善书法的家庭教师,并与夫子探讨书体,深究麒麟的有无,多角度直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守真幻见麒麟一段中,作者将古老的汉字、诗词和传奇的麒麟结合,以虚写实,离奇而又真切,使形象形意兼具。

C.苏夫子多次引用孔子的事迹和语录,从孔子见麟,到“子不语”“朝闻道夕死”等,借此明志并作为斗争策略。

D.小说结尾夫子化麟,隐入万里桃林,表达言简义丰,寓悲壮于诗意,艺术化地完成了矛盾冲突后的主旨揭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直接展现”错。藤原的这些做法及表现,侧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巨大影响力。故选A。

8.小说中麒麟形象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麒麟形象的丰富意蕴。4分

【答案】①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视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能见到麒麟。②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乱世不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向往、追求和平的精神。③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厚,不屈,伟大。④中华文化的创伤。麒麟身上遍布伤口,喻示着战争给中华文化带来的创伤。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艺术形象意蕴的能力。

“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可知,仁慈和祥瑞。古人把麒麟视为仁慈的化身,祥瑞之人才能见到麒麟。

“‘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可知,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麒麟乱世不现象征着中华民族向往、追求和平的精神。

“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厚,不屈,伟大。

“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麟的躯体……麒麟身上遍布伤口”可知,中华文化的创伤。麒麟身上遍布伤口,喻示着战争给中华文化带来的创伤。

9.有人说,本文借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作品中加入神奇魔幻的元素。神话图腾动物麒麟的隐现,身上的文字斑纹,以及最后夫子化麟的情节处理,都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色彩。②蕴含强烈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政治内涵。将战争和传奇动物相结合,借助传奇动物叙写战争对人类美好生活与精神象征物的摧毁,揭示中华文化的深厚、不屈与伟大。③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丁丑年秋、苏园桃林、神秘麒麟、书法文化等,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时代特色。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可知,作品中加入神奇魔幻的元素。神话图腾动物麒麟的隐现,身上的文字斑纹,以及最后夫子化麟的情节处理,都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魔幻色彩。

“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可知,蕴含强烈的现实社会意义和政治内涵。将战争和传奇动物相结合,借助传奇动物叙写战争对人类美好生活与精神象征物的摧毁,揭示中华文化的深厚、不屈与伟大。

“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可知,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丁丑年秋、苏园桃林、神秘麒麟、书法文化等,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材料二:

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

【注】①《传》:原书不详。②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罚律令,苏轼在这里误用为尧之臣。③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④《书》:即《尚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是故疑则举A而归之B于仁C以君子长者之道D待天下E使天下相率F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G故H曰忠厚之至也。

【答案】CE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爱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

“举”“归”属于连动短语作谓语,由“而”连接,之间不断开,“于仁”作补语,“举而归之于仁”不断开,故应在C处停顿;

“以君子长者之道”作状语,修饰谓语“待”,“天下”作宾语,故应在E处停顿;

“使”作谓语,“天下”既作“使”的宾语,又作“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的主语,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之间不断开,“故”引出结果,之前断开,故应在G处停顿。

故选CEG。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表示“用来……的”,与《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的用法一致。

B.“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意思不完全相同。

C.典冠,即掌管国君之冠;其中“典”字与苏武归汉后担任的官职“典属国”中“典”字用法一致。

D.畜,在这里是“养育”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畜”字意义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B.正确。“劝”,勉励;/勉励;/奖励;/奉劝句意: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勉励学习。/惩戒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C.正确。“典”,掌管。句意: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看见君主受寒了。/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

D.错误。“畜”,驾驭统治;/养育。句意: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时。/养育妻子和儿女。

故选D。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苏轼对尧的这一举动表示认可,认为其中体现了圣人的心意。

B.苏轼认为,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因为用爵位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

C.韩非子主张,臣子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并且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君主就应该给予他奖赏。

D.韩非子用韩昭侯的例子说明,哪怕臣子做了让君主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臣子做的事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也还是应该受惩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错,夸大范围,过于绝对。原文是“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可见,苏轼认为这样的奖赏只是对部分人有用。故选B。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2)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答案】

1)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

2)(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当,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不辜”,无罪的人;“失”,犯……的过失;“不经”,不符合经典、没有根据。每点1分,句意通顺、无病句1分。

