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助力成长—— 李春兰小学名师工作室教学随笔分享
四季读书网
4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更是自己审视教学得失、挖掘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只有持之以恒地反思,教师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日常教学反思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教学的一次展望和规划。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例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首先将连除应用题拆分成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再出示连除应用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白这题与上面两道题不同,然后启发提问:“能不能一步算出每小时计划看多少页吗?”学生都回答说:“不能。”接着又提问学生:“既然这道题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解答。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出了两种算法,甚至有个别小组说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先领学生复习了长方形面积的求法,然后创设情境:如把圆平均分成16份,就会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如果再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就会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那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呢?这种设问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因为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是推导公式的必备条件),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人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人人都有言可发。然后,教师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和正确的意见,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圆的空间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在教学中精当的设问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设问应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来设问,并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问。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原则。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开始的,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的思维特点,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直观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36-8=?”时,教师拿出3捆小棒(10根1捆)和6根小棒让学生摆,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拿出8根小棒,单根不够拿出8根小棒,就把1捆小棒打开与6根合在一起是16根,16根拿出8根剩下8根,原来的3捆打开1捆还有2捆,得28根。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要从十位中拿出一个10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减。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导学生手与脑有机结合起来,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智慧之光的闪耀,也是教师成长脚步的坚实印记。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一次次虚心学习中汲取新知;在一次次教后反思中深化对教学的理解,不断磨砺教学技艺。相信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成员们将砥砺前行,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END -
撰稿:段圣鑫
审核:李春兰
编辑:段圣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