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
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
对于2024年高考生和家长来说
6月份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大事件呢?
记得转发收藏
在繁重的学习时
不错过高考的每件大事!
2024高考时间安排
提醒各位考生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合理选择交通工具,注意交通安全;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避免遗漏或丢失;不要携带手机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答题时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时间充裕时要认真检查;考后迅速离场,一场考试结束后不要对答案,以免心情起伏,影响下一场考试。
2024年对口招生考试
考试时间
本科招生和专科招生考试使用同一试卷,同一专业或项目的测试采用相同的方式和标准。
考试方式均为笔试,其中,语文、英语两科合卷,数学单卷,专业基础课两科合卷,专业课两科合卷。具体由省教育考试院安排。
志愿填报
6月26日8:00—28日18:00
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河南高招录取分数线
预计在6月24日,河南省教育院将公布“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参加2024年普通高招(含对口)的考生及家长要注意,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志愿填报中至关重要。
2023河南高招录取分数线
6月25日零时起可查询成绩
考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本人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
1.网站查询
河南省教育厅网站(http://jyt.henan.gov.cn/)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haeea.cn/)
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haedu.cn/)
2.县(市、区)招办招生考试综合服务大厅查询。
3.招生院校网站亦可查询录取结果。
志愿填报时间
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分三次进行:
1.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2.6月30日8:00—7月2日18:00。填报:艺术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志愿;
3.7月4日8:00—6日18:00。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
志愿填报要求
1.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要求和规定程序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逾期不予补报。在规定的截止期前允许有2次修改,此后将无法更改。
2.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完成后,即视为与高校之间的志愿约定生效,录取时不得擅自放弃;考生的志愿信息任何人不得改动,否则,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网上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并加盖公章后存入考生档案(征集志愿除外)。
3.考生填报志愿前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网上填报志愿的说明,依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
志愿须由考生本人填报,家长、老师、同学及其他任何人不得代替考生填报。考生应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等个人信息,因考生本人填报疏漏或失误或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强基计划
试点高校对入围考生组织考核(各校情况不一,具体考核安排以学校最新通知为准),如笔试、面试、体育测试等,一般在6月中至7月初进行。
强基计划校考前有确认环节,准备参加校考的考生要及时进行确认。
高校专项计划
• 高考后-出分前:部分试点高校组织考核。
• 高考出分前:高校确定并公示资格名单。
• 高考出分后:考生单独填报志愿,高校完成录取并公示,请及时关注高校名单公示。
进入6月份,全国各高校招生简章、招生计划人数都陆续公布。根据历年情况,部分院校在招生计划、招生专业会发生变动。
望各位考生和家长注意,可参考《招生之友》专业目录书籍、访问各高校学校官方网站进一步咨询了解。
报考军校、公安、定向士官类院校的考生根据通知,参加军检、面试等。
活动时间
为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宣传服务,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公共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决定组织举办2024年普通高招现场及网上咨询活动。
现场咨询活动
举办时间:6月25日至26日。
网上咨询活动
举办时间:6月25日至27日。
2024年普通高招现场及网上咨询活动为服务性、公益性活动,不收取高校、考生和家长任何费用。
目前正处于高校申请阶段,具体咨询安排及招生院校名单会另行公布,请家长和考生持续关注!
在高校招生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组织利用考生求学心切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打着种种幌子以谋取钱财为目的,进行招生诈骗和非法助考活动。
诸如故意混淆留学培训、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以“强基计划”诱骗等,谎称花钱买试题、买答案、买分数、保录取进行诈骗活动,甚至承诺达不到预定分数或上不了理想大学就退款,骗取家长钱财。
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切莫轻信,防止陷入骗局;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