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阅读下文, 完成第17-21题。(16分)
【注】①次行: 秩序。②庳: 低、矮。③捆: 门槛。
17.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秋冬则劝民山采 ( ) (2) 各得其所便, 民皆乐其生 ( )
(3) 市令曰:“三月顷。”( ) (4) 令数下, 民不知所从 ( )
【答案】(1)鼓励 (2)以……为乐 (3)左右(指时间) (4)听从
18.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2分)
A. 政缓禁止 B. 庄王以为币轻 C. 如此几何顷乎 D. 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
【答案】B
19.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答案】(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2分,居、句意各1分)
20. 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分)
【答案】自信
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3分)
【答案】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拓展延伸】
知识点一:阅读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号
二、要熟悉官职变动常用的词语。
在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阅读中,往往会写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的变动的词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是有助于阅读和理解的。
三、要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综合阅读中对人物的理解。
在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综合阅读中,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能够把握住人物在各阶段的主要活动和功绩,因为高考试题中常常会出现“时间前后倒置”的命题陷阱。
知识点二: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知识点三:传记类文言文所涉及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及特点
一、文臣、循吏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发展农业(富民)、教化百姓(化民)、清正廉洁、善于判案(理讼)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的称谓。高考中所涉及的官员传记,也大多记录他们在富民、化民、理讼和廉洁自律这些方面的事迹,因此,在阅读时要格外关注他们的这些政绩。请看下文:
⑴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⑵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⑶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⑷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 ③捆:门槛.
(六) 阅读下文, 完成第22-26题。(12分)
稼说送张琥
苏轼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22. 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2分)
【答案】更休
23.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2分)
【答案】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24. 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 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 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 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答案】C
25. 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分)
【答案】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3分)
【答案】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原文翻译】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咨询课程/进语文学习群
扫码联系顾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