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填报高考志愿是否要考虑就业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用“就业率”来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时,我们不能仅凭就业率的数字高低来做判断。
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无论学生是打算自主创业还是将来做自由职业者,只要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提供了一个今后的就业去向,都被视为就业率的统计依据。
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很多大学把考研人数也计入就业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隐性就业”。
因此大学统计出来的就业人数里,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包括考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数。
这个就业率数字并不能代表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与人们对各类专业就业率的实际定位也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到:
✅ 并非某所高校的就业率高就代表着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高;
✅ 并非统计出来某个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就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何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都高;
✅ 并非某个专业有了高的就业率,就代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高。
所以,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时,可参考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近三年就业率情况,及升学就业情况和就业去向,准备继续读研深造的多关注升学率,准备就业的多关注就业去向。
“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考生和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选填高考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是非常多的。所谓“热门”专业,也就是那些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热情度高的专业。例如:金融、外贸、财会、计算机等,多年来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到考生家长青睐,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认为其就业率比较高,对应的就业行业环境好、待遇高。
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热门”专业受热捧的原因更多是招生计划数引起的。因为全国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以上专业,招生计划数如此之多,必然在报考人数上蔚为壮观,俨然“热门”。
但这种“热门”专业的开设也给四五年后的毕业生造成了就业压力——“供过于求,就业撞车”。
“热门”专业的招生计划数远远多于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就只能是部分人的“热门就业”。
这就不难理解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会出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曾经“热销”多年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等于高就业率,而且热门的专业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前师范类专业一直是传统“冷门”,很多人不想当老师,不愿意报考师范类,但随着近年教师待遇的提高加上职业的相对稳定,已经开始有很多考生争相报考师范类专业。
而随着能源战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以前一直身处“冷宫”的“农林地矿油”也在逐渐升温。
“高薪职业”对应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既有“前途”也有“钱途”,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标准之一,他们经常会参照网上的一些“高薪职业排行榜”,以职业定位来筛选专业。
虽然我们也鼓励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将职业作为考虑因素,但仍需提醒家长的是,专业不完全等同于职业,不一定是大学读了什么样的专业,未来就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在实际就业中,当今社会上能直接从事和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能一次就业就到位的人也不多。
专业与职业联系紧密的多是工科类专业(如土建类、航空航天类)和医学类专业,即便是这些专业,对口率达到40%就已经是非常高了,大部分专业的职业定位是模糊的。
专业名称看起来好的就是好专业?
曾经有一名考生,因为一本批次志愿没填好,最后以高出一本线3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沈阳某二本批次招生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退学了。
这位同学物理和数学成绩都特别好,一心想读计算机类专业,以后当一名IT精英,所以虽然“高分低就”了学校,但觉得所幸录取到了心仪的专业。
可等半个学期读下来,他却发现这个“信息与计算科学”并非计算机类专业,而是一个数学类专业,主要掌握数学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等。
通俗说来,它与纯数学的区别就在于,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讲究的是计算的技巧,注重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计算机只是它的辅助计算工具而已,与这位同学设想的计算机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相差甚远。
面对着不满意的大学和不喜欢的专业,他不得不退学复读,走进“高四生”的队伍。
上述这位考生就是从专业的字面上去想当然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的是计算机的相关内容。
类似的让人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的专业还有很多,比如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实际上是由档案馆专业更名发展而来的。
很多新增的以时髦专业名称的“全新专业”其实就是一些以前的专业根据时代的需要和专业的发展换上了新包装,用“新瓶”装了“旧酒”,考生和家长切不可“以貌取人”,一定要深入了解专业真正学习哪些内容,培养的又是哪方面的人才。
面对海量院校和专业,如果等到高考结束后再去从头查找确定,时间根本不够,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平时多注意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多关注十分志愿公众号,我们会推出一些院校专业相关的信息。
名牌大学的专业都是好专业?
