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不忍人〕即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以,凭。运,运转、转动。“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表原因。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乍,突然。孺子,儿童。
〔怵(chù)惕恻隐〕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内(nà)交〕结交。内,同“纳”。
〔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所以,表用来。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乡党,同乡。
〔非恶其声而然〕恶,厌恶。然,这样。
〔羞恶(wù)〕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辞让〕谦逊推让。
〔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之,主谓间取独。是,这。犹,好像。四体,四肢。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而,表转折。谓,认为。贼,伤害。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高考语文第867天:《劝学》(第九册164页)
高考语文第868天:《师说》(第九册167页)
高考语文第873天:《赤壁赋》(第九册182页)
高考语文第876天:《登泰山记》(第九册189页)
高考语文第880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九册200页)
高考语文第882天:《谏太宗十思疏》(第九册204页)
高考语文第887天:《答司马谏议书》(第九册219页)
高考语文第897天:《阿房宫赋》(第九册242页)
高考语文第898天:《六国论》(第九册245页)
高考语文第1054天:《论语》十二章(第十一册122页)
高考语文第1063天:《屈原列传》(上)(第十一册142页)
高考语文第1071天:《屈原列传》(中)(第十一册161页)
高考语文第1079天:《屈原列传》(下)(第十一册179页)
高考语文第1089天:《过秦论》(上)(第十一册202页)
高考语文第1099天:《过秦论》(下)(第十一册224页)
名著阅读、语文日课、作文圈等内容可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