2)“守业”,恪守职责;“贞”,遵守信约、诚信;“朋党相为”,结党营私,胡作非为。每点1分,句意通顺、无病句1分。

14.根据文本推测,如果苏轼穿越成为韩昭侯的谏臣言官,他一定不会认可韩昭侯的奖惩方案。请结合材料一,给出苏轼的奖惩方案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参考答案一:奖惩方案:不惩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

理由: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坏事,所以不惩罚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二:奖惩方案:轻罚典衣者,奖赏典冠者。

理由: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冠者虽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三:奖惩方案:对典衣者不惩罚,对典冠者也不奖赏。

理由: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会“过义”。方案1分,理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1),根据“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虽然没有及时加衣服,但是,并不是做了坏事,所以不惩罚他;典冠者虽然越职,但是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2),根据“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衣者没有及时加衣服,理应受罚,但也不是大错,所以轻罚;典冠者虽然越权,但做了好事,所以奖赏他。

参考答案(3),根据“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概括出奖惩方案及理由是:典冠者功过相抵,不奖赏;典衣者也没有犯重大过失,因此也不惩罚,这样既不会“过仁”,也不会“过义”。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传》中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就尽量给奖励,这可以用来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就尽量免除刑罚,这是为了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畏惧皋陶执法的坚决,而喜欢帝尧用刑的宽大。四岳说:“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正违抗命令、毁坏同族之人。”不久,(尧)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尚书》中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时,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不可犯(执法)没有根据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道义的标准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道义的标准,就流为残忍的人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道义的标准是不可超过的。

古时候,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这赏赐的办法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对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没有作用。用刀锯作刑具,这刑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没有作用。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并且用爵位俸禄不足以勉励善行;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并且用刀锯不足以来制裁它们。所以当有所怀疑时,就用仁爱之心来行事(执行赏罚之事)。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

(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材料二:

让做臣子的陈述他的意见,君主便根据他的意见交给他职事,然后专门根据他的职事来责求他的成绩。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就给予奖赏;如果取得的功绩和他的职事不相当,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不相符合,就加以惩罚。所以群臣之中那些话说大了而功绩小的就要惩罚,这不是惩罚他取得的功绩小,而是惩罚他取得的功绩与他的言论不相当;群臣之中那些话说小了而功绩大的也要惩罚,这并不是不喜欢大功,而是认为功绩与言论不相当的危害超过了他所取得的大功,所以要惩罚。从前韩昭侯喝醉了酒睡着了,掌管君主帽子的侍从看见君主受寒了,所以把衣服盖在君主的身上。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身边的侍从说:“谁给我盖衣服的?”身边的侍从回答说:“是掌管帽子的侍从。”韩昭侯因而同时惩处了掌管衣服的侍从和掌管帽子的侍从。他惩处掌管衣服的侍从,是认为他没有尽到他应尽的职责;他惩处掌管帽子的侍从,是认为他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韩昭侯并不是不怕着凉,而是认为侵犯他人职权的危害比着凉更厉害。所以英明的君主驾驭管理臣下时,臣下不得超越了职权去立功,也不可以说话与做事不相当。超越了职权就处死,言行不一致就治罪。(每个臣子)都在他的官职内恪守职责,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相当,那么群臣就不会结党营私,胡作非为了。

(节选自《韩非子·二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完成15~16小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山花子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鹧鸪天》描述桂花凭借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拟桂花的不凡风度,以花彰显词人品格。

C.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可感受到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亮丽的色泽”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直言无需色彩艳丽即是花中之冠。故选A。

16.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1《鹧鸪天》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2《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作者抱怨屈原“可煞无情思”,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结尾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似是词人谓桂子:我是如此执着地倾心于你质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竟以沁人的馥香惊扰了我的千里梦,却也太无情了。作者用明贬暗誉的手法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君子”不应把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要“                        ”,如此可以称得上是“好学”。

(2)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途中欢快舒畅心情的诗句是“            ,            ”。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                         ”。

【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焉”“飏”“逸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赓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 ① ,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 ② ,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 ③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每况愈下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 ②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异曲同工)

③万众瞩目(轰动一时、引人注目) (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文中是强调熟悉方言的年轻人数量少,可以用“凤毛麟角”,也可以用“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寥寥可数:数量很少。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

第二空,根据语境“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可知,文中是说两部作品之间具有内容上的承继关系,可以用“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也可用“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空,文中指两部影像作品在观众中引起轰动,可以用“万众瞩目、引人注目”或“轰动一时”,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轰动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分