也有不少考生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能上名牌大学,读哪个专业都无所谓、名牌大学里所有专业都是好专业。”
实际上,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并不都是业内水准最高的专业。
譬如,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选择北师大可能就优于就读清华大学。
另外,由于几年前盛行的“并校”热、“改名”风,很多“新”学校相继诞生,它们中不乏名校并入了三五所普通高校的,自然很多并入的专业实力也就比较一般。
名牌大学的专业不都是好专业,而有些学校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这些高校里的部分特色专业实力却不容小觑。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并列。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名牌”二字,有名校情结很正常,人人都想优秀,但不能盲从随大流,看名气也要重实际,考生和家长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去选定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一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其中某一专业非常牛,这样的专业含金量也不低。
“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各个专业录取分数有高有低,高校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基本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大多有“不能浪费分数”的从众心理。
认为高分数就要报考高录取分的专业,如果考了680分能报最热门的金融类专业,绝不填自己心里更喜欢的物理学,最好录取的时候还是“压线录取”,这样就完全不吃亏了。
这种想法在考生和家长群体中普遍存在,但填报高考志愿不是做买卖,讲究钱物对等,考生选择专业,还要兼顾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
如果上大学后由于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而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那再好的专业对你的人生发展也意义不大。
事实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只能反映报考热度的高低,不能作为判断专业好坏的依据。
譬如,生物工程在很多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是名列前茅的,但由于国内没有比较好的生物工程产业圈,所以毕业生对口工作还是比较难找的,很多名牌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最终不得不选择出国留学“曲线救国”。
孩子喜欢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随着近年来家长们对高考志愿的重视,有些家长在听了专家、学者的建议后,对孩子的专业选择态度开明起来,不再盲目追求“高薪热”,转而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孩子喜欢,有兴趣学的,就是好专业!”
但孩子喜欢的真的一定是好专业吗?有一位这样的考生,平日里特别喜欢上网,爱好玩网络游戏,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和他自己都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但他到了学校却遭遇到学习障碍,主要缘于他高中时期的数学和物理都学得不好,因此在计算机的专业课上难以跟上进度。
表面浅显的喜欢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兴趣、能学好,喜欢上网玩游戏并不等于就是爱好计算机科学,更不等于可以当软件专家。
在孩子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倾向、高考复习时间又紧张的情况下,家长的有效介入和帮助对考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在这所学校是好专业,在其他学校都是好专业?
一个专业如果被认定为是某所学校的好专业,往往意味着这个专业是这所学校的王牌专业或是特色专业,我们通常以“重点学科”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来了解一所高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差异可能很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实力上的差异。由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硬软件以及社会声誉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所占的地位不一样,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也有所不同。
如果这个专业属于这所大学的拳头学科,哪怕是“冷门”,也一定有市场,这个“冷门”的好专业往往办学历史长,在行业内认可度高,就会有对口的行业内单位专门冲着这个拳头专业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就业自然不愁。
另一方面,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其所学的课程、发展的方向可能差异也非常大。比如说同样是“采矿工程”专业,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偏重于煤矿开采领域,但在中南大学,则偏向于有色金属领域。
因此,对照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不仅要看这个专业在专业领域的地位,还要看专业内涵本身,这个专业内涵主要指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被推荐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对于大部分的考生而言,在高考之前根本不会花费时间去了解专业,因此他们对专业基本没有概念,有明确专业意向的孩子少之又少:“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到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只能听从父母建议。
而很多父母对专业的了解也是比较单一和盲目的,他们的渠道主要是参考就业率、排行榜以及听从亲朋好友的推荐,最终又回到了“热门”专业、“高薪”专业、“高就业率”专业就是好专业的选择误区上。
选择专业需要具备远见和洞察力,家长朋友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如果家长对过去的经验,特别是成功的经验过分执著和强势,就会把孩子的未来的发展限定在自己想象力和经验的范围内。
了解孩子
生活兴趣、服务兴趣、职业兴趣、个性特质、优势学科、家庭资源、生涯规划等。
了解专业
专业概况、核心课程、发展前景、学习成本、专业特色、在校生活、所需证书、毕业要求、专业排名等。
了解职业
职业认知、就业前景、热门职业、冷门职业、新兴职业、平均收入、职业生活、就业比例、发展空间等。
了解大学
大学排名、特色大学、生活环境、历史沿革、发展前景、硕博士点、大学的分类与特点、大学的层次及特点、大学的办学实力、大学的专业设置等。
了解城市
学术氛围、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发展潜力、地域优势等。
了解政策
平行志愿、顺序志愿、专业(类)+ 学校、提前批、免费生、专项计划、预科等。
了解时讯
新增专业、缺口行业、新撤专业、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都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对孩子未来有所规划。
结合孩子自身情况选择
了解了以上信息后,在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徒有兴趣却学不好这个专业也是白搭,比如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理科思维不好,怎么学都入不了门,没有专业能力也不好就业。
家长们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明确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方能帮助孩子选择出更适合他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