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①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②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xx”?这样写有何妙处?
③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并入第13段,文意会更连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句话独立成段?
二、答题方法。
1.看写作手法。①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设置悬念、照应等;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③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2.看所处位置。①开头。结构:开篇点题;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内容:记叙或描述……内容,表现……的特点;交代或点明渲染……气氛;突出……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②中间。结构: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为下文做铺垫;与前文……照应。内容:揭示事件意义;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抒发作者/人物情感。
③结尾。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前文)。内容:点明(突出、深化)……的中心(主旨);抒发……情感。
三、答题举例。
1.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一句在结构上既照应了上文中叔叔来信的内容,也为下文写叔叔沦为乞丐埋下了伏笔。
2.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既与开头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呼应,也表现出“我”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要乐观向上地面对新的生活这一中心。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一个拥抱的距离
彭青
①我曾一度认为,拥抱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因为不知何时从某本书上看到过,拥抱是一个很亲密的动作。于是那段时间我总是喜欢去抱抱父母和妹妹,妹妹也有样学样。只是我发现,无论我和妹妹闹得多么欢快,父母始终不曾给彼此一个拥抱。
②小时候不懂事,看过爸妈的结婚照,再加上受了电视剧的荼毒,我总是好奇地追着父亲问:“爸爸,你为什么从来不抱抱妈妈?”父亲则是有些恼地瞪我:“小孩子家家的,乱问什么?”我碰了个大钉子,摸摸鼻子再也不问类似的问题。
③十几年前的农村,尚还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和母亲便是这种封建婚姻下的牺牲品。两人婚后的生活像大多数农村人一样,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操持,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可以称得上相敬如宾。彼此间的感情,也总如一个缸里被玻璃隔开的两方水,不疏离,也谈不上亲近。
④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间的相处模式尽管还是一如从前,但无形中总多了几分温情,我忽地就想起
了很久之前的那个遗憾,只是时间久了,那个想法也就渐渐退去了,而一直所希望的,久不能达,便也成了失望。我以为,也许就这样了,就这样永久地保留着这个遗憾……
⑤前段日子,母亲突然心血来潮,说要学骑电动车,父亲理所当然地成了教练,我们则跟去当了观众。
⑥看着父亲用心地手把手教着母亲,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直别扭了那么久的答案其实就在眼前。母亲控制不好车头,父亲便握住母亲的手帮她找到平衡;母亲控制不好车速,父亲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在身后提醒她,母亲性子躁,学不好便打算放弃,父亲好言相劝……
⑦看着这一幕,不知为何我的眼眶就有些热热的,大概是天下子女都希望父母能过得幸福。刚想回头跟小姨诉说自己的感动,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矫情了点,老爸老妈的相处方式或许一直都这样,只有我钻进了死胡同才一直没有发现而已。
⑧老妈还在那边闹脾气,然后老爸就做了一个或许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动作。他叹了口气,轻轻地抱了抱老妈:“别灰心,再试试。”也许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它的到来却足足迟了17年,它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理所当然,在父亲那么自然地拥抱了母亲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这个拥抱的距离,如此之短。我把镜头对准爸妈:“来,笑一个,茄子!”老妈脸上的愕然和老爸还来不及收回的手就此定格。待老妈反应过来:“臭丫头,干什么呢?”我笑眯眯地晃了晃手中的手机:“留作纪念啊!”周围的亲朋哄地笑开。老妈的脸一下子通红,老爸则一个人在那儿呵呵傻乐,地上父母被拉长的影子无比清晰。
