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1254天:课内文言文复习之《齐桓晋文之事》(三)

四季读书网 2 0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抑〕表反问,相当于“难道”。

〔兴甲兵,危士臣〕兴,使……兴盛。危,使……危险。甲兵,泛指战争。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构怨,结怨。第一个“于”,与。第二个“于”,在。两句均为状语后置。

〔吾何快于是〕于是,对这种事情。

〔将以求〕以,用、凭借。“以”后省略“之”。

〔可得闻与〕闻,使……听闻。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为,因为。肥甘,形容词作名词,指美味的食物。于,对,后“不足于体”“不足视于目”“不足听于耳”用法相同,均为状语后置。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采色〕指绚丽的颜色。采,同“彩”。

〔声音〕指音乐。

〔便嬖(pián bì)不足使令于前与〕便嬖,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于,在,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然后才心里痛快吗?”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样的方式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美味的食物不够吃?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使唤?(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您,难道您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不是为了这些。”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辟〕开辟。

〔朝秦楚〕朝,使……朝见。

〔莅中国〕莅,统治。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以,用。若,如此。

〔犹缘木而求鱼〕犹,如同。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若是其甚与〕若,像。其,句中语气词。

〔殆〕恐怕,可能。

〔尽心力而为之〕而,连词,表修饰。

【参考译文】(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要的东西就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楚来朝拜,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

齐宣王说:“真的像(您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找鱼,虽然找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又尽心尽力地去做,此后必然有灾祸。”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以为孰胜〕孰,谁。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小/大/寡/众/弱/强,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大国,人少/人多的国家,弱国/强国。

〔方千里者九〕方,方圆、纵横。

〔齐集有其一〕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

〔盖(hé)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本,指仁政王道。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与后面的四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涂〕同“途”,道路。

〔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疾,憎恨。赴诉,奔走求告。

〔其若是,孰能御之〕其,如果。御,抵挡。

【参考译文】(齐宣王)说:“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那大王认为谁会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人会胜。”

(孟子)说:“那么(可见)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储存在您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行走,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呢?”


高考语文第867天:《劝学》(语文日课第九册第164页)

高考语文第868天:《师说》(语文日课第九册第167页)

高考语文第873天:《赤壁赋》(语文日课第九册第182页)

高考语文第876天:《登泰山记》(语文日课第九册第189页)

高考语文第880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语文日课第九册第200页)

高考语文第882天:《谏太宗十思疏》(语文日课第九册第204页)

高考语文第887天:《答司马谏议书》(语文日课第九册第219页)

高考语文第897天:《阿房宫赋》(语文日课第九册第242页)

高考语文第898天:《六国论》(语文日课第九册第245页)

高考语文第1054天:《论语》十二章(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122页)

高考语文第1063天:《屈原列传》(上)(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142页)

高考语文第1071天:《屈原列传》(中)(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161页)

高考语文第1079天:《屈原列传》(下)(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179页)

高考语文第1089天:《过秦论》(上)(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202页)

高考语文第1093天:《过秦论》(中)(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212页)

高考语文第1099天:《过秦论》(下)(语文日课第十一册第224页)

高考语文第1103天:《五代史伶官传序》

高考语文第1131天:《陈情表》(上)

高考语文第1146天:《陈情表》(下)

高考语文第1149天:《项脊轩志》

高考语文第1156天:《归去来兮辞并序》(上)

高考语文第1164天:《归去来兮辞并序》(下)

高考语文第1166天:《种树郭橐驼传》

高考语文第1167天:《石钟山记》

高考语文第1232天:《鸿门宴》(一)

高考语文第1233天:《鸿门宴》(二)

高考语文第1234天:《鸿门宴》(三)

高考语文第1235天:《鸿门宴》(四)

高考语文第1247天:《烛之武退秦师》

高考语文第1248天:《庖丁解牛》

高考语文第1252天:《齐桓晋文之事》(一)

高考语文第1253天:《齐桓晋文之事》(二)

高考语文第1254天:课内文言文复习之《齐桓晋文之事》(三) 第1张

名著阅读、作文圈等内容可扫码加入

若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本公众号的文章,可将本号添加【星标★】,并给本号多点【在看】【赞】哦~感谢高考语文第1254天:课内文言文复习之《齐桓晋文之事》(三) 第2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