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末复习应该怎么教?

四季读书网 3 0

最近听了两个讲座,互为映照。一是线下聆听了学区教研员王金杰老师的讲座《试卷命题专题指导》,对如何进行期末复习进行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指导。二是线上参与谷里四下备课营,听干国祥老师围绕期末复习所做的备课指导。两位名师对于期末复习,观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吃透教材,梳理知识清单

王金杰老师在讲座上提出“会命题的老师才会上课。”这句话震耳发聩,研究命题的规律,命题的方向,也是一个老师的能力体现。

他指出命题要以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为三大原则。命题应结合四大核心素养,重点关注新课标中的“评价建议”。

对于教材,要从整体出发,尤其是单篇课文,首先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其次关注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提供单元语文要素相关的方法指导;词句段运用的教学要分散到单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课后习题是指向重点段落的依据。

这几处分析删繁就简,针对复习,又针对日常的单元整体教学。在复习阶段,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明晰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方法、重点段落、词句段运用等,做到重点明晰,胸中有丘壑。

干国祥老师的观点可以作为操作层面的补充:“老师要有自己的知识清单。”干老师建议老师要对整本书进行知识的梳理,围绕各个单元的大概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如此才能在复习阶段对每个知识点有清晰的把握,指导复习才能高效。

分析题型,明确考察侧重点

围绕我们所在区域的命题,王老师从“积累与运用”“综合阅读与实践”“习作”三大板块分析了考察内容的侧重点:1.对于关键词语的赏析;2.对文章情感与内容的提炼;3.写作的方法与特点;4.勾连生活实际;5.整本书阅读;6.非连续文本,尤其关注文言文的考察。

对于课外阅读题,王老师分析考察点包括:解释词语、文章情节填空、品析人物性格特点、文本的情感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等几个形式。

干老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如何提高阅读题的赏析评价类题目的答题能力”这一问题,他简明扼要地指出,赏析评价就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自始至终就是在教赏析评价,赏析评价不是期末突击而来的,而是单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大概念展开落实的,大概念是赏析评价的工具。

落实大概念,功夫在日常

两位老师都对大单元教学提出了一致的观点。

对于单元内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王老师认为精读课文用于学习落实语文要素的阅读方法,略读课文对该阅读方法进行练习。

这与“老干备课”的思路是一致的,每个单元干老师都是带着我们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先分析单元大概念(即语文要素),再结合“交流平台”分析单元大概念的学习方法,结合单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课前导语等线索,进一步明确大概念的落实路径。

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把握上,王老师认为略读课文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15分钟完成自主学习,10分钟交流,剩下15分钟做练习。他指出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讲太多,而是要“讲到哪,写到哪,练到哪”,课堂上少展示多训练,展示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的展示,相反,老师要重视“训导”,在“巡导”的过程中关注全体,呈现过程性评价,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反观我日常的语文课堂也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不能做到在课堂上就完成练习。尤其是单元习作,未能在课堂上呈现写作过程,缺少了巡导的过程,那么就无法掌握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若能在巡导中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即刻提出,全体学生在该单元的习作中就能减少同样问题的反复出现。

结合两位老师的分析,教师应该对整本教材了然于胸,将一本书读薄,以单元语文要素(即大概念)为重点,整理出清晰的脉络。教师也要善于分析考试题型,善于总结答题方法。而这些最终都指向于日常的教学,吃透教材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回归根本。

(参考:王金杰讲座、老干备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