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分享的资源为《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历史》。供广大同学参考。
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人教版)04
历 史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2024年高考历史卷(老教材老高考)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试题题型稳中求变、稳中有进,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从命题形式上看,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史料形式上多以文字、图片或表格为主,凸显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考查方式有所变化,减少对静态知识的直接考查,而将考查重点放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可迁移的知识上
在 2024 年高考中,“五史”考查依然可能是高考的重头戏,注意“五史”体系:加大了对党史的考查力度,注重考查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突出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考查 。如第1、30、31、41题。
第47题对陶峙岳的考查,讴歌共产党人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4.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繁缛华美,其身份趋向神,是商人祖先崇拜的符号;西周初年的饕餮纹样已基本发展出清晰的外轮廓,出现了具有典型动物特征的兽首饕餮,呈现世俗化特征。这一变化反映了( )
图1 尊上饕餮纹(商) 图2 大盂鼎上饕餮纹(西周)
A.周代礼乐制度下等级较为森严 B.先民人文意识的发轫
C.周人强化商周更替的文化认同 D.先秦宗教神权的终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思想文化。据材料可知,饕餮纹在商代具备祖先和神的双重特征,商人对饕餮的崇拜、祭祀,蕴含支撑商政权的目的,而周代的饕餮已经动物化、世俗化,即周人试图强化周灭商的文化认同,故选 C项;饕餮纹饰的变化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 A;“发轫”意为开始,材料中不能推断人文意识开始出现,排除 B;商周之际,宗教神权尚未终结,排除 D。
25.下表是汉武帝时期主要中朝近臣的生平,这表明( )
严助 | 吴人,以贤良对策为中大夫、侍中。 |
朱买臣 | 吴人,家贫,因上书为中大夫、侍中。 |
吾丘寿王 | 赵人,家贫,因上书为郎,迁光禄大夫、侍中。 |
主父偃 | 齐人,家贫,因上书为郎中、中大夫。 |
东方朔 | 蜀人,以赀为郎,擅文学。 |
董仲舒 | 广川人,以贤良对策得进。 |
终军 | 济南人,博士弟子,因上书拜谒者、给事中。 |
A.察举制是汉朝主要选官方式 B.汉武帝时期皇权得到了加强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统治思想 D.黄河流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答案】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的所谓“天子宾客”都是文学之士,出身贫寒的下层社会,因上书、对策为武帝赏识而得以出入宫禁,随侍左右,从而成为“中朝”的近臣,这些人更容易被皇帝所把控,忠诚的为皇帝服务,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B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些人大多是通过“上书”的方式被皇帝选选中,并非是通过都是“察举制”,排除A项;表格中所列近臣都是文学之士,但并不能表明他们都是儒家出身,因此也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表格中这些近臣有江南的吴人,四川的蜀人,也有北方的齐人、济南人等,不能认为“黄河流域就是经济文化的中心”,排除D项。
26.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文本创作者多以自身见闻对异域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客观记述,同时还记述了大量自身航途积累的海洋知识,如季风利用规律、海洋导航规律等。据此可知,宋代海丝文本记述( )
A.凸显了儒学价值倾向 B.印证了海上贸易的兴盛
C.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商业环境的宽松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记述了大量自身航途积累的海洋知识”可知,海丝文本呈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大量客观的人文、自然面貌,还记载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自然规律,迎合了当时远洋航行的客观需要,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故选C项;儒家思想强调安土重迁的观念和伦理道德教化,忽视自然科学规律的探索,排除A项;海丝文本记述只能反映当时远航技术的进步,而且材料也未说明作者的经历是源自海上贸易,排除B项;宋代商业环境的宽松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的经商环境,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材料描述的是与远洋航行有关的异域知识、航海知识,排除D项。
27.康熙年间开始实行雨泽粮价奏报制度,地方官员向皇帝呈送天气、雨水、收成、粮价等奏折。乾隆要求所有督抚必须按时呈报雨泽粮价奏折。这旨在( )
A.规范基层治理 B.关注地方稳定 C.突出重农抑商 D.关心百姓疾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乾隆对雨水、粮食等农业生产因素的密切关注,动态掌握地方的稳定情况、预防灾荒发生,明显体现出他对地方稳定的高度重视,故选B项;究其根本,乾隆皇帝实行雨泽粮价奏折制度的目的并非单纯进行基层治理,他需要通过获取实时的粮食产量来了解地方吃饭问题,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乾隆对雨泽粮价奏折的要求与重农抑商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帝王关心百姓疾苦还需表现为政策调整、援救灾民等实质性措施,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8.根据学者汪敬虞初步统计,在整个十九世纪中,所有华商附股的外国企业资本累计在四千万两以上,不少企业的“华股”占公司资本的40%,琼记洋行、旗昌等轮船公司“华股”都占一半以上;烟台、怡和等丝厂中的“华股”,都在60%以上,而在大东惠通银行和中国玻璃公司中,甚至达到80%。这( )
A.表明外国企业逐渐被华商控制 B.反映了官僚资本经营方式的改变
C.有利于新阶层力量的发展壮大 D.说明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化加深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商的这种“附股”外商企业的活动,相对于以往以农业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制度而言,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向中国商人展示了另外一种谋取利润和壮大自己身家的新渠道,有利于新阶层力量的发展壮大,故选C项;虽然华商附股外国企业资本有一定的比例,但就整体而言华商不可能控制外国企业,排除A项;华商资本附股外国企业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但华商资本属于私人资本,不属于官僚资本,排除B项;华商所附股的是外国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的范畴,排除D项。
