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一)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1)。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表1
地区 | 青铜礼器组合 |
秦地 | 盘、篮、就、壶、垂为主,少见铷 |
楚地 | 张、置、盖、浴击、盘为主,罕见颇 |
中原地区 | 铷、盘、医为主,罕见理 |
A.青铜技术的进步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等级制度的瓦解 D.政治秩序的变动
2.下表为公元 2-146年登记的人口(依据《汉书》与《后汉书》整理
时期 | 年份(公元) | 户数 | 口数 |
前汉 | 2 | 12,366,470 | 57,671,400 |
后汉 | 57 | 4,279,634 | 21,007,820 |
105 | 9,237,112 | 53,256,229 | |
146 | 9,348,227 | 47,566,772 |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土地出现集中趋势 B.户口统计详尽准确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税收只以户为单位
3. 宋神宗元丰年间,徐州地区的36个冶铁作坊因政府关闭河北市场而开工不足,冶户和治工均有“失业之忧”。经苏轼上疏请求后,中央政府撤销禁令,“使铁得北行”冶户们“皆悦而听命”据此可知,当时( )
A.宋辽之间关系紧张 B. 区域市场联系密切
C.雇佣关系已经普及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4. 如何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地方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付突发事件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育中央集权原则,是历代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在清代得到了相对完全的解决,表现在( )
A.奏折制度的创设 B督抚制的固定
D.改土归流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立
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 )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儒学思想 D.促进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6. 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其作者是( )
序................................................1 内篇 外篇 同心第一........................3 益智第一……………………35 教忠第二....................... 6 游学第二……………………38 明纲第三........................12 设学第三……………………40 知类第四....................... 14 学制第四……………………43 宗经第五....................... 16 广译第五……………………45 |
A.魏源 B.张之洞
C. 孙中山 D.陈独秀
7. 图 3 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8.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9.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10.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974~1980 年,中国先后与 45 个非洲国家签订了 100 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 古希腊雕塑在古典时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在希腊化时期,则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这反映出古希腊雕塑( )
A.吸收多元文化不断发展 B.逐步反思奴隶制度弊端
C.重视对民族情感的表达 D.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
12.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2)。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表2
否定性 |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
生成性 |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
排他性 |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 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 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13.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14.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15.面对美国在欧洲影视产品市场的垄断,法国主张强化欧洲影视配额制度,严格限制美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在法国的推动下,1995 年欧盟建立支持欧洲影视产业的信贷保证基金。然而美国坚持文化产品应跟其他产品一样自由流通。美欧的这一争端体现了( )
A.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欧洲共识 B.意识形态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进一步分化 D.政治崛起与文化多元不可调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 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图
黄泛区示意图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 分)
1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 年 8 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 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 1000 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 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 年 12 月 1 日、3 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 年 12 月 22 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 年 1 月 1 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
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
调“军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 1954
年 9 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自《建国以来周恩来交稿》
材料三 1964 年 12 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
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 年 9 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
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
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六——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 6、图 7 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 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 1850 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D | A | B | B | B | B | B | B | A | D | C | B | D | D | C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 分)
利:
(1)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北宋已定都开封多年。
(2)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相对有利的现实条件角度作答:
①从与长安、洛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对比角度作答;如:长安、洛阳地区相对衰退,开封地区相对发展。 (该点很难想到,需要结合一定的历史知识,题目不太充分,不必拘泥于此)
②从开封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角度作答。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
弊:
(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北宋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容易对开封造成威胁。
(2)从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开封地处平原,需重兵拱卫,导致冗兵。
(3)从黄河水患严重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泛滥会给开封及周边地区带来灾患,破环生产。
(利弊各自6分,1点2分,每一方面任选三点即可,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有条理作答即可)
17.(13 分)(一)社会关注的原因:
作答角度:(作答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能从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新旧思想冲突激烈的时代背景角度作答;
能结合陈独秀等人的社会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事件的推动角度作答;
能结合李超与家庭的矛盾,从李超之死与当时社会情感的关系角度作答。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1点2分,任答2点即可,此部分满分4分)
层次划分:(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 1:作答角度具有一定合理性,说明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完整;(1分)
层次 2:作答角度合理,能密切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完整充分,逻辑严密。(2分)
(二)新生的出路:
层次 1:能分别概括三人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说明;
层次 2:能结合三人的观点,从个人解放、社会改良、制度变革的关系角度进行较为充分的阐述;
层次 3:在对三人观点的论述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史实,阐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进行彻底的革命是“李超们”获得新生的根本途径。
(个人和社会层面1点2分,最后一点利用马克思主义实现根本社会变革3分,此部分满分7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示范作答:
原因:
①李超艰难求学不被家庭支持,最终病亡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封建父权制对女性的无情压迫,是近代中国无数个先进新女性的缩影。因此引发正处于新日交替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广泛同情与共鸣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群体走出家庭受到社会重视,有利于女性力量话语权的增强
③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涨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进一步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推动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引发人们对旧思想旧制度的反思与批判,为其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意图变革以封建纲常伦理为主导的社会主流思想,李超个人经历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与其不谋而合,新文化主将出于宣扬先进思想的需要,纷纷撰文使李超之死引发更广泛的关注
出路:
①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女性教育程度
②支持女性主义运动发展,鼓励争取自由斗争
③变革父权制度,建设平权社会,制度保障妇女权利
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变革社会,经济独立促进女性独立
18.(14分)(1)从民族危机、抗日救亡的角度作答;
从新中国生产力水平尚低、工业基础薄弱、国际形势严峻作答;
从新中国同美苏关系陷入僵局、国家安全考虑的角度作答;
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水平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角度作答。
(每点两分,共八分)
(2)新内涵: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共同发展的现代化角度作答;
从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意义: 对于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完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角度作答;
对于新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角度,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角度作答;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16 分)(1) 图6:从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的角度作答;
从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的角度作答;
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
图7: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
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作答。
(1点2分,此部分共计5点,满分10分)
(2) 设计: 层次 1:主题设计不够恰当,只与当时人类文明发展有一定联系;(1分)
层次 2:主题设计比较恰当,能反映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特征;(2分)
层次 3:主题设计恰当、准确,反映人类文明整体特征,并有进一步的介绍。 (3分)
理由:
层次 1:说明比较宽泛,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 (1分)
层次 2:说明与主题相符合,叙述比较合理; (2分)
示范作答:
设计: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基本形成
原因: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工业优势扩大,在自由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对外开展商品输出,掠夺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工厂得以初步形成;
(此外,诸如工业与农业文明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等划分,言之有理都可以)
机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二)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西汉初年,设令、丞、尉管理地方行政,并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县三老、乡三老,因民俗教化百姓。东汉时期,三老教化之职完全由地方小吏取代,行政、教化合⼀。推动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乡里制度的瓦解
B.世家大族的兴起 D.官吏群体的儒化
3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 )
A.限制宰相权利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实现权力制衡
4.明政府设立茶马司专职市易,自产至销形成了一套缜密的制度。铸造金牌信符,分发给西北各卫管辖下的各族部落,作为官方贸易的凭证。此举旨在( )
A.完善朝贡贸易体系 B.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C.规范茶马贸易发展 D.扩大明政府在西北的影响力
5.表 1 为 1871-1921 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表( )
年份/货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1871-1873 | 2.8 | 30.2 | 0.9 | 0.9 |
1881-1883 | 5.8 | 22.8 | 0.3 | 1.1 |
1891-1893 | 14.6 | 20.5 | 5.9 | 1.8 |
1901-1903 | 18.6 | 19.7 | 4.2 | 1.7 |
1909-1911 | 12.8 | 16.7 | 4.8 | 3.0 |
1919-1921 | 9.6 | 18.4 | 2.4 | 5.0 |
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
6.图 2 为 1906—1921 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 )
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7.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此时的“工农阶级( )
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 B.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8.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7.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 论文数量(篇) |
甲 | 722 |
乙 | 287 |
丙 | 614 |
丁 | 96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图 1 为 1983~1993 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0..下表所列活动( )
时间 | 活动名 |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
1956 年 8 月 |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会唱》等 |
1957 年 1 月 |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等 |
1957 年 12 月 | 第一篇全国摄影艺术展 | 292 位作者的 321 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
