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四季读书网 4 0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1张

{

方法总论

Overview

}

解历史大题,一定要注重将个人经验与高质量试题及答案相结合,整理出多角度和思路清晰的答题模板。首先,要保证思路清晰。其次需要明确答题角度,看到设问仔细审题,做到字字落实,然后分角度作答。关于要点划分,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概括,不重不漏,话少点多。

最重要的是两点:反复背诵大事年表(含朝代更替表),把常考易忘的年份以时间轴的方式写下来,每次大考前都会复习一遍;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最好是根据关键词来记忆。

{

答题模板

Template

}

(一)

特点类

1.涉及主体:广泛多样/单一,……主导。

2.时间:起源早/晚,持续时间长/短,阶段性。

3.色彩:宗教色彩、神权色彩、近代色彩。

4.过程、趋势:新旧融合/交替,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封建化、体系化、专门化、规范化、法治化,更加……,具有……倾向,……与……同步。

5.性质:随意性、主观性、包容性、正义性、妥协性、渐进性。

6.目的:为……服务,以……为目标,注重……,强调……,以……为主。

7.程度:完整、彻底、片面/全面、局部、合理、均衡。

8.方式:……并举,以法律为手段,恩威并施。

2023

甲卷15题 }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2张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特点:政府主导并重视;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支持私有铁路公司的发展;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统一造价;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成就显著。

[详解]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根据材料“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订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可得出政府主导与重视,并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根据材料“并为私有铁路公司做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可知,设立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购买私有铁路公司债券、股票,即为债券资本提供担保;根据材料“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造价”可得出统一造价;根据材料“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可得出90年代铁路修建重心转移至中亚等地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铁路建设成就显著。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3张

(二)

背景、原因、因素类

思考角度:由小到大:个体→组类(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或历史大趋势);由主(观)到客(观);由直(接原因)到间(接原因,含根本原因)。

1.直接原因(相对于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相对于次要原因)。

2.内在原因=主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因素;背景不包括主观因素)、外在原因=客观原因(历史主体者自身之外的因素)

3.必要性(即原因=促使历史事件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性(即条件=促使历史事件能够发生、变化的主、客观条件)。

4.“因素”内涵较复杂(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三)

意义、影响类

1.由小到大: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

2.由近及远:过去→现在→未来。

3.物质/精神,积极(反话正说)/消极。

4.主体法:个人、政府、社会……

2023

{ 甲卷17题 }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2张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原因:春秋晚期,王官之学开始向私家之学过渡;孔子是西周奴隶制度的崇拜者和积极唯护者;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乐本身已经具备了礼的性质;乐具有情感感化的作用等。

(2)影响:乐教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礼乐”、“感化”、“美”的思想亦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乐教侧重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个人的自我修养,达到社会的和谐;乐教把音乐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现实政治服务;孔子的乐教思想是企图教导人们维护传统的贵族音乐,以达到政治上恢复西周宗族制的所谓理想社会。

[详解]

(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材料中关于“乐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孔子生活的时代、代表的阶级利益、乐本身的特征和作用、私学的兴起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影响:结合材料中孔子关于“乐教”的内容、上述分析的原因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影响可从孔子儒家思想的发展、“乐教”对维护等级秩序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需要及乐教的本质等角度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3张

什么?高考真题还没刷够?那就来看看我们的历史1000题吧~精选高考真题,从高一刷到高三,刷历史题就只需这一本就够!

(四)

史料实证

1.原则:①不同史料相互印证。②根据时代环境辨别。③论从史出。④孤证不立。⑤考虑作者意图、立场、性格。⑥鉴别史料价值,考虑史料真伪。 

2、研究角度①描写:丰富详实/简略。②权威性:官方/民间。③研究视角:新/旧,全面/片面。④来源:证据充分/不足,真实/虚构⑤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3.史料价值①定性:史料类型。②具体内容+反映了……③可用于研究……

2020

北京卷 }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2张

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果”,《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

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参考答案]

(1)①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

②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

③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

(2)①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材料二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②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材料三中《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③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择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材料一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

高考历史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 第3张

(五)

说明、评价、评述

1.说明:是什么+怎么做。

2.评价:定性+分析。

3.评述:先说明再评价。

(六)

开放性问题答题技巧

1.打破思维定式,不是所有的开放性问题都是小论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小论文格式:论点+论证(最好3个,历史事实和史实解释,为观点服务)+小结。

3.可以从微观切入,也可以宏观把握。

4.结尾适当升华,恰当运用唯物史观。

5.要求:主题明确、史实精准、层次分明。

(七)

审题技巧

1.审设问:明确第一要答什么:目的、背景、影响……第二要求是什么:概括、简析……

2.找限定语:所学知识包括历史知识和方法知识,即阶段特征和答题角度。

3.读分数,规划要点个数。

4.读材料:明确时空定位,关注材料出处、作者,逐段概括并归纳整合。

5.宏观把握:作答时把握小问之间的联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