29.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可知该观点认为当时国际社会白银价格下跌,而我国如果继续使用白银借债必然需要支付更多的白银成本,加剧已有的债务危机,故选A项;材料中白银价格下跌是国际银价波动的产物,并非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当时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数额,无法得出“贸易逆差”的结论,排除C项;清廷不会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的角度考虑借债问题,而且材料只是强调改变货币支付形式,并不否定对外借债的行为,排除D项。
30.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中指出:“过去阶段中,由于国民党的不愿意与民众的动员不够,因而没有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这必须在今后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这一决议( )
A.意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 B.突出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C.强调完善边区政府组织建设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争取民主的任务……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可知,该决议强调需在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去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这有利于团结国民党和动员广大民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D项;洛川会议召开时间是1937年8月,中共在致力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该决议并不是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排除A项;该决议讲述的是争取民主和完成抗日任务,没有关于“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描述,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1937年9月,洛川会议召开时间是1937年8月下旬,此时边区政府尚未成立,排除C项。
31.下图是我国1960年、1962年和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左倾”错误的全面纠正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调整 D.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变化可知,从1960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重在发生变化,重工业的比重在下降,农业和轻工业的比重上升,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比重,比较协调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贯彻了党的“八字”调整方针的结果,故选C项;党的“八字”调整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部分纠正,但不是全面纠正,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下,重工业的比重应该上升,并占据较大比重,排除B项;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有一定的影响,属于外因,中国20世纪60年代农、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召开七千人大会的推动,排除D项。
32.古代雅典历史学家色诺芬曾说:一旦孩子懂得他人话语时,父母就会把他托付给一个导师,将他送到学校学习识字、音乐,并在训练馆训练;父母还给孩子穿鞋,使得孩子足部娇嫩;不断更换衣服,纵容身体的成长;他们还习惯让孩子尽可能多吃,这说明当时雅典( )
A.城邦体制具有一定狭隘性 B.公民内部因教育产生分化
C.关注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 D.注重提升公民的综合素养
【答案】D
【解析】由“学习识字、音乐,并在训练馆训练”、“给孩子穿鞋,使得孩子足部娇嫩”、“不断更换衣服,纵容身体的成长”、“让孩子尽可能多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雅典注重提升公民的综合素养,以服务于民主政治的需要,故选D项;题目主旨是对雅典公民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和关注,与城邦体制狭隘性无关,排除A项;题目主旨是雅典注重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与公民间的关系无关,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公民内部因教育产生分化的结论,排除B项;C项表述是对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题目主旨是对公民身体和学习、艺术等素养的培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33.早在12世纪,便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物体降落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但是直到16世纪才有人意识到,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塔楼上坠落便可进行检验;在17世纪初望远镜发明后,中世纪关于天体运行的理论也不攻自破。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B.文艺复兴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C.理论创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科学革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了对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考查。据材料可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中世纪天体运行理论,人们长期信任并未有人提出怀疑和异议,但16、17世纪有人用实验检验证明这些理论的不合理之处,说明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理性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科学的进步突破了神学的束缚,A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实践活动对已有理论的验证,不属于理论的创新发展,C项错误。科学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D项错误。
34.表6是苏联1930年、1931年粮食产量和出口量数据表。这表明苏联( )
表6
年份 | 粮食产量(亿千克) | 粮食出口(亿千克) |
1930年 | 835.4 | 483 |
1931年 | 694.8 | 518 |
A.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B.粮食产量不足制约工业化发展
C.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突出贡献 D.用粮食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1930年和1931年,苏联粮食出口占据粮食产量较大份额,尽管1931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粮食出口依然呈现上升趋势,结合这一时期苏联五年计划的史实,可知国家通过出口粮食获取工业发展的资金,因此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突出贡献,故选C项;农业集体化会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能解释粮食出口增加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1930、1931年粮食产量的情况,无法推知粮食生产不足,排除B项;苏联粮食出口是为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而非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
