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缕初夏微风
赴一场“新小”之约
启一场研修盛宴
上午场,“同课异构”的双向联合教研活动精彩纷呈。
第一节课,新街小学的陈卓老师与104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扎实有效的低段语文课——《晚上》。陈老师教学目标明确,关注一年级孩子的学情,紧扣文本特点,以回顾课文《夜色》为切入点,用动画创设情境;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品味、想象、交流,尤其是识字教学方法丰富灵动。陈老师始终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导向,扎扎实实进行了语言的运用练习,并为孩子从“说好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架起了梯子,让学生习得方法,学得扎实,学得快乐,做到了“用课本去教,而不要只教课本”,突出体现了“扎扎实实教语文,真真切切重发展”的思想。
第二节课,雅逸幼儿园的施燕丹老师与大一班的孩子们一起带来《晚上》一课。施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设计符合幼儿学习思维的课堂策略,以看图说话导入课堂,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晚上可能会发生什么美好的事情”,紧接着又在听录音、朗读散文诗中锻炼用句式有序表达的能力。在充分熟悉过诗歌后,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图片、说一说句子的方式,形成小诗《约定》,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语用能力。
课后,新街小学语文名师戴诗慧老师从“如何立足语文新课标,衔接素养生长点”的角度,对陈卓老师这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戴老师指出“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有着不可等量齐观的地位,起着以一带三的纽带作用,也就是在教学中通过落实语言运用,将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三个方面带入进来。陈老师本堂课的设计也正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一要点,衔接起了幼儿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生长点。
衙前二幼幼教名师项利敏老师结合施老师的课发表了《衔”有策 “言”成长——幼小衔接视角下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主题报告。项老师从“同一主题下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大班语言活动‘晚上’的活动分析”“聚焦‘核心经验’,做好入学语言准备”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引领。项老师指出应搭建支架再“构”经验,在情感支持、活动组织和教育支持中,通过多样策略,推动幼儿的语言发展。项老师倡导挖掘创造力再“生”经验,聚焦“核心经验”,做好入学语言准备。
银河实验学校方卫卫老师:《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方老师首先从“‘轻’松看待入学”,“‘重’视能力培养”,“‘缓’做知识准备”,“‘急’需习惯养成”四个方面事无巨细地将衔接内容传达给在座的各位老师,随后,方老师介绍了银河实验小学幼小衔接的一些实践做法。从入学课程、坚持阅读、家校合力三个维度打开了新生入学的良好开端。
市心小学王玲珏老师:《多维赋能,架构立体式幼小衔接育人链》
王老师从衔教师素养、衔学生课程、衔家校共育三方面介绍了市心小学打造的“3+2幼小衔接模式”,将科学衔接的起始阶段前移至幼儿园小班,并延续至小学二年级,力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构建一种长效、稳固的科学衔接合作机制。
城东小学钟柳青老师:《立体衔接,多维融合——构建幼小衔接的城东样态》
钟老师从直面当前幼小衔接的真实困境的现状透析、精准设置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的价值探寻、多维融合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探索三方面为在座老师们答疑解惑。
新街小学陈丽萍老师:《“衔”而有道 “接”续未来——新街小学入学适应性课程的实践探索》
陈老师结合新街小学入学适应性课程的实践探索从“三关养习,建构梯度适应的‘脚手架 ’”和“三站护航,打造适应教育的‘助推器’”两方面谈了如何缓解一年级新生的入学焦虑,让新生在情境中学习,促进其入学的梯度适应。
衔有温
接有度
行有方
本次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是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奔赴的虔诚探索和美好期许。在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幼小双向合作互动、深化科学衔接内涵,携手前行,期许每一个孩子以自信、从容的步伐进入小学,踏上一段美好的新旅程。
供稿:新街小学
一审:谭琦慧
二审:卫浙庆
三审:杨利忠
扫码关注我们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