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四季读书网 3 0

高考考查

一、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并不要求评论面面俱倒。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

文学短评的特点:

(1)深刻性:(时空重叠、意象都是文学鉴赏的理论术语)

(2)集中性:围绕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展开

(3)结合性:引述原文,加以分析,叙议结合

具体角度如下:

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可以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超然客公众号

二、分析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特征。

三、赏析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鉴赏作品的语言超然客公众号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典例探究

题型一 写文学短评,题型——依关键词+写短评思路    

【题型形式】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分析:题目给出评论关键词,要求围绕关键词拟写短评思路。关键词有两种类型,一是含有二元或三元关系(两个或三个关键词),一是单一词语。

答题思路:

多个关键词,先要找到这些关键词的内涵在文本中的对应内容,然后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思辨关系。

单一关键词,要找到这一关键词内涵,然后从文本中寻找能体现这一内涵的系列要点,再概括梳理,分条表述。

【真题示例】

例(多个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 (6分)

甲组答案示例:(1)本文采用时空重叠的交错叙事,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以此旅行。(2)实际上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3)交叠未来与回忆,指向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并期待儿子也能从中找到自我。

甲组:(1)(2)小点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未来”“回忆”的内容,(3)小点从“成长”主题的角度,分析时空重叠叙事的原因。

例(单一关键词):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现代文阅读《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乙组答案示例:1)河流是文章最重要的抒情意象之一。(2)表现在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3)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乙组:(1)(2)小点指出“河流”是意象,以及在文中的具体表现,(3)小点分析“河流”作为意象的内涵。

【总结规律】

关键词是评论突破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是评论的核心,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些内涵进行对点解读是答题思路。考生需要两点支撑:一是阅读素养,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能读出关键词的内涵,能领悟到语文本内容与关键词内涵的衔接点;二是熟知小说或散文的文体知识点,能以知识点来驾驭这些题目。

          

题型二  写文学短评,题型——简要短评+列短评要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短评题型——简要短评

【答题模式】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超然客公众号

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例:请从叙事的顺序这个角度为这篇小说写一篇文学短评(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小说插叙了合影的起因、经过等重要情节。(总:观点,叙事的顺序在本篇小说中表现为插叙,简述插叙内容)//插叙自然而不生涩,如第⑦段由行经之处自然插入这里发生过的事,将不同时间的行迹交织在一起。通过插叙充分揭示了主人翁去见李琼的心理状态,与结局构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突出了中心。(分:插叙,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更有波澜,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很有艺术感染力。(总:插叙的艺术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短评题型——列评论要点

【答题思路】

先要找到题目所提供的评论点,然后围绕评论点找到答题思路,再分条评述。

评论点:要点①+文本分析;要点②+文本分析;要点③+文本分析

注意:要理解评论点的观点内涵;然后据此内涵找到文本能体现这些内涵的地方,概括梳理分条做答题;答题时只要写出评论要点即可,结合文本内容只需要简要分析,不必多言。

【参考示例】

例: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

【参考答案】 

①人物结局“不奇而奇”:以伊被卖收束全篇,照应前文伊经历“苦难一逃离-返回”的人生阶段,是其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

②:结尾方式“不奇而奇”:故事戛然而止,留白式结尾预示了伊悲惨的余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超然客公众号

③叙述冷峻,主题表现有力:作者客观冷静地审视着封建礼教主宰下农村女性的命运,暴露时代症结,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题型三  写文学短评,题型——依据观点+理解分析

【认识题型】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4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一次联考(《看菜》)】9. 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

【(《苦恼》)】9.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送灯》)】9.“个性化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富有意蕴的主题”是高军小小说的主要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这类文评类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中也有:

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本诗的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链接

【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评论、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内涵。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题,找到题目评论观点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想一想这些关键词的内涵是什么。关键词往往不是一个,可能是两个或三个,这就意味着得分点有两个或三点。实际上也就有一个二元或三元思维。

【例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解析:评论观点是“笑中有泪”,关键词:“笑”“泪”。“笑”,指小说中构成可以让人发笑的故事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或诙谐的语言;“泪”则是让人感动的情感、人物的命运遭遇等。答题从“笑”“泪”找到突破口。超然客公众号

第二步:读原文、找到对应,条理化表达。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价)是一理论性的观点表达,考生要将这一观点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解读。第一步审题确定答题思路,第二步读原文,找到对应的内容,整合答案,分条陈列。

