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改革的核心目的就隐含在下面两张图里:
国家重点选拔和培养,寄予期望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的拔尖人才主要来自4块:
第一块是五大竞赛的集训队成员;
数学60人,物理50人,化学50人,生物50人,信竞50人,总共一年260人。
第二块就是各种专项计划提前录取的学生,
比如领军计划,卓越计划,攀登计划等,最早提前到初三就录取的,具有明显数学、物理学科特长的学生;
第三块就是清北的英才班提前签约的学生,
主要是竞赛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金秋营,寒假营活动,按表现给予录取优惠合约,高考能降分录取;
第四块就是报名39所双一流大学的强基计划,人数每年接近6000的考生;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看上面两张图,强基计划的人数比例快占到清北总录取人数的30%了。
前两块不参与高考,命题如何改革都与他们无关。
现在的时事背景,光靠前两块的人,数量肯定满足不了需求。
所以答案很简单,高考命题改革,特别是数学的改革,主要照顾后面两块,同时第三块的人数相比于第四块,比例还是偏少。
所以更核心的目的就是照顾第四块,就是要提高强基计划录取的含金量,给致力于强基路线,有基础学科(理科)优势的学生,在选拔上有更大制度优势,这跟强基计划的初心也非常吻合。
强基计划的总成绩是高考成绩(占据85%)和校考成绩(15%)的结合。
命题改革前,
具有基础学科优势的学生与综合强的学生相比,因为压轴题区分度不太大,在高考成绩上不一定能有优势。
命题改革后,
理科特别强,思维能力好的学生,因为压轴题的区分度提升,高考成绩的相对优势就会有提升。
而参与强基计划的这些大学,他们组织的校考,一直就是不掩饰得倾向于和倾斜于选拔有竞赛背景,有学科特长的学生。
有时候还经常遗憾,就是校考给满分,还是会错失一些自己很想要的学生。
但经过针对强基录取,在高考命题上的区分度改革,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就会在高考和校考两头,都能得到政策的有意倾斜照顾,竞争优势就会非常明显。
这样一来,有部分理科比较强,以前达不到强基录取线得考生,现在就能被录取,以前就能走强基的,现在走强基就更稳、更从容了,就是走统招也都可以。
今年开始,强基每年招的6000人,将整体上会是高校相比以前更心仪的人。
另外走统招名校正常录取的理科水平含金量也会比以前高,大学理工类专业设置也已做好了配套结构优化,这是一套组合拳;
可能是不想走有争议的大学自招的回头路,那这种高考命题的改革就相当于“曲线救国”,在规则改动尽量小的情况下,用好高考这个重要选拔人才的工具,能让国家和大学尽量挑多一点自己想要的学生。
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现在的大道理就是:
国家迫切需要更多更有科研潜质的理工拔尖人才,
一切政策考量都以这个为优先。
现在外面的竞赛班、强基培训班变得开始火热起来,也侧面说明理解风向的家长其实不少,但这种效果并不一定会很理想。
我理解国家需要的拔尖或强基人才,就是我三年前就开宗明义提过:
践行“会自学,超前学,灵活学”九字诀学习路线,能超前自学理科,学习上有深度,有广度,有进度,还有灵活度的“四有”考生。
没磨砺出自学能力,
光靠填鸭式的刷题培训,
很难走进强基新时代!
拓展阅读:
最后,
大家如果对课内课外超前自学路线,如何结合自己孩子规划目标进行资源组合搭配和丝滑衔接。
这些疑问,都可以在学习群里随时提问讨论,群里已经有很多实践经验丰富,成果喜人的先行者,而且都很乐心分享。
还没有入群,想进群交流学习的,
可以在后台留言”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