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委婉地表达了对当前带兵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引用五丁开山传说,既增添开辟蜀道之难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3)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17.(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①.譬如与“密”字配合的,有“精密”密”“周密”等词,粗粗看来好像差不多,要细细辨别才辨得出彼此的差别。如果平时不下工夫,就不知道用哪一个才合适。
用词,②.立场,就是站在哪一方面。比方有人说,在土地改革的时候,某村地主很“活跃”,这就是立场不对头。“活跃”往往用在对一件事表示赞美的场合,对地主用“活跃”不合适,要用“猖獗”。否则人家会认为你是站在地主的立场呢。
用词,③.比方“成绩”,可以说“取得成绩”“作出成绩”,如果说“造出成绩”就不合适。前边的词跟后边的词,有搭配得上的,有搭配不上的,把不相配合的硬配在一起,就不行。
18.下列选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所使用的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分)
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所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型,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D.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19.按序号①②③依次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明亮的家。
20.下列句子中的“紧”和“风刮得很紧”中的“紧”,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捏紧笔杆,用力地写下“可爱的中国”五个大字。
B.挑山工紧了一下腰带,把担子重新放到肩膀上。
C.小战士紧赶了几步,追上了一路向南的大部队。
D.这个月开支多了一些,手头显得紧一点儿。
21.指出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比于“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轿顶上、轿夫的笠上和行人的脸上,都铺满了雪”,表达效果更好在哪里?(4分)
18.C(表突出强调。A 表示特定称谓,B 表示讽刺或否定,D 表示引用。)
19.①就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②有时也表示一个人的立场③还有个搭配的问题(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0.C(均指动作先后密切接连。A项中,“紧”作形容词,指物体因受外力作用变得固定或牢固;B项中,“紧”作动词,使紧;D项中,“紧”作形容词,指经济不宽裕或拮据。)
21.拟人。(1分)把“风雪”当作人来写,“管治”赋予了“风雪”以人的情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雪的大且久,表达了人们厌恶风雪、渴盼春天的思想感情。(2分)
22.①“落在”这一动词的连续使用,强调了动作的正在进行,描摹出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动态美,更富有感染力;②“落在……落在……落在……落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雪的细密与急促,更能凸显环境的低沉与阴冷;③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气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