例如:9. 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

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

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考题回顾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以画线句为例,为这篇小说写一段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审题要点:扣住画线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取这些方法对点评论,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诗意浓厚的文学作品中常有一个或数个触动你的“物象”,如《边城》中的“白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老人与海》中的“鱼骨”。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任选一个“物象”,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150字左右,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可诗可文。超然客公众号

(审题指导: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比如,考生可以选择《边城》中的“白塔”这一物象,抓住白塔和主人公翠翠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白塔守护翠翠,陪伴翠翠,见证翠翠的成长以及她爱情的萌芽,也将继续和翠翠一起期待未来的生活。总之,写作时要抓住白塔在翠翠生活中的暗示和象征作用来写。语言表达要优美,可以运用多挣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形式上可诗可文。抒情意味要浓,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注意字数有严格限制。)

3.从《史记》众多人物中,挑选一位符合本文所表述的“洁”精神本质的人物,为他写一则颁奖词。要求:注意人称,运用至少一种修辞,且有对人物“洁”的精神的评论,不超过150字。

(审题指导:依据原文,本文所表述的“洁”精神是“洁的意识被义、信、耻、廉等林立的文化所簇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使中国人长久地自尊而有力”,所以要在《史记》众多人物中选择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物,参考人物有:屈原、廉颇、蔺相如、魏公子、张良等。比如屈原的“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爱国情怀;廉颇的“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美谈;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容美德等等。

实例:屈原

生于忧患,以高洁的气节成就人生传奇。逝于汨罗,用忠心赢得生前身后名。你有这样的价值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有这样的境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你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

4.学校将在文学社推荐此文,作为编辑,先拟一专栏名,并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推荐语    

(审题指导:本文的主要阅读价值在于,作者在种植蔬菜过程中得到人生启示:像蔬菜那样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力量,从而度过危机,智慧地生存。推荐此文,当从这里入笔。先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写出文章的现实教育意义即可。超然客公众号

专栏名:“智慧人生” 。推荐内容:本文巧妙地通过来到蔬菜地,观察蔬菜,了解蔬菜,与蔬菜对话,揭示生存哲学:当遇到不如意想不开之事时,要学会乐观、自信、善良、隐忍、宽容、积极,要善于换一角度思考问题,像蔬菜那样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力量,从而度过危机,智慧地生存。本文所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内心也越来越难以平静,受蔬菜的启示,收获乐观积极的现实意义。)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请以“有我”“无我”为切入点为本文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审题指导:先要根据题目中的材料理解什么是“有我”和“无我”。有我,就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将我的情感融入到物的描写之中;无我,就是客观描写。然后再看看文本中作者在描写事物时,哪些地方“有我”,哪些地方“无我”,作者是怎样将“有我”和“无我”融合为一体的。)

6.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审题要点:“世说”的体现,“新”的体现。)

7.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审题要点:“严肃冷峻”的体现,可以从环境、人物和主题的现实批判方面思考。)

8.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审题要点:“简单与不简单”,结合文本二对这一观点的解读,再来一一对应,看看文本一中的“简单”是什么,“不简单”又是什么。通过文本二“简单与不简单”的文学评论观点内涵,落实到文本一创作实践中,进行具体解读。)

9.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审题要点:“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不奇中的“奇” ,可以从小说的人物、情节、表现手法来展现,冷峻有力可以从主题和叙事的客观冷静来展现。)

10.对比法是常见的阅读方法之一。读书小组选定的比较对象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和本文中的人力车夫,要求小组成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依据比较对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审题要点:对比阅读,相同的人物身份,不同的文学作品。比较两位人物,要依据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性格、遭遇、结局、小说主题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典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

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超然客公众号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

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

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1. 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详略得当。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超然客公众号

2.文本二中说到《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9.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

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

专练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茧①(节选)    

费孝通

①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②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躲开。转过头去,这才看到有名年轻男子正盯着她,张婶越加困窘。她知道可能是出了什么事,而年轻人正等着她解释。但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老家,她可以叫他“小叔子”,可她意识到,此时此地这么称呼他是不妥的。她突然想到可以叫他“先生”。“先生,”她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她在哪儿呢?”超然客公众号