A.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B.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D.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成分残缺的语病:

①句子缺少中心词。根据句子特点可知,“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结构相同,故“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的加快”才能与“……的发展”相对应。

②“随着”与“使”的连用,使句子残缺主语,应将“使”或“随着”删除。

故选C。

20.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

C.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

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应将顿号改为逗号。“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在句中作谓语,因此两个顿号要改为逗号。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以色列研究人员通过斑马鱼实验有了一个发现,朝着解开“①_______”这个谜团更近了一步。当我们醒着的时候,②_______,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

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眠的冲动。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的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③_______。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乃至人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示例:①人为什么要睡眠  ②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  ③修复DNA损伤  (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下文“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可知清醒时间越长,压力就越大,所以我们需要睡眠,这个谜团应该是:人为什么要睡眠。

第二空:结合后文“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眠的冲动”可知“这种压力”是指“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根据“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可知清醒时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可以填: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

第三空:结合前文“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可知睡眠能修复DNA损伤,可以填:修复DNA损伤。

22.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不能删除。1分“也”表示并列关系,说明睡眠研究实验的拓展与成功1分“将能”表示未然,既照应句首的“未来”1分,又表达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期许1分“乃至”表示递进关系,既表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并暗示其研究的终极目标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不能删除。

根据语境“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斑马鱼睡眠研究与小鼠睡眠研究是并列关系,用表示并列关系的“也”,说明睡眠研究实验的拓展与成功。“也”,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根据语境“未来的相关研究……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人类”,讲的是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和期许,用表示未然的“将能”能很好得照应时态,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将能”带有预估,预测的意思。

根据语境“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人类”,表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领域,而且最终是要拓展到人类,前后是递进关系,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乃至”。“乃至”,甚至;以至于。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快意人生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过载,习惯群居、害怕孤独的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于是乎,我们生在他人的看法里,活在外界的评论中,沉迷于冗杂的信息间,过得疲累而又没了自我,弄得忙碌而又毫无效果。与其如此耗尽心力却又纷乱无序,何不屏蔽这些喧嚣和干扰,收获一个畅快适意的人生?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屏蔽掉他人于我们无益的看法,心无旁骛,自在行走,要的是一份轻松,得的是一份畅快。

苏武屏蔽掉卫律李陵的威逼利诱,勇敢选择了矢志不渝的坚守,尽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快意。孙权屏蔽掉东吴诸将的迎降主张,明智首肯了联刘抗曹的建议,稳操一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的胜券。而赵王听信了秦将王翦的离间,草率杀害了英勇善战的李牧,却使秦国轻易灭掉了经历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强大起来的赵国。

不可否认,他人中肯的意见,由衷的纠偏,逆耳的忠言,的确于我们大有裨益。但是,一些不怀好意的指点,一些信口开河的意见,一些断章取义的理念,一旦嫁接上我们的生活,便如同一颗摆脱不掉的毒瘤,让我们的生活扭曲变形,面目不堪。因此,扼腕于前人的这些经验教训,面对他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多一份屏蔽的机警。

今人常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屏蔽掉外界冗杂纷扰的信息,撇去浮沫,自主选择,念的是一份可心,想的是一份适意。

众所周知,世界的日新月异,时代的突飞猛进,信息的铺天盖地,让我们目不暇接甚或有点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跟上这高速运转的时代之轮,为了紧贴这眼花缭乱的尘世生活,多少年轻人以百年前抽鸦片的标准姿势刷着手机,被冗杂的信息裹挟得乐此不疲。而英明的共产党和领路人,屏蔽掉国际上的一些反华声音,令耳根清净,让心智坚定,不改初心,自强不息,引领着我们伟大的国家走向盛世繁华,奔赴美好无限,纵然是经历了泼天的疫情,亦难掩我们生活的宁静。

毋庸置疑,外界的信息,社会的动向,世界的态势,与我们息息相关亦不可不知。但若一味沉迷其中,难免误入泥潭深处而不知归路,使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死水无澜。所以,享受着眼前的清静无忧,面对冗杂的信息,我们应该添一份屏蔽的自觉。