A.反映艺术创作注重革命传统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11.图 3 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12.图 2 所列为 12 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于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13..18世纪某思想家提出,“在经济活动中,自我利益乃个人活动的动机。……只要个人不违反正义法则,就可以自由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君主的职责,就是监督人们的行为,将之引导到最适合社会利益的工作中去”。这表明该思想家( )
A.倡导海外殖民扩张 B.反思重商主义弊端
C.主张限制自由经营 D.强调政府监督至上
14.1921年5月,苏俄与德国签署贸易协议、1922年4月,两国又签订《拉巴洛协定》。根据协议,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土建立经贸关系,相互放弃战争赔偿。苏俄这一举措意在( )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 B.集中力量解决国内战争
C.学习德国技术加快工业化建设 D.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15.图 2 是 20 世纪 70 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
1970 年: 《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1973 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 1976 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1979 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 |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前所见最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处,是蔡元培于1910年所著《中国伦理学史》。1916年,易白沙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评议上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了论述。这一观点,为清末民初的学者所普遍接受,其影响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
【资料夹】
曾问学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在《史记》中以①关于董仲舒: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三百余字简述其生平,对其学术成就,仅说:“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②关于《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代表作,其中多篇以“阴阳”或“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责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
③关于“罢黜百家”: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在《汉书·武帝纪》的中说: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④关于汉代诸子之学:近代学者吕思勉考察《汉书·艺文志》指出“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合《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
【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调整】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历史必修③》(2004年版) |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主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年版2022年印刷) |
(1)运用资料夹中的材料,对汉武帝是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探讨。(13分)
(2)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做了相应调整,这一调整有何意义?(4分)
17.材料
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慕。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8.(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图 5 《工人新村》(1952 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长安城布局图
君士坦丁堡布局图(5-6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两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D | C | C | B | A | C | C | D | A | C | B | B | A | B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表明观点,不支持(1分);若回答“仍有待考证”,若下面材料分析得当,能够自圆其说,也可得一分
注:若回答“是”,则本题不得分;
从司马迁对同时期董仲舒学术成就记载中并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表述方面作答;(2分)
从董仲舒本人的学术著作本身就是集结百家之说,与“罢黜百家”相矛盾,故提出罢黜百家的可能性不大的角度作答;(2分)
从班固所著汉书记载表述为“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并非现在流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角度作答;(2分)
(此点也可从班固所处的年代为东汉,与汉武帝时期相隔较远,史料为二手史料角度作答;抑或是从西汉的儒学氛围影响东汉学者的著作角度作答,以上均可得2分,若从古今异义角度作答可以得一分)
从汉代事实上,诸子百家思想仍然发展,与说法相矛盾得角度作答(2分)
从该说法得实质角度作答:该说法是近代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学习西方思想等根据救亡图存得时代需求进行的阐述。(3分)
(2)从历史表述更加客观、还原历史真相,体现史学严谨性角度作答;
从教材与时俱进,体现历史教学得发展性角度作答;
从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文化自信角度作答;
(一点两分,任写两点即可)
若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7: 从社会现实状况、女工事件发生背景角度作答:
从经济角度讲,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实力仍弱小;
从思想角度讲,西方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都产生了影响,且互相碰撞;
从阶级角度讲,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对国情了解不够。
(一点两分,任选两点可得四分)
从知识分子批评角度作答:
知识分子高度关注招工,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工资、工作时间和署名铺保,说明有西方人权思想得以传播;
但忽视国情和社会发展程度,观念脱离现实,过于理想化;
知识分子用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家,体现了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力在增大。
从女工所作所为角度作答:
湖南女工报名踊跃,体现了内地的逐渐开放和观念的进步;
当事女工没有参与讨论,说明普通民众的思想觉悟仍很不高
(或是说明知识分子还没有走进工人队伍,马克思主义尚未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从资本家经营策略角度作答:
上海原生纱厂来湖南招募女工,体现了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从资本主义的欺骗性、剥削性角度作答;
(从知识分子、女工、资本家角度提取信息并对应,每个主体至少一点,可得六分,剩余一点可从任意主体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两分)
从历史得启示角度作答:
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理论和观念要尊重和顺应社会现实规律,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好高骛远。
要大力发展经济,也要关注民生,两者要兼顾,体现社会发展的公正公平;
要用马克思主义启迪工人,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前进之路。
(一点两分,任选两点即可)
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均可
18.(14 分)
(一)信息提取
信息举例:
(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2 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
(2)经济生活类信息: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
(3)政治寓意类信息:红旗、向日葵、鸽子、报纸等;
(4)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 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
层次 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
(二)历史阐述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1)结合工厂、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
(2)结合鸽子、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和平的角度阐述;
(3)结合红旗、向日葵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 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
层次 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