③“儿媳”是个多么令人愉悦的鲜活词语啊,工人们听见了张婶说的,笑着,起哄着。“去那里问问,这儿可没人知道你儿媳在哪儿。”张婶不太相信自己问错了地方。这不就是工厂吗,不就是儿媳来上班的地方吗。没错啊。她之前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镇上没有其他工厂。但是,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碍她进厂子,可她说不清。她站着,笑话起自己:“我个慧度,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缫丝的时候随时都能停下来搭话。”自责了一番,她冷静了下来。

④“呜”——“呜”——,航船驶入了村庄,宝珠站在船头。这是她第一次从工厂回家。她离开村子时还是初夏,那时荷花开得正盛,而现在却已是隆冬。对宝珠而言,在她的新世界里,时光飞逝,以至于她几乎快忘记了曾经的乡村生活。

⑤张婶已等了宝珠许久。宝珠下了船,提着行李,跃向张婶。张婶想帮她提行李,被宝珠拽住了,她只好叨叨:“好,好,你可回来了。”随后她们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⑥宝珠走进屋里,“妈,您猜我挣了多少钱?”宝珠从她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在婆婆面前打开,这是她六个月的工作所得。张婶四周张望了下,门如往常一样开着,但没人在那里。她转身背对着门。“嘘嘘——,小声点。别让人看到——”这么一大沓崭新的钞票,张婶都看花了眼。“妈,我还给您做了一件新的橹毛线外套。您正月就穿上它吧。”宝珠音调很高,就像长辈从集市回来给孩子们发糖果一般。

⑦宝珠让婆婆坐在凳子上,拿出衣服来,“妈,这料子人家叫羊毛,又结实又舒服。”这是宝珠第一次能够送礼物给婆婆。以前,她能做的就是取悦婆婆,而现在可以议论好坏了。她变了,这变化使张婶感到害怕。这时,她注意到宝珠还穿着旧裙子,这令她感动,“哦不,不要给我这么好的料子,会浪费的,拿去给自己做件裙子吧。”“妈,我不需要新裙子,我们穿制服。”“——看,我给妈织了一条围巾,您戴上,让我看看怎么样。”她拿出围巾,给张婶围上。“您觉得暖和不?您再也不会害神经痛了。我还给三福织了件毛衣。”

⑧宝珠折好衣服,做了个鬼脸。“妈,我还当选了自治会的主席呢。您晓得的,主席的意思是头儿,自治意思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张婶吃了一惊。“什么?主席,头儿——我这么信任你,是因为你少言少语,只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枪打出头鸟。还有,自己管理自己是什么意思?你还年轻,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的意。我不明白女孩子怎么管理自己。不要开玩笑了。”她换了副声调,因为她发现宝珠有些失望。“宝珠,好孩子,你也不想我担心你吧。跟我保证,回厂子后就辞了。当头儿什么好处都没有,就只有惹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宝珠完全没料到婆婆会有这种反应,她原以为婆婆得知此事会为她骄傲。婆婆却又唠叨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

⑨宝珠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向讲台、当选主席的情景,千百双眼睛追随着她。这是一种荣耀。当选那刻,她为自己的丈夫三福和婆婆不在现场而遗憾。若是他们在,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她真心热爱这一切,爱她的家,但此刻似乎有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她的短发,她麻利的动作,充满活力的清亮嗓音,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她和这个家之间有什么正暗自滋长。别工作,别说话,顺从,接受一切,做命运的奴隶,重演婆婆的人生轨迹——她做不到。一切已无法逆转。她记得李义浦②的声音,他说:“你有你的责任,通过你,村里人将会实现现代化。”    

⑩桑蚕吐丝作茧,蚕蛹破茧成蝶。蚕茧本身有何用呢?

【注】①《茧》是费孝通的中篇小说,主要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丝织工厂的故事。童养媳宝珠为帮助当学徒的丈夫三福凑齐出师费,征得婆婆张婶同意后到丝厂工作。②李义浦:丝厂经理,城市来的知识青年。

1. 请概括第⑧段中张婶的几种心理,并联系《乡土中国》中有关乡土社会特性和家族的说法,分析其心理成因。

2. “张婶进丝厂”和“林黛玉进贾府”这两个情节在叙述视角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节选)