唐代慧能高僧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多少看法,无论多少评论,无论多少信息,任他弱水三千,我们只取有益于自己的那一瓢饮,屏蔽掉其余,不惹一粒尘埃,那么我们的人生便是一首快意的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现实。第二句话列举了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具体表现。第三句话指出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后果:从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第四句话强调屏蔽力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词是:抵抗外界干扰、屏蔽力。可见,本题考查的是对“屏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过度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于冗杂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因此,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屏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屏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屏蔽力是了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提高屏蔽力,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世界看似复杂,其实,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干净,世界也清澈无瑕,你若简单,世界就难复杂。屏蔽掉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才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屏蔽力,才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从而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学会筛选信息,关注对自己有价值的资讯;同时,要树立自信,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无用的信息。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屏蔽力,从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取得更好的成就。

“联想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应紧紧围绕屏蔽力展开,可以运用对比衬托、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多种手法凸显屏蔽力的重要性,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什么是屏蔽力,然后分析在现代社会屏蔽力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最后阐述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屏蔽力。

立意:

1.屏蔽力,是每个人应该置顶的一种能力。

2.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宁静和专注。

3.屏蔽他人看法,活出真我风采。

4.屏蔽掉生活中的浮沫,开启轻松愉悦的人生旅程。


你可能还喜欢:

冲刺高考:如何利用《王后雄高考押题丨预测卷》挽救你的成绩

【2024高考备考】2024各地二模作文9篇,含立意范文!来看看学霸的优秀作文

2024高考模拟卷

2024高考备考:八省八校T8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语文试题(文字版+图片版)

2024高考备考:2024年1月“七省联考”语 文考前猜想卷(详解版)

2024高考备考: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

2024高考备考: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三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2024年七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九省参与)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七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九省参与)语文试题-文字版

【2024高考备考】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

详解版)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考后仿真适应性考试卷(一)

【2024高考备考】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考后仿真适应性考试卷(二)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考后仿真适应性考试卷(三)

【2024高考备考】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语文(新高考九省专用01)-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2024高考备考】语文(新高考九省专用02)-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2024高考备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专用】2024年1月模拟卷01

【2024高考备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专用】2024年1月模拟卷02

【2024高考备考】【好题优选优组卷·新高考专用】2024年1月模拟卷03

【2024高考备考】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版(新高考九省专用)

【2024高考备考】衡水中学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4高考备考】2024深圳市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高考备考】广东省梅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2024高考备考】武汉市高2024 届二月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高考备考】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T8联盟) 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山东省潍坊市、滨州市2024届高三3月一模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五)

【2024高考备考】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高考备考】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炎德大联考湖南省长郡中学2024 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2024年高考广东省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2024高考备考】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高考备考】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备考】2024届福建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3.18)

【2024高考备考】2024江苏南通二模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备考】2024届广州市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4高考备考】2024年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3.20)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作文指导

【2024高考备考】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诊考试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南京市、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考试

【2024高考备考】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二模)详解版

【2024高考备考】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备考】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高考备考】陕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名校联盟(河南郑州)2024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4月)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高考备考】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2024高考备考】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广东卷)

2023高考真题

【2024高考必读】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高考Ⅰ、Ⅱ卷真题文字版

【2024高考必读】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甲、乙卷真题文字版

2023高考真题解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新高考(ⅠII)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2023年高考作文题,折射出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把课堂表现考出来!北京市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23高考模拟卷

1、【2023一模】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2023一模】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43、2023届山东省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卷·解析版

2023高考复习模拟卷

 ……

182、湖南省部分名校高三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试题

183、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江苏)

2022高考真题及解析

1、【高考真题(文字版)】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2022年新高考l卷(高考语文、高考数学)命题简评

3、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4、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5、【高考真题(文字版)】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6、考试院专家评析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特点

7、【高考真题(文字版)】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答案

8、2022高考新题型!成语考查大变化!成语填空题难哭了

9、2022高考真题文言文挖空训练(甲卷、乙卷,新高考I卷)

10、【高考真题】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1、高考试题评价|坚定文化自信 激扬青春风采 服务“双减”改革——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2高考模拟卷

1、【它山之石】2022广东汕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解析(含作文详细解析+4篇范文)

2、【它山之石】2022年高考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3、【它山之石】2022届江苏省南京市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南京市外国语学校高三新高考Ⅰ模拟演练语文试

……

45、【它山之石】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6月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46、【它山之石】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考前检测卷语文试题

【2024高考备考】2024年新高考第二次模拟(2)考试语文·全解全析 第6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