⑨斜暮的夕阳,无限美好。我从未见到过他们如此温馨地待在一起的场景,以前那么求而不得的,现在却那么突然地降临了,而这一瞬间,我只希望时间停滞。这个拥抱跨越的何止千辛万苦,等待的距离,太过遥远,远到足够一个婴儿长成少年,足够两位青年步人中年。不知不觉已转过17个春秋,这层看不见的沟壑才开始填满。远到已记不清曾经的陌生,以为不可跨越的距离,其实在时间的打磨下已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⑩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恋情,也没有海誓山盟的约定,甚至成为夫妻时也还是彼此不认识的陌生人,连一个拥抱都等待的距离,但我却分明看见,有什么已经在他们中间轰然坍塌。
⑪他们之间的感情,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一起走过那么多年风雨同舟的信赖。
⑿岁月总是毫不留情地剥蚀掉那些华丽的外壳,只剩下最初的诚挚,正如那一个姗姗来迟的拥抱。
(选自《幸福·悦读》)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再加上受了电视剧的茶毒。
【参考答案】在文中的意思是影响,指自己受电视剧的影响之深。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
他叹了口气,轻轻地抱了抱老妈:“别灰心,再试试。”
【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看到母亲准备放弃学电动车时对她的鼓励,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耐心和爱。
★3.文章第⑨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突出了父母之间的感情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越来越真挚的主题,流露出对挚爱亲情的赞美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环境描写及作用。选句“斜暮的夕阳,无限美好”属于环境描写,其作用则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答。
4.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第③段写十几年前的农村风俗,运用了插叙的写法。其作用有:①插叙十几年前农村的风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侧面表现父母亲之间当初我不理解的感情形式,为下文写父亲母亲拥抱的情节做铺垫;③与下文父亲轻轻地拥抱母亲形成对比,突出了父母之间的感情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变得越来越真挚和父母深爱对方的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首先根据记叙顺序的特点,可知第③段使用的是插叙,然后,从内容、结构、情感、人物形象等角度来分析其作用。
5.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一个拥抱的距离”在文中指的是老妈学骑电动车打算放弃时,父亲给了母亲一个轻轻的拥抱。那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拥抱的距离如此之短。这个姗姗来迟的拥抱,是父母17年间诚挚信赖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父辈情感最真实的缩影了。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阿婆,又落雨咯
吴悦雪
①落雨了,雷公敲锣打鼓震慑着人间,老天爷的眼泪几乎要把农田里的庄稼浸透。雨水滑落屋檐,如阿婆的白发缠绕在我的手上。
②阿婆的手,那是一双枯槁的,满是茧子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脸,触感像是工厂里用来磨刀的那种硬纸板。我躺在阿婆的怀里,她用闽南语说:“妹啊,雷打,不怕。”阿婆的声音似一道屏障,隔绝了所有能击垮小孩子心灵的恶魔。
③阿婆的手很大,阿婆的手又很小。
④她的手里载满了一年四季收获的五谷,而如今她的手却再也塞不下我。我记得,先前的她牵着我肉乎乎的小手,带我走过村里许多坑洼不平的泥路。农家为看门防盗会养些中华田园犬,那些大黄狗总在巷子里乱窜。它们总爱戏弄路过的孩童,朝着他们犬吠。那时最怕的东西,除了老师课后留堂,就属大黄狗吠叫时露出凶横的尖牙。每每此时,我紧紧攥住阿婆的手,她似乎也感应到了我的害怕,连忙对那狗啧啧几声,“去!去!去!”后来,她牵过许多娃娃的手,年老的皱纹覆盖着新生的皮肉。
⑤阿婆的手是灵巧的。
⑥那双手会编草席,会用镰刀割水稻,也会在过年时和糯米粉做田艾饼。那是老家独有的风味小吃,从我孩提时有记忆起,那田艾饼清甜的香味与软糯的口感早已被镶嵌在雷州半岛的每个土著生命里。每当看到缕缕炊烟缭绕村庄人家,空气里漫着那股香甜的,软糯的香气,便知是春节来了。
⑦年幼的小孩自然是被禁止到厨房捣乱的,可我即使已经比阿婆高了一截,她还是要自己来和糯米粉、放馅料、捏饼子。
⑧我还记得,做馅料的冬瓜糖甜得发腻,那甜味像是隐形的鱼钩,钩着了小孩子的胃。到最后,免不了小孩们偷跑到厨房,揣走几颗冬瓜糖,也顾不得口袋干不干净。阿婆在放料的时候,发现糖少了,我们这些小孩自然会被念叨几句话。吃了糖的我们心里甜滋滋的,哪里听得进去阿婆说甚呢。
⑨阿婆的手是暖暖的。
⑩一次子夜,我犯了错被阿婆锁在门外。我又惊又怕,唯恐阿婆常说的那只爱吃小孩的大山猫抓走我。我哗哗地哭起来,泪水迅速滴满整个脸蛋,用尽全身的力气拍打着门:“阿婆,我知道错了!阿婆,我知道错了!”
