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等级考第11-1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图5)。据此完成(1)-(2)题。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原创解析】(1)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部件繁多,协作企业多,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这样可以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因此,第一阶段“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要,B正确。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带动当地就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C错误。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D错误。故选B。(2)产业的转移扩张往往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环节。读图可知,在第二阶段,首先向江苏转移的是P环节,因此,可以判断P环节最有可能是为制造,但不能排除P是销售的可能;再结合第三阶段中向南通转入的只有P,向苏州转入的只有V,结合南通与苏州的经济发展与消费状况,进一步确认P为制造环节,V为销售环节。确定P为制造环节的还有一个根据就是第三阶段上海市没有了P的存在,结构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进一步确认P是制造。读图可知,K、N始终未离开上海市,应为总部或是研发中心,结合第二阶段图示中心城区K缺失,第三阶段K又回到中心城市区,可知K为研发,因为总部只有一个且不会存在变化。故选A。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参考答案】(1)B (2)A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原料、燃料、土地、水源等)+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资金、交通、科技等)+社会因素(政策、信息、环境等)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
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
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 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 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二、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①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 多样化;
②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③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
④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⑤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⑥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⑦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
1.产业转移
2.产业结构
四、工业集聚
①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 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 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 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五、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1、区位分析: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 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 城镇或农村。
3、不足:
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4、调整措施:
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 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 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 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
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
③沿海为平原, 利于建厂;
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七、"硅谷"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2.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军事定货(美 国硅谷)。
3.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 场。
4.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八、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 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4.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5、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 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 环境污染。
九、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 地)。
4.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5.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十、 沪宁杭工业基地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 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 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4.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5.发展方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十一、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 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 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4.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十二、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1.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84年)(广东:广州、湛江)(广东92年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城市:珠海、深圳、汕头)、四个工业基地
2.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3.发展措施: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 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十三、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1.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等工业发 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2.优势条件:①工农业发达;②人口众多;③矿产、水利资源丰富;④水运得天独厚;⑤经济腹地广阔
十四、沿江大开发
1.区位因素: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 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 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2.意义:为提升安徽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 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 一步促进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中部崛起的途径
①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②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③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④加快公路航空和乡村道路的建设力度;⑤发展循环经济;⑥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⑦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十六、工业集聚的影响
1.有利:
①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规模效应;②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耗;④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⑤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益;⑥进行污染物集中处理。
2.不利:
①用水用地紧张②能源资源紧张③公共设施紧张 ④环境污染严重
十七、综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的措施
①利用当地的有色金属矿产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②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③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
④依托有色金属冶炼,发展硫酸制造、建材等相关产业,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⑤治理环境污染。
十八、传统工业区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措施
① 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 ;②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十九、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措施
①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 ;
④实行战略性转移;
⑤美化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