孙犁

多儿十二岁当儿童团,十五岁当自卫队,那年全区的妇女自卫队验操,她投的手榴弹最远。经过抗战胜利,经过平分土地,多儿今年十八岁了。几年间,不断有人来给她说婆家。

姐姐常常是妹妹的媒人,她们对多儿的婚事都很关心。腊月里,大姐分了房子、地,就和丈夫商量上娘家去一趟,顺便问三妹的婆家说停当了没有。

丈夫答应得很高兴。到集上买了一串麻糖,十个柿子,回来自己又摊上几个炉糕儿,拿个红包袱裹了,大姐就到小官亭来。

到了娘家,正赶上二姐也来了,她说村里正在改造她的懒婆懒汉。

多儿从冬学里回来,怀里抱着一本书,她的身子匀称结实,眉眼里透着秀气。娘儿几个围坐在炕上说话,一下就转到她的婚事上去。开头,这是个小型的诉苦会,大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时候,二姐说可不能再像她那样子;多儿把书摊在膝盖上,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娘说,有人给多儿说着个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大姐不赞成,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卖,很发財,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开眼。没等她说完,娘就说:“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

娘儿几个说不到一块,吵了起来。二姐说:“这也不投你们的心思,那也不合你们的意!你们倒是打算怎么着呀?看看快二十了,别挑花了眼,老在炕头上。”

“别吵了!别吵了!别替我着急了!”多儿眯缝着眼,轻轻磕着鞋底儿说。

“我们不替你着急,替谁着急呀!”大姐说,“你说,你有对象了吗?”

多儿点点头。两个眼角里,象两朵小小的红云,飘来飘去。

“是谁?”

多儿杷书合起,爬下炕去跑了。

二姐追出去把她拉了来:“你说出来,大家品评品评。”    

“这是叫你审官司呀!就是大官亭的刘德发!”多儿说完,就伏在炕上不动了。

“德发呀!”娘和两个姐姐全赞成。德发是大官亭新农会的副主席。

二姐说:“你们想必是开会认识的。”

“区长给介绍的。”多儿低声说。

“人家定了日子没有?”超然客公众号

“就在今年正月里。”

“嗨!这么慌促了,你还装没事人,你这孩子!快合计合计吧!该添什么东西,我去给你买去!”大姐嚷着说,“可不要像我那个时候,咱娘只给买了一个小梳头匣儿,就打发着走!”

二姐说:“你还有个梳头匣,我连那个也没有,妹子,你说吧,要什么缎的,要什么花的,我去挑几件,给你填填箱!”

娘说:“你该去挑对花瓶大镜子,再要个洋瓷洗脸盆,我就是稀罕那么个大花盆!”

多儿说:“你们说的那件东西,我都不要,现在我们翻身了,生产第一要紧。我们这里有张机子,是从高阳那边过来的,一天能卸两个布,我想卖了咱家旧机子,买了那张新机子,钱还是不够,你们要愿帮助我,就一个人给我添些钱吧!”

两个姐姐说回去就拿钱来。可是一提卖这张旧机子,娘不乐意。她说:“这是我从你姥姥手里得来的家业过活,跟了我几十年,全凭它把你们养大成人,不能把它卖了,我舍不得它!”

“这就是娘的顽固落后,”多儿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

“新的,我就不待见那些新的,你会使吗?买来放着看样呀?还不如旧的办事哩。”娘说。

“不会使,学呀,”多儿笑着说,“我们什么学不会?从前,我们会打日本吗?会斗地主吗?不全是学会的?”

“娘就是这样保守。好象舍不得你这穷日子似的,什么也不愿意换,往后有了好房子住,你还舍不得离开我们这小破北屋哩!”多儿说着又笑了。

什么时候娘也说不过女儿,到底是依了她。第二天,多儿叫来几个一头儿的小姑娘们,把旧机子抬到集上卖了,又去买了那张新机子,抬回家里来。她把里屋外间,好好打扫了一番,才把这心爱的东西,请进屋里去,把四条腿垫平,围着它转了有十来个遭儿!

新机子使这小屋的空气改变了,小屋活泼起来,浮着欢笑。

多儿对娘说:“什么也在这张机子上,头过门,我要织成二十一个白布。把布卖了,赚来的钱,就陪送我,娘什么也不用管。”

娘帮她浆线落线。她每天坐在机子上,连吃饭也不下来。她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梳的光亮。在结婚以前,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头发变得那样黑,脸为什么老是红着?她拉动机子,白布在她的胸前卷出来,象小山顶的瀑布。她的头微微歪着,身子上下颤动,嘴角上挂着猜不透的笑。挺拍挺拍,挺拍挺拍,机子的响动就是她那心的声音。

