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新高考来临,对于如何选科、如何合理规划,同学和家长们有很多的疑问。为此,我们系统性为大家解读新高考常见问题,请大家持续关注吧~
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原则
两依据”是指全国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参考”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使用权交给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后的高考将不断完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同学以为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辅助参考,但现在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都会调用综合评价档案,一定要认真对待。
录取方式是什么
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的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投档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提供给招生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志愿填报与录取
01
院校+专业组
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一个1个志愿。
由招生院校依据各专业提出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同一所院校可能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各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要求的考生可将其填报在不同志愿位序。
02
专业(类)+院校
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下,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也就是说,专业优先,学生报考的时候,直接投档到专业(类),不存在专业调剂问题。
03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
普通类中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
教育考试院在相应批次控制线上,根据考生成绩、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按院校专业组计划数一定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投档比例原则上为100%,最大不超过105%。
04
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两依据、一参考”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突出特征,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希望充分赋予学生选择权。
但很多同学及家长对于这些“高考名词”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依据,一参考”到底是什么。
“两依据,一参考”指的是什么?
“两依据”是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综合素质评价。
依据统一的高考成绩
语文、数学、外语这是所有地区都考的。
选考科目成绩。第一第二批改革的地区都是6选3(浙江是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任选3门参加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
第三批以及今年公布的第四批采用3+1+2模式,其中3是语数外,1是从历史和物理中选一门参加高考,称为“首选”,成绩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2是从剩下 的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门参加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
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合格性考试:相当于会考,合格考时间提前到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不再有等级划分。
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
选择性考试:即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数将被转换为高校招生过程中使用的录取分数,具体转化原则每个省市情况各不相同。
选择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考试范围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范围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的系统评价,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重要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吗
新高考改革正是要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从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向更加关注学生发展过程转变,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有时不次于考试成绩。
参加综合评价、强基计划招生的考生尤其要关注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者是说走一些学校的提前批招生的话,那么你必须要把这个填好,因为你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提前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