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地理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科目,它不仅仅涉及语文、政治、历史、数学、理化以及生物等学科,而且与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以及气候和其他学科知识都有很密切的联系,那你想知道地理的学习经验吗?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初中地理学习经验。
初中地理学习经验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读书看图对照法。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 (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根据表象的来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观察 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见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这类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小的空间。另一类是地图表象,即由观察地图而形成的表象。 地图是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它所包括的领域比较大,远远超出视力所及的范 围。所以,地图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大的空间。我们学习地理不能到处去实地考察, 主要还是通过地图表象来学习的。
因此,我们学好地理,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即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只有这样形成习惯,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 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地图的学习和运用。须知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 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的图表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因此,在 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
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 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 础概念不清,不会运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 就谈不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 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同样,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利用 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不断地有 意识地反复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作为帮助自己继续学习的工具。常用的 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层设色 地形图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鲜明,但不易看清山脉分布和走向;而在课本中的 山河分布示意图上,山脉走向却十分鲜明突出。二者结合对照使用,就能达到互为 补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册和插图的注记不尽相同,要仔细查看注记,对 照使用。
二、用好同类比较法。
比较法是识记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从形式角度来看,有列表比较、单项比较、综合比较或 地图对照比较等方式。从内容角度来看,可有以下几种:
①类比法,即将同类地理 现象或不同类地理现象的相同属性作比较。
②纵比法,即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 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
③横比法,即将同类地理对象在同一发展的阶段上加 以比较。
④对比法,即将对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比较,使各自的特 点显明有力地显示出来。
⑤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内在联系和相互联系的比较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法。
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初学地理时往往对自然地理、区域地 理感到枯燥、抽象。这是由于感性认识不多,对学习地理的意义认识不深的缘故。 怎样培养兴趣呢,这就需要不断深入认识学地理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学 习地理的意义。自从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后,大量的地下资源被发掘利用,而随着作 为动力资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废气、废水、废碴无尽止地向外排 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不可更新的资源越用越少,出现某 些资源日益短缺的危险。地球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愈来愈快,在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同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这样就出现了世界性的人口问题。因 此,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协调好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现在我国正进行四化建设,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具有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 境观,懂得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在从事建设时,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不去干那种杀鸡取卵、自毁家园、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这 是时代赋予地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就一定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还要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对地理本身的逻辑体系产生兴趣。 地理课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结合的特点,它的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很强,而且人、地、物紧密相关。因此,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最易引起学习兴趣。 例如在“农村、牧区与城市”一节中,既讲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情况,南方与北方如 何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还讲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 环境相适应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北方农村房屋的建筑材料,原来多就地取材,以 土坯垒墙,屋内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则以石块、竹木、砖瓦为主,屋顶斜 坡大,便于排水。北方人的主食多为面食,逢年过节有吃饺子的习惯,冬天下雪后, 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最有趣的游戏;南方人的主食多为大米,生长在江河湖海 17 边的孩子们多爱游泳,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南方水乡传统的娱乐和运动节目。思 索这些联系,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记得多,理解得深。学习过程 不应伴随任何一种紧张状态。这是在学习地理时尤其应该注意的。
初中地理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地理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科目,它不仅仅涉及语文、政治、历史、数学、理化以及生物等学科,而且与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以及气候和其他学科知识都有很密切的联系,那你想知道地理的学习经验吗?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初中地理学习经验。
初中地理学习经验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如: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读书看图对照法。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 (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根据表象的来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观察 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见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这类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小的空间。另一类是地图表象,即由观察地图而形成的表象。 地图是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它所包括的领域比较大,远远超出视力所及的范 围。所以,地图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大的空间。我们学习地理不能到处去实地考察, 主要还是通过地图表象来学习的。
因此,我们学好地理,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即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只有这样形成习惯,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 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地图的学习和运用。须知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 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的图表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因此,在 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
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 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 础概念不清,不会运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 就谈不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 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同样,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利用 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不断地有 意识地反复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作为帮助自己继续学习的工具。常用的 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层设色 地形图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鲜明,但不易看清山脉分布和走向;而在课本中的 山河分布示意图上,山脉走向却十分鲜明突出。二者结合对照使用,就能达到互为 补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册和插图的注记不尽相同,要仔细查看注记,对 照使用。
二、用好同类比较法。
比较法是识记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从形式角度来看,有列表比较、单项比较、综合比较或 地图对照比较等方式。从内容角度来看,可有以下几种:
①类比法,即将同类地理 现象或不同类地理现象的相同属性作比较。
②纵比法,即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 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
③横比法,即将同类地理对象在同一发展的阶段上加 以比较。
④对比法,即将对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比较,使各自的特 点显明有力地显示出来。
⑤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内在联系和相互联系的比较方法。
三、培养学习兴趣法。
培养兴趣是学好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初学地理时往往对自然地理、区域地 理感到枯燥、抽象。这是由于感性认识不多,对学习地理的意义认识不深的缘故。 怎样培养兴趣呢,这就需要不断深入认识学地理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学 习地理的意义。自从现代工业迅猛发展后,大量的地下资源被发掘利用,而随着作 为动力资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废气、废水、废碴无尽止地向外排 放,造成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同时,不可更新的资源越用越少,出现某 些资源日益短缺的危险。地球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愈来愈快,在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的速度同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这样就出现了世界性的人口问题。因 此,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如何协调好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现在我国正进行四化建设,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具有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 境观,懂得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在从事建设时,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统一起来考虑,不去干那种杀鸡取卵、自毁家园、贻害子孙后代的蠢事,这 是时代赋予地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如果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就一定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还要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对地理本身的逻辑体系产生兴趣。 地理课程具有文理相通、人地结合的特点,它的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很强,而且人、地、物紧密相关。因此,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最易引起学习兴趣。 例如在“农村、牧区与城市”一节中,既讲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情况,南方与北方如 何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等,还讲了同南方、北方的地理 环境相适应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北方农村房屋的建筑材料,原来多就地取材,以 土坯垒墙,屋内有土炕,可以生火取暖;南方则以石块、竹木、砖瓦为主,屋顶斜 坡大,便于排水。北方人的主食多为面食,逢年过节有吃饺子的习惯,冬天下雪后, 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最有趣的游戏;南方人的主食多为大米,生长在江河湖海 17 边的孩子们多爱游泳,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南方水乡传统的娱乐和运动节目。思 索这些联系,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这种联系实际的思考是十分有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记得多,理解得深。学习过程 不应伴随任何一种紧张状态。这是在学习地理时尤其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