这真是幸福的劳动。她织到天黑,又挂上小小的油灯,油灯擦的很亮。在冀中平原,冬天实际上已经过去,现在,可以听到村边小河里的冰块融解破碎的声音。

她织成了二十一个布,随后,她剪裁了出嫁的衣服和被面。

她坐在小院里做活,只觉得太阳照的她浑身发热。她身后有一棵幼小时候在麦地锄回来的小桃树,和她一般高。冬天,她给它包上干草涂抹上泥,现在她把泥草解开,把小桃树扶了出来。

春天过早挑动了小挑树,小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从腊月到正月,这一段日子过的特别快,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多儿的喜日了。

多儿把小院打扫干净,就在屋里藏起来。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3.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多儿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茹志娟的《百合花》,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体小说”。请以《正月》为例,从情节、人物、语言等角度,说说诗体小说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 ①不作出头鸟,循规蹈矩,顺从稳定。因乡土社会是稳定保守的状态。②对“老话”坚信不疑,奉为权威。因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前人的方案尽可抄袭。③儿媳该听婆婆的,呆在家中。因乡土社会中的家族是事业社群,主轴在父子和婆媳之间,女子有“三从四德”的标准。   

【解析】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心理,分析深层原因的能力。

①宝珠做了“主席”,张婶不仅不为她高兴,反而劝她,“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枪打出头鸟”,张婶认为人不能作出头鸟,“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的意”,要循规蹈矩,这样才顺从稳定。从《乡土中国》中可知,乡土社会人们是固定在土地上生活的,相对来说稳定,与外界形成“隔膜”,当然也保守。    

②张婶信奉老话,“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对“老话”坚信不疑,奉为权威。因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③张婶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她儿媳该听婆婆的,呆在家中。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女子有“三从四德”的标准。

2. ①借助有限视角,表现人物对新世界的特殊感知,使人感到格外新奇,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②张婶视角:传统乡土人物进入新兴的现代化环境,以环境与人物的反差表现人的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差别。③黛玉视角:官宦小姐进入钟鸣鼎食之家,正面衬托出贾府非同寻常的尊贵显赫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视角的能力。

①小说写张婶到镇上的丝厂来找儿媳宝珠,借助她的视角写出了一个新奇的变化的世界,如“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她不知道自己的到来扰乱了工厂的运转,也不知道如何称呼那个盯着她的年轻人。《林黛玉进贾府》则借助林黛玉的视角看贾府的环境,贾府中丫鬟仆妇的打扮行事,贾府主子们的言行举止等。总之,两文都借助有限视角,表现人物对新世界的特殊感知,使人感到格外新奇,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

②张婶视角:张婶是个乡下人,她来到镇上的丝厂,属于传统乡土人物进入新兴的现代化环境,因此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也不会说话了,看到那个年轻男人等着她解释,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直接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惹得大家都笑了,后来她也明白“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缫丝的时候随时都能停下来搭话”。以环境与人物的反差表现人的情感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差别。超然客公众号

③黛玉视角:林黛玉也初生官宦世家,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以她的视角写贾府,更能凸显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奢华,正面衬托出贾府非同寻常的尊贵显赫地位。

3.多儿是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女青年形象。①美丽多情:多儿身材匀称,头发乌黑,提起婚事表现出温柔的羞涩,置办嫁妆时脸蛋红润,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②勤劳进步:多儿有自己的想法,置换织布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自己置办嫁妆,对待嫁妆的看法完全不同于母亲和姐姐们,思想进步。(两点每点3分,概括1分,解析2分)

【解析】人物形象题型,应先概括再分析。“概括”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4.①人物形象充满了人情美,人性美。即便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生活物质匮乏的时期,多儿和香雪、新媳妇儿身上的美好,呼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诗化小说不以情节曲折取胜,故事简单,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正月》有突出的意境营造,如,多儿织布时的美好画面,对小桃树被春风唤醒的刻画,有着诗情画意之美。③小说的语言明快,朴素自然,犹如一首散文诗。(共三点,每点2分)

【解析】这道题目紧贴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两篇小说均为诗体小说,学生们可以结合课堂上老师的对诗体小说的解读,结合文本从情节特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的角度解答此题。

本号VIP导航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张

家长/学法1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2张

现代文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3张

古诗文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4张

家长/学法2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5张

语用/部编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6张

各地试题1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7张

作文指导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8张

各地试题2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9张

教学研究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0张

生活随笔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1张

其他学科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2张

各地试题3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3张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短评类题型专项指导 第14张

~一个有态度、有价值的公众号,值得关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