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四季读书网 2 0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3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4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5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6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7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8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9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0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1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2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3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4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5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6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7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8张

典例探究
(2022新高考II,20题)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语境呈现: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答案: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对祖父称“祖父”而不称“他”的好处,实际考查的是分析称谓词“祖父”和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表达效果的差异,答题时应在分析两者的差异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用称谓词“祖父”的好处。
第二步,联系语境,比较分析。
本题语境材料为文学性文段,因此分析好处时应侧重于分析称谓词“祖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他”是第三人称代词,客观之余难免显得过于冷静;“祖父”是表亲属关系的称谓词,用“祖父”更能体现“我”对祖父的尊重和两人之间关系的亲近。文中七次反复使用“祖父”而不用“他”,则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专练提升
1.文段中的叙述人称先是第三人称,再转化为第二人称,这样安排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2.分析行文在人称上的变化,并说明其作用。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即将擦肩而过的机会,事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情趣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适时地恭让对手,谦逊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乐观地帮助别人,爱心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
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同样,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实际上,从你开始追求理想的那一刻起,一扇门就已经等在了你前行的路上。它不会背离你,也不会丢弃你,它坚贞不渝地等着你,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耐心和艰辛罢了。
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泯灭,只要你的心门没有关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会为你而开。
3.文中叙述人称从“我”变化为“你”,请简析其妙处。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转瞬即逝,仿佛骤然消失。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独特的气息。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苏绣的称呼由“它”到“你”,这种人称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为了完成一幅精美的苏绣作品,苏绣艺术家需要将一根不足一毫米的丝线劈成一百二十八分之一,染色师需要将一种颜色染成深浅各二十个色级来保证色彩细腻。苏绣技艺之精巧,心思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苏绣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与时俱进。它似藤蔓般吸取每个时代的文化风俗精髓,从传统苏绣十指春风极尽天工之巧,到近代苏绣西学东渐展现融合之美,再到现代苏绣与时偕行描绘锦绣中华,苏绣作品的题材包罗万象,文化内涵博大深厚。
苏绣,你是一幅画,以针为笔,于万千经纬中勾描古典的传说,你是一首诗,以绣化墨,于纵横交叠中氤氲万物之灵。你在春秋战国抖开的丝线,绵延千年岁月,终在新时代绣制出了锦绣江南。
参考答案
1.答案:①先是使用第三人称“他”,不受时空束缚,方便叙述焦裕禄一生的奋斗事迹,客观真实,更具有说服力;②后面转化为第二人称“你”,增加亲切感,拉近了读者和人物的距离;也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的效果,把人们对焦裕禄的歌颂和悼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表达自由,不受时空束缚;客观真实;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加亲切感,拉近了读者和人物的距离;也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的效果。
①第一段使用第三人称“他”,“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叙述焦裕禄一生的奋斗事迹,表现他为兰考人民的付出与奉献精神,更具有说服力;
②第二段使用第二人称“你”,“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热情赞美、讴歌焦裕禄的精神品质,把人们对焦裕禄的歌颂和悼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称的转换使行文更加自然灵活。
2.答案:选段第一段前面一组排比句运用第三人称,段末句及后面的两段改用第二人称。前面一组排比句运用第三人称,淡化主观情感,显得较为客观,为后面抒情议论蓄势。在此基础上,改为第二人称,不仅行文有变化,而且如同促膝谈心,亲切自然,易于感染读者。
解析:第一段前面一组排比句运用了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淡化主观情感,使表达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这里客观地阐述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为你打开一扇门的道理,从而为后面抒情议论蓄势。
第一段中的“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以及第二、三段转为第二人称。人称的转变,首先使得行文灵活多变,此外第二人称具有增加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便于对话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加感染力的作用,这里就使得文章的抒情议论如同与读者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从而易于感染读者。
3.答案:①使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更利于表现“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态度,读者更有“代入感”。
②使用第二人称,以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增加感染力。
③人称使用灵活变换,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更显灵动。
解析:“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此句运用第一人称“我”,表现“我”在初春到来时的期待心理,第一人称的使用使这种感觉更加真实,让读者有“代入感”。
“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你环顾四周”“当你感到”多处使用第二人称“你”,制造面对面交流的语境,让“你”的动作行为、心理状态直接呈现出来,表达感受更加亲切自然;同时“你”有呼告的效果,抒情更加直接强烈。
从“我”到“你”人称的转换,使行文灵动有了变化,不受单一人称的局限,语言更加自然流畅。
4.答案:①“它”是第三人称,代指叙述对象苏绣,便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其特点;②“你”是第二人称,将苏绣拟人化,便于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苏绣的赞美;③“它”到“你”的转换,有利于逐渐强化作者情感。
解析:首先明确“它”和“你”这两个代词的区别。“它”专指人以外的事物,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一般更为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你”是第二人称代词,如用来指称物体,一般含拟人色彩,可以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指代的对象以及达到的效果。从题干和句中可知,这二者都是对苏绣的称呼,上文“它似藤蔓般吸取每个时代的文化风俗精髓”以“它”指代苏绣,客观真实反映其特点;下文“苏绣,你是一幅画,以针为笔,于万千经纬中勾描古典的传说,你是一首诗,以绣化墨,于纵横交叠中氤氲万物之灵”换用“你”指代苏绣,显然具有拟人的效果,同时好似作者在面对苏绣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这种转换有利于强化作者的情感。

本号VIP导航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19张

家长/学法1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0张

现代文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1张

古诗文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2张

家长/学法2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3张

语用/部编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4张

各地试题1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5张

作文指导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6张

各地试题2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7张

教学研究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8张

生活随笔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29张

其他学科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30张

各地试题3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31张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人称代词和称谓词的用法专项指导 第32张

~一个有态度、有价值的公众号,值得关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