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力文科 一流大学再提速

四季读书网 12 0
今天小编整理了清华大学:发力文科 一流大学再提速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大学的人文高度,映照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

“高原更高,高峰更多”,要有中国自信与中国标准

人文社会学科是大学的“文眼”与灵气

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韩美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

陈来,师从张岱年、冯友兰等哲学大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哲学博士;

彭林,长期从事中华礼仪与人文精神研究,致力发掘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还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的柳冠中,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胡鞍钢,中国首部《民法典》编纂小组成员崔建远…

1月21日下午,在庄重悠扬的清华大学校歌声中,18位人文学者依次从校长邱勇手中接过证书。在曾经走出国学“四大导师”的清华园,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从最初的留美预备学校到清华学堂,再到清华大学,研究者称清华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实际上,清华文科传统的修复,也与这所大学在一个日益多元、自信社会中的定位息息相关;而大学的人文高度,则映照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

文科复兴,将给公众视野里的“工科强校”清华带来什么?当对人文的找寻、对精神的开掘成为风尚,又会给中国大学带来何种滋养?

壹:工科强校为何发力文科

雄踞中国理工之巅的清华,正在加速文科建设的步伐。

平均年龄68岁,来自清华8个文科院系、13个一级学科。在一个题为《一个理工科大学却评选出18位文科资深教授,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的网帖下,回复者众多,不少人发帖探求:清华为何要设立文科资深教授?他们,又将给清华带来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18位文科资深教授中,年龄最大的李学勤出生于1933年,已经85岁;年龄最小的,是生于1959年的清华公管学院教授薛澜、人文学院教授汪晖,均为59岁。此外,获选教授中,“50后”有10位之多,正是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黄金年龄。

“文科资深教授是清华大学面向文科教师的最高荣誉称号。”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介绍,该校文科资深教授采取提名推荐制,每两年评选一次,“获选文科资深教授的基本条件包括,在清华任职时间不少于5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以上、参评当年的年龄原则上满60周岁的清华在岗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立德树人,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作出系统性、原创性学术成就,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优秀学者;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对一向在中国高校中“开风气之先”的清华而言,这是一个并不算早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设立资深教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通常授予那些在学术上作出杰出贡献、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以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激励更多学者以此为追求目标。但目前,我国的院士制度只设立在理工农医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直没有与之相当地位和影响的学术称号。

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2020年,武汉大学出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遴选试行办法》,规定该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遴选将每两年进行一次。同年,吉林大学也聘任了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此后,北京大学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设有“一级教授”和“荣誉一级教授”等。

“清华大学因为当时文科初建时间不长,条件并不成熟,就一直没有实施这一制度。”邓卫表示,清华选择此时设立文科资深教授,条件已经成熟,“近年来,清华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优秀学者。作为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学校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机制。”

贰:世界一流,一定是全面一流

有学者指出,从某种意义上看,修复文科,其实是在修复一种文化传统、修复一种久违了的文化自信。

而众多学校设立文科资深教授的背后,正是中国大学对人文精神的日益重视。

“人文学在大学中有何意义?就好比北大校园里的未名湖,或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那是一所大学的‘灵气’与‘文眼’,你说重要不重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表示,人文精神不仅是诗情画意,更包括超越性―――对人类前途的整体性思考、对现存制度的反省与质疑、对科技万能的阻隔与批判,“长远看,这些并不体现为GDP或SCI的思考,对人类的意义,或许更值得称道。”

但即便如此重要,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宏大语境下,“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也曾经一度失落。

1996年,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参加了全国 文科大学 校长会议,发现文科不受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

甚至在清华,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有这样的声音:建世界一流如同从高树上打枣,取决于最长的竹竿,清华更得益于理工科。

对此,胡显章提出了“木桶理论”,即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整个综合性发展是制约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木桶与竹竿”之争。后来经过交流,大家终于达成共识,那就是“木桶”“竹竿”都要,而且文科也应出“长竹竿”。

幸运的是,今天,曾经的质疑在绝大多数中国大学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平衡、多元、相互砥砺、相互补益的综合性大学方可成就“一流”,争出文科“长竹竿”,成为共识。

2020年3月30日,清华大学在时隔15年后再次召开文科工作会议,邱勇直言,“文科是学校品位的体现”,将推动清华文科建设发展迈入新的阶段,让清华“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

而就在清华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刚刚进入公示期,1月15日,浙江大学召开文科发展咨询专家小组会议,就如何进一步促进该校文科发展繁荣出谋划策。

武汉大学也于1月20日召开了第二届文科院长论坛,探讨文科发展思路。

甚至西南交通大学,传统视野里以交通轨道学科见长的高校也于近日召开了文科繁荣工作座谈会,表示将在文科建设上有“大决心”“大手笔”。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认识到,无论是在创建“ 双一流 ”的征程上,还是在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上,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滋养都必不可少。

“如果说上一个百年,清华是百年辉煌;那下一个百年,一定是人文日新。”出身理工科、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从不讳言自己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在他看来,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取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两方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后者的影响还会更广泛、更持久:“世界一流一定是全面一流。文科,将成为清华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华大学:发力文科 一流大学再提速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