⑪夜色澄清透彻,月光在院子里描绘了一幅抽象的山水画。
⑫阿婆推开门,一把将我抓进院里。那双手,如秋风覆盖麦浪般覆在我的脸上,湿润的液体与她有温度的手掌交织在此刻。年老的茧子摩挲着嫩滑的皮肤,她呢喃着:“妹啊,你要乖!”她那极轻的语调生怕吵醒了夜里的生灵。
⑬阿婆的手是土黑色的。
⑭阿婆和农活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那双土黑的手似从土里生长出来般充满原生的力量。课业繁重的时候,总会接到阿婆电话。她时常在电话那头和我说,“阿婆啊,可忙呢!和你阿公摘了好几天的辣椒哩!”那声音听着喜悦又带一丝愁。阿婆的声音化成丘陵里的雨水,沉重有力地打在我心上。
⑮东方鱼肚白,我望着天,想着阿婆。
⑯那双粗糙的,灵巧的,暖暖的,土黑的手在我记忆里忽闪着,直至变得清晰。我渴望抓住她,但她忽近忽远,像一条随风飘舞的丝带。
⑰近了!我伸出手握住她。一股暖流从她的指尖潺潺流入到我的身体,我的血脉里。忽然,那双手腾空消失,我再也寻不到了。阿婆的温度却如永恒的火焰在我生命里燃烧着。
⒅雷公从不对人间心慈手软,闪电噼里啪啦地来到世界,最后只剩道道白光闪现。雨水默默无闻灌溉着庄稼,和大地起舞,尘雨飞扬。
⑲阿婆去了哪?
⑳她化作了这大地的一粒土,一滴水,一股流动的血脉。
(刊载于2022. 3. 29,有删改)
6.文中写到“阿婆的温度却如永恒的火焰在我生命里燃烧着”,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阿婆的温度”表现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①温柔的声音帮“我”驱赶雷电带来的恐惧;②牵着“我”的小手,走过村里坑洼不平的泥路,帮“我”驱赶大黄狗;③春节时为“我”做田艾饼;④阿婆惩罚犯错的“我”,同时又宽容地安慰“我”。
【解析】本题考查全文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先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中能够表现“阿婆的温度”的事件,然后提炼概括。根据第②段“我躺在阿婆的怀里,她用闽南语说:‘妹啊,雷打,不怕’”可概括出第①点;根据第④段“先前的她牵着我肉乎乎的小手,带我走过村里许多坑洼不平的泥路”“那些大黄狗总在巷子里乱窜……连忙对那狗啧啧几声,‘去!去!去!’”可概括出第②点;根据第⑥段“那双手会编草席,会用镰刀割水稻,也会在过年时和糯米粉做田艾饼”可概括出第③点;根据第⑫段“阿婆推开门,一把将我抓进院里……她呢喃着:“‘妹啊,你要乖!’”可概括出第④点。
7.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从我孩提时有记忆起,那田艾饼清甜的香味与软糯的口感早已被镶嵌在雷州半岛的每个土著生命里。
【参考答案】“镶嵌”本义为“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在句中形容美味的田艾饼刻在了雷州半岛的每个土著的生命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艾饼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也从侧面表现出阿婆的心灵手巧,深刻表达了“我”对阿婆的崇拜和赞美之情。(分析词语1分,分析情感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准确把握加点词“镶嵌”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在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镶嵌”的本义是“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句中形容“田艾饼清甜的香味与软糯的口感”深深刻在了雷州半岛的每个土著的生命里,二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田艾饼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结合前文“阿婆的手是灵巧的”及文章主旨,可以看出这个词不仅从侧面表现出阿婆的心灵手巧,也表达了“我”对阿婆的崇拜与赞美之情。
★8.第⑪段描绘了一幅月夜图,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独立成段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月夜澄清透彻这一环境描写,烘托出“我”被阿婆锁在门外时内心的惊惧;②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后文写阿婆包容、安慰“我”做铺垫;③调整节奏,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简洁有力。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作答本题,首先细读这句话,明确运用环境描写,然后结合上文可知,这是“我”犯错被关在门外时看到的景象,虽然月色美丽,但“我”此时却无心欣赏,一心只想进屋,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能够烘托出“我”被阿婆锁在门外时内心的悲凉;结合下文来看,这里的环境描写也为下文写外婆让“我”进屋并安慰“我”做铺垫;同时,从全文来看,单句独立成段,能够调整文章的行文节奏,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简洁。
9.作者笔下的阿婆形象丰满、立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阿婆的精神品质。(6分)
【参考答案】①心灵手巧:阿婆会编草席,会割水稻,会做美味的田艾饼;②疼爱后辈,关心、爱护“我”,奖罚分明:阿婆带“我”走过村中坑洼不平的泥泞小路,为“我”驱赶大黄狗,在“我”犯错时,既有惩罚,也会包容、安慰“我”;③辛勤劳作,不怕吃苦:阿婆一生在田地中忙碌,手也变成了“土黑色”。(每点2分:概括品质1分,具体分析1分)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简要分析”“精神品质”,明确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作答本题,需要细读文章,找出并抓住文中描写阿婆言行、事件的句段进行分析概括。根据第⑥段“那双手会编草席,会用镰刀割水稻,也会在过年时和糯米粉做田艾饼”可提炼概括出第①点;根据第④段“先前的她牵着我肉乎乎的小手。……连忙对那狗啧啧几声,‘去!去!去!’”,第⑫段“年老的茧子摩挲着嫩滑的皮肤,她呢喃着:‘妹啊,你要乖!’”可提炼概括出第②点;根据第②段“那是一双枯槁的,满是茧子的手”,第④段“她的手里载满了一年四季收获的五谷”,第⑭段“那双土黑的手似从土里生长出来般充满原生的力量”可提炼概括出第③点。注意分点作答。