(三)历史表述
层次 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层次 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
层次 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示范作答:《工人新村》赏析
《工人新村》是一幅政治宣传画,以写实的风格,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描绘了一幅人民生活出现翻天覆地巨变的工人新村新画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宣传画中,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经济类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过一系列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宣传画中,红旗、向日葵、报纸、鸽子等政治类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过剿匪镇反、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斗争,巩固了人民政权,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人民热爱和平。
宣传画中,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社会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工人新村》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产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9.(1)城市功能相同点:都兼具政治管理、商业贸易、军事防卫、居民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等功能。(两分)
城市布局不同点:唐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布局方正、讲究对称、功能分明、形制统一;
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布局沿主要干道和城墙分布,呈现“Y”形。
(一点两分,共四分)
(2)原因:
政治制度:唐代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突出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继承罗马帝国政治制度,强调公民权利。
军事防卫:长安城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更侧重城市规划布局;君士坦丁堡更侧重军事防卫。
经济发展:唐代生产力发展,商业经济繁荣;君士坦丁堡是欧亚海陆交通枢纽,商业发达。
思想文化:唐代强调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信奉基督教。
地势地形: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君士坦丁堡坐落于山丘之上,紧邻海峡,建设用地相对较少。
(任一角度两分,满分8分,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机密★启用前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三)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夏商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局面。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小农经济性质得到强化 B.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C.周王统治已然名存实亡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
A.推恩令 五经博士 刺史制度 九品中正
B.大一统 中外朝制 黄老无为 均输平准
C.盐铁官营 尊崇儒术 党锢之祸 凿空西域
D.河西四郡 贤良方正 春秋决狱 算缗告缗
3.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变化表明宋代( )
A.台谏能够制衡君权 B.台谏合一使君权得以加强
C.台官与谏官已合并 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4.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 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 D.里甲制度
5.下图是我国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图,分析两者从差距甚大到逐渐同步的主要因素是( )
A.赋税制度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外来农作物引进
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
7.1900年,慈禧太后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后,铁路大臣盛宣怀将慈禧太后宣战诏书扣押;李鸿章覆电慈禧“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由此可见( )
A.中央地方矛盾白热化 B.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C.内轻外重政局已出现 D.满汉民族矛盾渐突出
8.双减双交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一项抗日民族统战线政策,它是对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一种改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其改良性质的是( )
A.允许地主参政议政 B.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制
C.减少农民土地分配 D.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运动
9.1956年毛泽东在论述未来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提到:“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这一主张( )
A.存在着左倾冒进的倾向 B.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C.基于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
10.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 50%降到现在的: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11.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 B.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 D.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
12..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
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13.宗教改革中,加尔文主张命运先定论,但是否包括自己是信徒无法得知的,同时,他指明荣耀上帝是确证救赎的最好方法,要求消除无拘无束、充满本能的生活享受,坚持不懈地在俗世中进行各自的职业劳动。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B.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
C.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D.诸侯有决定臣民信仰的权力
14.《凡尔赛和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束缚 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爆发的策源地 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15.据统计,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苏联的王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 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1.1%,劳动生产率年增长从6.8%下降到3.2%。这-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B.军备竟赛拖累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法国家的构建
材料一:
秦国在统一中国之后,仍然选择法家的治理手段,对它囊括天下的组织能力的有效性以及它在全民战争时期发展出来的一套严酷的统治手段过于自信,其他社会力量于是就失去了对帝国政府权力的制衡能力。结果,秦帝国从未建立起一套能够成为至少是国家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基础的统治性意识形态。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刑名声号矣。 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资海琼《汉初黄老政治思想研究》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儒法国家,实际指的是在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帝国儒学思想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和合法性基础,同时运用法家手段对国家进行实质性管理的国家模式。
帝国崩溃的根源在哪里?中国的儒法国家历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一模式能够在两千多年的帝国历史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它如何塑造了中国历史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的?