35.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画家瓦诺克创作了漫画《最新的竞技运动》,并在作品上题词:“华尔街的战争贩子们,他们发动英国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反对斯德哥尔摩和平签名运动,华尔街的主子命令他们对这个运动作竞赛。”该漫画( )
A.还原了朝鲜战争的原貌 B.反映了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C.讽刺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D.揭示了美国垄断资本的本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最新的竞技运动》讽刺了美国垄断资本深深插手世界事务,如何为了己利而积极煽动战争和对抗,从而展示了其本质,故选D项;虽然朝鲜战争是漫画发表的背景,但这部作品并没有还原该战争的具体景象或事件过程,排除A项;尽管作者批判了反对和平签名运动的行为,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揭示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排除B项;尽管这部作品表现了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如何被美国垄断资本操纵的情况,但这并非对美国经济霸权的讽刺,而是对美国垄断资本的批判,排除C项。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年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9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4分)
【答案】(25分)
(1)特点:中国:中国援助非洲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他国主权;以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援助,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提供外援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8分)
西欧国家:援助非洲附带政治条件;具有功利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本国在非洲地区的地位和利益。(4分)
(2)共同背景:美苏冷战,展开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不断增强。(1点2分4点9分)
(3)启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参与国应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应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4分)
【解析】
(1)中国:据材料一“万隆会议……关系不断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援助非洲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他国主权;据材料一“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可知,以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援助,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据材料一“坦赞铁路……建成通车”、“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可知,提供外援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 西欧国家:据材料二“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非洲国家的关系”可知,援助非洲附带政治条件;据材料二“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可知,具有功利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本国在非洲地区的地位和利益。
(2)据材料二“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据材料二“英、法等西欧国家……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可知,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美苏冷战,展开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不断增强。
(3)据材料一“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建成通车”、“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参与国应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据材料一“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29个”、材料二“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依赖外援”并结合所学可知,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应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42.(12分)儿童史的兴起为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 | 童蒙读物包括《苍颉篇》《急就篇》等字书,汉代还重视《论语》《孝经》等。汉代砖画像反映出,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严重。父母往往带着未成年子女参加农业劳作,传习技能。儿童既有掩雀、捕蝉、蹴鞠等一般游戏,也有战争儿戏等模仿大人行为的特殊游戏。 |
隋唐 | 唐律对儿童与成人做了区分。儿童不再像前代那样穿着成人服装。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除《急就篇》《孝经》等读物外,还有文学诗赋等方面的教材。儿童游艺包括音乐舞蹈、堆沙成塔、采花、斗草、骑牛、骑竹马、叠罗汉、倒立、顶竿、游泳等。 |
宋元 | 宋人将儿童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婴戏图,描绘了儿童蹴鞠、击球、嬉水垂钓、骑竹马、舞狮子、皮影戏等场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播甚广,朱熹等鸿儒硕学也加入到编写儿童读物的0;行列中。 |
明清 | 儿童服饰颜色鲜艳,有些儿童佩有长命锁、金手镯等。官方主张用等级秩序教育儿童,民间也有发展儿童天性的呼声。跳百索、抖空竹、抽陀螺、放风筝、踢毽子均是儿童喜欢的娱乐活动。 |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儿童的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2分)
论题:中国古代儿童生活逐渐世俗化、娱乐化。(2分)