10.本文主要回忆与阿婆有关的往事,为什么第①段和第⒅段都提到了雷公和雨?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开篇由雷公和雨引出阿婆帮“我”驱赶恐惧的回忆,总领全文,引出文章的主人公;②结尾再次写到雷公和雨,照应开头和标题,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③两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对外婆无尽的思念。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雷公和雨”“作用”,明确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作答本题,首先找出第①段和第1段写雷公和雨的句子,然后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具体分析。第①段“雷公敲锣打鼓震慑着人间,老天爷的眼泪几乎要把农田里的庄稼浸透”引出下文写阿婆温柔的声音为“我”驱赶恐惧的故事,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第1段“雷公从不对人间心慈手软……和大地起舞,尘雨飞扬”照应了文章标题“阿婆,又落雨咯”和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这两处描写都属于环境描写,具有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据此思路作答即可。
11.班级组织的“温暖故事”专题赏析活动,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语言表达、文章结构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4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语言表达。文中“雷公敲锣打鼓”“如阿婆的白发”“如秋风覆盖麦浪般覆在我的脸上”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并通过多处的环境描写,使文章在写景写人时都鲜活生动,富有画面感,更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及情感。示例二:文章结构。作者在文中详细描写了阿婆的手,由阿婆的手“很大又很小”“灵巧”“暖暖”“土黑色”等特点,引出对阿婆的回忆,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尾通过设问收束全文,通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构思精巧,结构独特。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语言表达”“文章结构”“赏析”,明确本题考查全文品析。作答本题,需要结合全文内容从“语言表达”或是“文章结构”任一方面进行赏析。语言表达上,注意文中运用的修辞和描写方法,如“雷公敲锣打鼓”“如阿婆的白发”“如秋风覆盖麦浪般覆在我的脸上”等,据此分析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文章结构上,注意作者在文中重点写阿婆的手,由阿婆的手是“很大又很小”“灵巧”“暖暖”“土黑色”的,引出对阿婆的相关回忆,文章结尾通过设问的方式收束全文,通篇脉络清晰,构思精巧,结构新奇独特。
三、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卖菜的老人
陆金美
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
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莱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册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
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在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他等买菜的人走后,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莱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斤重,你给7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菜样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
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块钱。老人刚准备给我找零时,我却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焦急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
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
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上市了,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长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刊载于2022.3)
