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速记——文体知识梳理!

四季读书网 4 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复习可谓是分秒必争。谁掌握了第一手的复习资料,谁就多了一分中考胜利的把握。今天贴心的老师特意为同学们整理了一些中考语文的文体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的复习工作。

一、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1、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2、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4、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5、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交代时代背景。
6、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7、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8、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0、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1、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12、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3、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14、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15、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间、祈使、感叹。
16、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17、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18、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9、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20、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一→整体;⑥主要←→次要。
21、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22、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23、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24、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25、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3)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6)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二、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描写
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四)环境描写方法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首尾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分析时代背景。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概括段意
1、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
(1)记叙:人+时间+地点+做法+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2)描写:景物+特征。
(3)议论: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或论据)+从什么角度(方面)+论证了什么观点。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
三、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①题目,②首段,⑧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另一种.....
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四、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
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3、总结论点的方法:
①通过总结论据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明确文章论题,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论断性的语句,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语句。
(二)论据
1、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2、归纳论据的要点:人+做法(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讲道理):科学准确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讲道理):鲜明突出地论证论点,具有说服力。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更鲜明生动地证明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五、散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各类散文的特点
(1)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
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某一点人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5)写人散文:写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它可以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离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2、表现手法常用术语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3、篇章结构技巧常用术语
(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2)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3)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
(5)以小见大
(6)托物言志
(7)借景抒情
(8)欲扬先抑
(9)虚实结合
(10)伏笔
(11)照应
(12)悬念
4、语言特点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5、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①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②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③化平淡为生动、形象;④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2)排比:①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②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③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观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④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3)借代: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②词语错综变化,不重复死板,使语言新鲜活泼;③使语言含蓄有味;④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爱憎分明,从而感染读者。
(4)对偶:①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②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③在具体作品中,对偶句往往以整齐的句式与其他句式结合,使语言参差错落,生动活泼。
(5)夸张:①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③可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6)比拟(生动形象):①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②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③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④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⑤使叙述生动形象;⑥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7)设问(吸引读者):①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强调观点,加深印象;②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③波澜起伏,避免呆滯;④提掣全篇,带动全文;⑥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8)反问:①加强语气以利论辩;②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6、句段作用
(1)开头段的一般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呼应前文;③引出下文;④承上启下。
(2)结尾段的一般作用:①感情升华;②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7、人称运用的作用
(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合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进行抒情,还可以用于把事物拟人化。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议论。
8、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读懂散文方法归类
1、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文章的线索
A、明确线索的类型: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⑥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B、寻找线索的方法:①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的特点者;②看标题,很多文童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③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④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线索;⑤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记叙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条线索。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2、划分段落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
(四)把握文章大意
1、段意合并法:把每一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2、要景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这些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考虑:作者要回答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五)理解标题的内涵
1、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2、善于抓点题句: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析标题的修辞: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方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4、分析标题字词:从理解标题的关健词的含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六)把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的性格,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4、行动描写,即通过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6、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7、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手分析人物形象。
8、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体察人物性格特点。
9、从作者的评价人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七)把握散文中的事物形象
1、抓住描写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方面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写事物时所采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方法,把握事物的内在深意。
(八)归纳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
1、从关键性词语(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入手。
2、从文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入手。
3、从人物描写等语句入手。
4、从景物描写入手。
5、从关键的标点符号(省略号、引号、间号等)入手。
六、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代、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说明: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3、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①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②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潇湘对口升学,你关注,我发布!

中考语文速记——文体知识梳理! 第1张

明:“潇湘对口升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或删除处理。

往期回顾

总成绩相同的考生投档时如何排序?

2024中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

这些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

距高考不足30天!@考生快检查身份证!附办理攻略→

高考倒计时!这份锦囊请家长和考生收好

2024年高考工作全面启动——湖南召开高考、学考安全暨考务培训会

【教育要闻】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签署协议

2023届中职写作素材积累+范文欣赏

湖南理工学院2023年职高对口招生计划共计40人, 对口普通类最低投档线597分,24年考生参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