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儿童的生活就开始逐渐世俗化、娱乐化。在秦汉时期,儿童读物多为字书和儒家经典,而儿童游戏则以模仿成人行为为主反映了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严重。此外,儿童还参与了农业劳作等家务活动,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世俗化。到了隋唐时期,儿童与成人的区分更加明显,儿童服饰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穿着成人服装。同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反映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趋势。此外,儿童游艺活动也更加多样化,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这些都是儿童娱乐生活的体现。宋元时期,儿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儿童嬉戏图,描绘了儿童献物击球、嬉水垂钓等场景,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同时,儿童读物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五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读物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到了教育意义,也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到了明清时期,儿童服饰更加鲜艳,娱乐活动也更加多样化,如跳百索、抖空竹、抽陀螺、放风筝、踢毽子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儿童喜爱。同时,官方和民间也开始重视儿童教育,但也强调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趋势。(8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儿童生活逐渐世俗化、娱乐化,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重视。(2分)
【解析】
首先确定论题,据材料 “儿童既有掩雀、捕蝉、蹴鞠等一般游戏”“堆沙成塔、采花、斗草、骑牛、骑竹马”“民间也有发展儿童天性的呼声” 可将论题定为:中国古代儿童生活逐渐世俗化、娱乐化。其次将材料中不同时代的儿童生活世俗化、娱乐化的表现进行梳理。在秦汉时期,儿童读物多为字书和儒家经典,而儿童游戏则以模仿成人行为为主,反映了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严重。此外,儿童还参与了农业劳作等家务活动,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世俗化。到了隋唐时期,儿童与成人的区分更加明显,儿童服饰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穿着成人服装。同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反映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趋势。此外,儿童游艺活动也更加多样化,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这些都是儿童娱乐生活的体现。宋元时期,儿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儿童嬉戏图,描绘了儿童献物击球、嬉水、垂钓等场景,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同时,儿童读物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五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读物不仅具有教育意义,也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到了明清时期,儿童服饰更加鲜艳,娱乐活动也更加多样化,如跳百索、抖空竹、抽陀螺、放风筝、踢毽子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儿童喜爱。同时,官方和民间也开始重视儿童教育,但也强调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娱乐化趋势。最后,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儿童生活逐渐世俗化、娱乐化,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重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年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谓之“钱荒”。对其成因,时人多有分析——李觐指出:“销一法钱,或铸四五,市人易之,犹以二三则常倍息矣……国失法钱,而民得恶钱”。曾巩认为:“夫释、老之徒,以铜为器……所增之器,有销钱而铸焉者”。沈括则说:“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针对这一现象,在变法筹备阶段,王安石提出:“欲钱重”,“当修泉府(中央货币管理机构)之法,以收利权”。熙宁四年三月以后,在限额铸行和严抓质量的前提下,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推行新铸“折二钱”(可当两小钱使用)。在推广交子的主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之时,王安石把出卖度牒(封建国家发给僧尼的身份证明,可免除地税徭役)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但出于增收的目的,王安石放开铜钱出口;并放任民间以铜铸器,认为“铸钱不如铸器之利,又安以钱法为?”
——摘编自俞兆鹏《王安石货币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进行货币管理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货币管理改革。(6分)
【答案】(15分)
(1)冗官、冗兵造成北宋政府财政紧张;国家税收多以货币形式征收,造成铜钱回流;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需求量剧增;民间私铸货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民间多贮藏而非使用良币;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海外贸易非常繁荣,都造成铜钱外流。(任3点9分)
(2)加强中央对货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推动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钱荒,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货币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府财政危机,过分着眼于眼前利益,部分政策属于饮鸩止渴,甚至造成了钱荒的加剧(任3点6分)
【解析】
(1)由材料“公私上下,并苦乏钱”并结合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得,冗官、冗兵造成北宋政府财政紧张;结合所学宋代税收的相关知识可得,国家税收多以货币形式征收,造成铜钱回流;结合所学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可得,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需求量剧增;由材料“销一法钱,或铸四五,市人易之”、“国失法钱,而民得恶钱”可得,民间私铸货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民间多贮藏而非使用良币;由材料“释、老之徒,以铜为器……所增之器,有销钱而铸焉者”可得,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由材料“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并结合所学宋代边境贸易的史实可得,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海外贸易非常繁荣,都造成铜钱外流。
