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四季读书网 18 0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关于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好好的注意全面内容的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第1张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唐代〕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思国之理 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 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 一作:吴越)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 一作:惧谗邪;弘兹 一作:宏兹;在君 一作:君臣)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出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注释

1.长(zhǎ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吴,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3.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将有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谦虚。牧,约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

29.盘游:打猎取乐。

30.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1.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2.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

33.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

35.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36.简:选拔。

37.效:献出。

38.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40.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二、古今异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④?承天景命

古义:大。今义:景色??。??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弘兹九德 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四、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五、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谏太宗十思疏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谏太宗十思疏写作特点

一、类比入手,亲切生动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