12.本文记叙了“我”与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①“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并寻找“我”来找零;②“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匿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全文内容概括。细读文章可知,第一件事在文章第④-⑥段,写“我”买菜时多付了3元钱,老人准备找零时,“我”却离开了,而老人换到硬币后,一直寻找、等待“我”,最终给“我”找零;第二件事在文章第⑧-⑩段,写老人在慈善活动上匿名为山区孩子捐赠了两千块钱的现金,“我”为老人做登记,并与他约定立冬购买50斤大白菜,但是到了冬天,却没有再见到老人。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开门见山,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即卖菜老人;③描述老人的外貌、年龄、生意情况,引出后文故事的发展。(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细读第①段,从“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可知本段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从“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可知本段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卖菜老人,同时描述了卖菜老人的外貌、年龄、生意情况等,引出下文的叙述。据此概括即可。
14.品读第⑥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补写老人此刻的心理活动。(不超过100字)(3分)
【参考答案】示例:都怪我早上出门忘记带零钱,换到硬币后年轻人已经走远了。我一定要找到他(她)把钱给人家,真心换真心,这种小便宜可占不得呀!如果今天找不到他(她),我明天可得早点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情感。明确补写人物心理要用第一人称,体会画线句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结合下文“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的情节补写即可,注意符合字数要求。
15.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⑧段中两个“竟然”的理解及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第一个“竟然”写出了“我”在慈善募捐现场看到卖菜老人第一个到来的出乎意料,第二个“竟然”写出了“我”对卖菜老人捐赠两千元现金的震惊。两个“竟然”表现出“我”的内心活动,也从侧面表现出卖菜老人奉献爱心、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分析两个“竟然”的含义各1分,作用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首先明确“竟然”的本义是表示出乎意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和上下文理解两个“竟然”的语境义,以及其体现的情感,细读句子可以体会到第一个“竟然”含有“出乎意料”的意思,第二个“竟然”含有“震惊”的意味,两个“竟然”都是写“我”的心理,以“我”的视角侧面烘托了卖菜老人的形象。
16.回顾课文《老王》,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情感和文章中“我”对卖菜老人的情感有何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原文句子 | “我”的情感 |
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 “同”:对卖菜老人/老王诚信经营的① |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老王》) | |
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 “异”:本文中,“我”② 《老王》一文中,“我”③ |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
【参考答案】①赞美和敬佩 ②对卖菜老人平安的祝愿 ③对自己当年行为的愧疚(每点1分)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老王》”“情感”“异同”,明确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作答本题,先结合文章和所给句子分析作者情感:作者笔下的卖菜老人具有真诚、朴实、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等精神品质,表达了“我”对卖菜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及对卖菜老人健康平安的祝愿;然后结合课文《老王》及所给句子,回顾文中“我”对老王的情感。据此概括异同点即可。
17.除了《老王》,小鹿还联想到许多课文都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例如《台阶》《背影》等。请你帮她分析本文这样写,有何独特效果?(3分)
【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行文,增强代入感,使叙述更有悬念;②“我”作为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③便于直接表达思想感情。(每点1分)
【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我’的视角”“独特效果”,明确本题考查叙述视角。作答本题,首先明确各种叙述视角的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主人公是卖菜老人,“我”作为一个与他有过两次接触的人来叙述故事,是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全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行文,能够增强代入感,使叙述更有悬念,也有利于直接表达“我”对卖菜老人的情感态度。据此思路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