(2)要注意辩证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要分析其局限和不足之处。具体来说,积极之处有:由材料“修泉府(中央货币管理机构)之法,以收利权”可得,加强中央对货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由材料“折二钱”可得,进一步推动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钱荒,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局限和不足之处:由材料“把出卖度牒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可得,货币管理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府财政危机,过分着眼于眼前利益;由材料“放开铜钱出口”、“放任民间以铜铸器”可得,部分政策属于饮鸩止渴,甚至造成了钱荒的加剧。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5年,美国破坏《日内瓦协议》,在南越扶持成立傀儡政府。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发动特种战争。越南决定立即扩编武装部队,中国也应越方要求,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对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援助不断加强。
1964年,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更加密切关注越南的形势。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时说:如果美国冒险打到北越,中国军队就应该开过去。7月10日,周恩来也表示,如果美国要打一场朝鲜式的战争,我们要有准备。除此之外,中国还在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动员和军事部署,在广东、广西等省先后派驻了几十万军队。美国在扩大侵越的同时,又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说: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侵越战争最终没有打成一场“朝鲜式”的战争。
——据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抗美援越”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侵越战争没有打成一场“朝鲜式”战争的原因。(8分)
【答案】(15分)
(1)特点:侵越战争由美国一国出兵;主要在越南南部,避免与中国直接作战;侵越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时间长。(7分,每点2分,3点7分。)
(2)原因:中国对越南的援助;越南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如原子弹爆炸成功),对美国产生的震慑作用;中美之间的信息沟通;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等。(8分,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可得侵越战争由美国一国出兵;据材料“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可得主要在越南南部,避免与中国直接作战;据材料“1964年,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美国在扩大侵越的同时”,可得越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部队进入越南”、“1964年,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可得持续时间长。
(2)据材料“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在广东、广西等省先后派驻了几十万军队”,可得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据材料“越南决定立即扩编武装部队”,可得越南人民的顽强抵抗;据材料时间“1964年”并结合所学,可得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如原子弹爆炸成功),对美国产生的震慑作用;据材料“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可得中美之间的信息沟通;据材料时间20世纪6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得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等。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国上将陶峙岳是新疆农垦建设的领导人之一。1950年,陶峙岳决定在石河子和奎屯建设新城以便指挥生产和建设。他在垦区主要种植粮食、油料作物和蔬菜,同时还养殖牛羊猪鸡等牲畜。1951年,他捐出多年积蓄购买设备,促成垦区陆续开办拖拉机训练班。1952年,陶峙岳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主持挖了一条利于灌溉和排水种地的“两利渠”。几年间,农垦兵团的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植树200余万棵。之后,他们又全靠人力开挖,人工运土,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筹建了大泉沟水库、车排子水库、大海子水库等工程,创造了一个个奋斗的奇迹。
——据陈远平《陶峙岳农垦建设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陶峙岳的农垦建设主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农垦战士的历史贡献。(8分)
【答案】(15分)
(1)以城镇建设带动农垦;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强调科技农垦,培养技术人员;重视改造自然环境。(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四点7分)
(2)促进边疆农垦事业发展,利于边疆繁荣稳定;改善戈壁生态环境,利于边疆的可持续开发;推动民族交融,增进政治认同;戍守边疆,保卫国家安宁。(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1)据材料“陶峙岳决定在石河子和奎屯建设新城以便指挥生产和建设”可知,以城镇建设带动农垦;据材料“他在垦区主要种植粮食、油料作物和蔬菜,同时还养殖牛羊猪鸡等牲畜”可知,以农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据材料“他捐出多年积蓄购买设备,促成垦区陆续开办拖拉机训练班”可知,强调科技农垦,培养技术人员;据材料“1952年......筹建了大泉沟水库、车排子水库、大海子水库等工程,创造了一个个奋斗的奇迹”可知,重视改造自然环境。
(2)据材料“他在垦区主要种植粮食、油料作物和蔬菜,同时还养殖牛羊猪鸡等牲畜”可知,陶峙岳将军在新疆农牧并举,解决了新疆的基本生活问题,促进边疆农垦事业发展,利于边疆繁荣稳定;据材料“几年间......植树200余万棵......筹建了......等工程,创造了一个个奋斗的奇迹”可知,通过克服重重困难,改善戈壁生态环境,利于边疆的可持续开发;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内容可知,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让新疆人民看到了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推动民族交融,增进政治认同;结合所学知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内容可知,农垦战士投身于大生产中,又担负稳定边疆安全的重任,戍守边疆,保卫国家安宁。
方法一
扫描如下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复制文章链接地址咨询资料
长按扫描二维码
加微信号
获取更多惊喜
打印资料推荐66印。提供快递配送,隔日达和当日达,快速高效。打印质量好,全国合作门店超过16000家,覆盖全国性交付能力,平台日均交付打印张数超过1000万张。按照最低100页文档,普通快递,A4纸张只需5元。只需扫描二维码立即打印。
关注下方公众号:小蜜蜂资料库
后台回复 考前必刷卷历史 按照提示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