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干货语文公众号上有哪些资源,您知道吗?
1.不做老师能讲的、教辅书上都有的常规资源,只做您急需的非常规的干货资源。
2.不做故弄玄虚的、脱离教学实际的理论资源,只做您急需的接地气的干货资源。
3.不做粗制滥造的、错误随处可见的陈旧资源,只做您急需的精校过的干货资源。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免费订阅高分干货!
新高考为发挥“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非常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很多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影踪。
在临近高考的状态调试阶段,回归教材、落实双基,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回归教材不是通读或者泛读,要站在一定高度,理清脉络,深度挖掘教材科学回归,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同时结合高考真题、优秀的模拟试题,到教材上找出处,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之,考前引领学生认真回归教材,对于避免盲目刷题,减轻学生复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乃至决胜高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回归教材”、“回归课本”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要怎么“回归”呢?
(1)高考命题改革要配合、促进新教材的推进及相关理念的落实。
(2)改革中的高考命题要全面、深入地反映新课标的理念。
(3)《中国高考报告》指出: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从学科本质上回归学科。
第二,在操作上,强调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1)高考和教材的直接联系,如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
(2)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如小结、引言等;
(3)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
(4)中学最容易忽视在大学很重要的内容。
进一步立足基础知识,根据高考的考核要求,从知识形成过程、学科的思想方法、美学价值、教育功能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独特的作用等方面,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1)几乎所有的高考题都可以用教材上的知识去解决。
(2)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如2022年高考很多试题在材料选择上与教材内容进行呼应,在设问上也指向教材进行设计。
要求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都必须能在教材上找到援引。
(3)相当数量的高考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变形、改造及综合。
神似指考试内容应该完全体现教育、教学的旨要。
形异指考试内容无须照搬教材。
(1)现在有些学校在备考中仍然是一遍一遍地过教材,不能说这样做没有意义,但至少可以说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2)现在的试题,其背景紧跟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又立足基本能力,有些题即使不刻意复习也能考好,反过来,平时不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就算刻苦复习也不一定取得好成绩。
(3)要求培养考生勤于思考、知识面要宽、有相当的背景知识,知识越丰富,答题也就显得容易。学得活的学生会很占便宜。
(1)对于知识点,高考以能够承载相应能力的知识为重点。
(2)各学科高考命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科要紧跟教材、有些学科要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还有的学科要一定程度地远离教材。
(3)在评判试题是否超纲时,有一个标准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一定要记住,“回归课本”绝对不是看书那么简单。
回归教材是一定要看书的,但是怎么看?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里说的课本,可以宽泛地理解为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回归课本,不是为了回归课本而回归课本。高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必须要回归课本。
那什么时候需要呢?在做错题目的时候,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总结归纳的时候,以及不想大量刷题的时候等等。
第二,回归课本要有目的。
回归课本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总之,回归教材必须奔着一个目的而来。不能听老师同学们都在说回归课本,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走走过场,那就不对了。
第三,回归教材的方式绝对不是单纯地看书。
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
其实高考中8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课本中。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地方。
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复习时如何用好教材
(1)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深入、充分研究、理解和把握教材,把教材“看透”。
(2)敢于超越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化教材,与时俱进补充更新教材相关内容,把教材“用活”。
(3)正确使用教材:既要重视正文内容,也不能忽视辅助文内容,相关链接、专家点评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探究与分享的案例也可以作为高考命题情境或者命题参考,把教材“用好”。
(4)吃透课本的四大步骤:
①研究目录。
②具体章节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节的时候务必要保证一字不落。同时,要把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以区分不同的理解难度。
③不断浏览书上做好标记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④最后冲刺阶段要再次回归目录,形成整体感,做题的时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盲区,抓紧补习。
(5)研读课本应避免两大问题:
①研读课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新鲜感和跳跃式阅读。关于缺乏新鲜感这一问题,考生可以在课本上不断地做一些简单的批注,把一些考题简单地标记在课本上,这样每次看课本的时候都会感到有新的收获。
②看书的时候一定不能跳跃式阅读,即遇到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就一字不看,这样非常容易造成知识盲区。一旦考到了被忽略的内容,就会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在高考之前,一定要认真地研读课本,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
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第一,从题目到课本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
用一句话总结: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还有不懂的,我们才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统统看一看。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做!一定要动手做题。
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还不够。
第二,从教材到题目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另外,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
记住,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可以在每天晚自习结束前去做,分章节内容进行梳理。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总之,希望同学们利用仅有的时间,在高考来临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敬请添加小编微信咨询
👇👇👇👇👇👇
高中干货语文公众号号主简介
豆党锋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从教以来醉心于高考语文命题研究特别是高中语文培优教学,所教学生已有一大批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名校;出版全国畅销作文教学专著《题源》《高考作文十大满分基因》等多部;主编和参编《高考作文提分神器》《考试说明解读》《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集训》《宋词三百首》等图书80余部;立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等推出的高考备考交流系列讲座《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新思路及解题新策略》《新高考背景下尖子生语文培优策略》等深受业界好评。
敬告|添加小编微信,即可加入学习资源共享群获取更多干货资源。来源|图文转自九师联盟等仅用于公益分享,如侵立删。联系|合作、交流等相关事宜请加小编微信。
↓↓↓好文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