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动乱,亦或是佛教、伊斯兰教的冲击,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本土化或汉化的结局。同时,这一种较为保守的社会风气,即使是宋元明以来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仍然无法使得中国跨越出儒法秩序的枷锁。
材料三:
韧性在汉语词典中意思是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也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韧性也代表着一种经久不变、保守固定的性格。
(1)结合材料一,分别概括秦朝、汉初、汉武帝时期的治国价值观念;(3分)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古代中国儒法政治体系的韧性。(1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14分)
材料一
袁世凯继承历代修史惯例,于 1914年开设清史馆。馆中所选多数是清朝遗老,他们对清末革命运动或不予记载或视为乱臣贼子,且自民国以后只用千支纪年。1927年至 1928 年,经张作霖拨款,《清史稿》陆续刊印。1930年,国民政府宣布禁止销售《清史稿》。
摘编自王钟翰《清史稿说略》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学界围绕《清史稿》展开讨论。1931年,孟森批评《清史稿》缺漏“建州卫”,指出清朝先世为建州卫,与明朝存在附属关系,力图历史地论证东三省的归属。1934年,容庚认为历代史书多有舛误,国民政府却唯独禁售《清史稿》,即使与古代专制朝廷相比,也是缺乏度量的。
摘编自周海建《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材料三
20 世纪,有部分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美国学者先后提出元、清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以往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这在中国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之声四起。2002年,为了编写一部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型清史,国家决定成立清史编篡委员会,集全国清史学界之力,开启新编《清史》工程,全书计划 3000 万字,共计92卷。
摘编自王俊义《郭影秋与清史研究和清史编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别对孟森和容庚的观点进行解释。(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21世纪新编《清史》的意义。(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从 1948 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战争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表述成文。)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适应性考试(三)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D | B | B | A | A | C | B | C | A | D | C | B | B | D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从注重法家、皇权独尊的角度作答;(1分)
从汉初黄老无为思想、顺其自然角度作答(1分)
从汉武帝尊崇儒术、兼济百家角度作答(1分)
(不必拘泥于答案固定表述,符合大意均可得分)
(2)(I)内容部分
① 表现角度
从面临的威胁角度作答:民族、王朝更替等社会战乱、佛教等宗教的冲击、商品经济等
从中国文化的应对角度作答:新儒学、统一民族国家(民族政权汉化)、外来宗教本土化
(威胁需与应对一一对应,答出一点即可得到3分,此部分满分3分,只答威胁不答应对或者不存在与威胁相对应的应对手段,最多得一分)
②原因角度
从统治者巩固统治需要角度作答:儒家的社会秩序,法家的治理手段,内儒外法等等
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先进性角度作答:
从科举制、宗法制、文官政治等儒法统治基础角度作答:
(任一角度均可得2分,此部分满分4分,若有其他合理原因,也可酌情给分)
③影响角度
从对民族性格塑造角度作答:
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作答:
从中国古代缺乏社会变革动力角度作答:
(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各占2分,局限性需答出变革一类字眼才可得分,此部分满分4分)
④实质角度
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基础角度作答:
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角度作答:
(任一角度均可得2分,此部分满分2分)
(II)
层次划分:(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 1:作答角度具有一定合理性,说明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完整; (1分)
层次 2:作答角度合理,能密切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完整充分,逻辑严密。(2分)
(作答没有条理性、与材料无关,此项为0分)
17.(1)
态度:
北洋政府:主持编纂并提供资金支持。(1分)
国民政府:查禁。(1分)
(此部分不必拘泥于表述,符合大意即可得分)
原因:
《清史稿》存在否定清末革命和民国的价值倾向;
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和同盟会领导、参与清末革命运动,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主导的国民政府通过北伐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第1点否定为2分,2、3点为解释部分,各占1分)
(2)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安图将东北从中国制裂出去,孟森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为维护国家主权辩护;(2分)
容庚受自由民主思想影响,抨击国民政府的文化专制政策。(2分)
(只要点明民族主义和自由思想角度即可得4分)
(3) 从清史本身角度作答:弥补《清史稿》的缺陷;
从文化斗争和国际影响力角度作答:回应西方史学界的挑战;
从中华文化角度作答:
构建中国清史研究话语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
(每点2分,任答两个角度均可,共4分)
18、.(1)从中共在解放区基层治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角度作答;
从保甲制度弊病丛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角度作答;
从城市三级政府制度效率低下角度作答;
从第一次全国人大和五四宪法颁布角度作答;
(一点1分,均答出可得5分)
(3) 变化:
从组织模式和职能角度作答:居委会职7能扩大;新型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出现;;社区逐渐成为基本单元;
从民主化程度角度作答:管理民主化程度提高;协商式民主得以发展;
意义:
从基层治理角度作答:创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高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角度作答。
从时代发展角度作答: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点2分,2点得4分)
18.(I)
①新生的世界:
从一战时期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角度作答;
从亚非拉殖民国家民族民主意识崛起并不断发展角度作答;
从二战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角度作答;
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角度作答;
从战争下科技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断发展的角度作答;
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深入发展角度作答;
②毁灭的世界:
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引发一战角度作答;
从一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激化矛盾角度作答;
从二战的空前灾难、国际秩序崩坏角度作答;
从冷战对峙的霸权主义、局部热战、核威慑风险角度作答;
从冷战结束后,仍然存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角度作答。
(注意,提供的答案角度仅作参考,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若符合题意,表述得当,均可得分,观点2分,论述部分一个角度得2分,满分8分)
(II)
层次划分:(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 1:作答角度具有一定合理性,说明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完整; (1分)
层次 2:作答角度合理,能密切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完整充分,逻辑严密。(2分)
(作答没有条理性、与材料无关,此项为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