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季读书网 4 0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记得设为星标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月刊关注。
‍‍‍2023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即将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张

海量免费试题,请点击:
1.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3月7日-6月6日
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3年3月6日-2022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2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2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联合命题:长郡中学;衡阳市八中;永州市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县一中;澧县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郴州市一中;岳阳市一中;娄底市一中;怀化市三中;邵东市一中;洞口县一中;九江市一中;南昌市二中。
命题学校:株洲市二中
审题学校:郴州市一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等三个特征,它的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下图所示双曲线。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2张
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摘编自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材料二:
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倒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阈限。在情绪激活状态下,个体可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有助于提高个体在创造力任务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可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影响时间较短;消极情绪可提高坚持性,影响时间相对较长。
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内部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成为人们从事一项任务的动力源泉时,表现会更具创造性。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不一,指向创造本身的外部动机可提高创造力,而指向创造结果或任务完成度的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力。
(摘编自李晓巍《非认知因素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
材料三:
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充分认识和展开自我的本性时必然会达到的一种境界。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创造力的发展。如果说,当下通过运用实证测评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还在人类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的水平会不会超越人独有的创造力?会不会出现拥有创造力的新物种? 会不会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在创造力方面更加发达的超级“人类”?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人们用无限的创造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创造,出现了新技术、新工具、新物种,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创造也带来了新威胁和新挑战。现在的整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变和进化形成的,是不同物种和环境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博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新物种的出现必然会打破这种平衡。正因如此,创造力应该是有规范和限制的,不能随意发挥和利用。创造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应贯穿伦理的考量,既遵从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确保人类所创造的未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摘编自郭佳楠《哲学视野下的创造力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不少国家,学校和家庭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远不及聚合思维,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不充分。
B.积极情绪可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助力提高个体创造力,但在极低情绪激活水平之下也很难见效。
C.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更能成为人们从事某项任务的动机,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D.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谨慎地对待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应该有规范和限制,不可滥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因此适用于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B.聚合思维强调理解和运用已知信息,对深入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C.在影响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中,非认知因素对于创造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D.创造力的培养需贯穿伦理的考量,需要打破理性的桎梏与一切平衡。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中创新思维的一项是(3分) ( )
A.一家企业把温室技术、排烟技术、建筑技术等多种技术聚合起来,建成了新式发电厂——气流发电厂。
B.田忌的三匹马整体实力不如齐威王的马,但在孙膑的指点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赢得了比赛。
C.诗人洛夫参观菲律宾的一座烈士陵园时深感震撼,以《白色墓园》为题,抒写了所见的几十种白的意象。
D.安史之乱长安陷落时,杜甫无从获悉前线战况和妻儿消息,忧心如焚却又百无聊赖,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4.下列选项对材料一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尽管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创造行为的意义不同,但都可以引发创造活动。
B.学龄前儿童发散思维的水平远远高于聚合思维的水平,说明儿童更具有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C.5~40岁,聚合思维的发展与年龄呈正相关,发散思维则呈负相关。
D.40岁以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均趋于平稳,但稳中有升。
5.请结合材料观点,对下面这个测验的依据和结果进行分析。(6分)
在美国,曾有研究者做过这样一个与创新思维有关的测验:让被试者(中学生)先看一幅意图模糊的画,然后写出一个故事来。为测试被试者的创新思维,每个故事都按鲜明性、独特性、变化性、直观性、想象性和完整性来打分。测验的结果是得低分的学生明显多于得高分的学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不亡,有我!①
齐邦媛
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在南京虽曾有炉边幸福时日,但妹妹降生、父母欢颜,转眼都如暑花凋谢。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之后七年,轰炸宛如随着日升月落而至,不曾稍歇。但重庆是我们流亡的终点,中山中学走了五百里,在自流井大庙静宁寺安顿、复学,弦歌岂止未辍,流亡途中更收留一些新加入的湖南、广西、贵州学生和四川的本地生。
我父亲在重庆四德里祖屋恢复东北协会(负责训练东北地下抗日工作,由政府资助,一九四六年东北光复后解散),但落脚不久,房子即被炸毁。父亲托人在沙坪坝镇外找到两所平房,一所住家,一所作协会办公用,后来《时与潮》编辑部亦设于此。
在离开南京整整一年间,我们奔跑了半个中国的土地之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带着我坐车由重庆上清寺出发,送我去上学。
我们沿着嘉陵江往上走,车行大约二十公里,过了小龙坎不久,在一片黄土坝子上,远远地出现一群红褐色大楼,在稀疏的树木中相当壮观——那就是沙坪坝的南开中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开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以天津日租界为基地,积极地向华北伸展侵略的魔掌,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大学透过游行呼喊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1876 年~1951年)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四川觅地建立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一九三七年上海失守后,国民政府在十二月一日正式迁至战时首都重庆。南开中学在抗战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约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想想在一百二十年前,幼年的他随着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生活是何等辛酸!因此,他从小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为国雪耻。这种奋发图强的志气,影响了他一生。
张校长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年纪正是我在南开中学的年纪,我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连一艘可供学生实习的船都没有了。一年后,勉强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是目睹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人手中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他在晚年回忆当时,“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 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一九四四年《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他怒忆当年,“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写一‘兵’字,背后写‘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称体,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手持大刀,腰怀一枪(烟枪,抽鸦片用)慢吞吞地走出来,将黄龙旗(清朝)降下。旋英军整队出,步伐整齐。精神奕奕,相形之下,胜败可知。”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教现代知识、教爱国。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O八年,由氏家馆扩大到天津南开(捐得校地在天津西南城角,名南开)中学。建校之前,他曾两度前往日本参观各类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当时不满三十岁的他,满腔热血,誓为教育新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决心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很多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干嘛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读书!”甚至说,“这个脸你丢得起,我们感到丢不起。”他还是去了,认真研究、见习,做了许多交流活动,实验主义思想大师杜威也是他的老师。回国后,他创设南开大学。
抗日战争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南开。当时蒋委员长公开宣称,“南开为国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将南开与北平的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抗日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张校长荣誉博士,一九四八年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There is Another China》一书贺他七十岁之成就。此书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汇编,哥大 Crown Press 出版,中译为《另有表现的中国》,意指藉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自一九O四年只有七十五个学生到他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那五十年间,中国的灾难有种种的新面貌。外侮与内煎并存。抗日胜利,从重庆回到故乡天津,老病缠身的他仍在国共之战中呼号和平合作建设中国。七十五岁那年去世,临终最大的安慰是看到南开中学和大学在天津原址复校。
张校长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八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挂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 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数万学生散居世界各地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
【注】①选自台湾著名翻译家、作家齐邦媛教授的自传性作品《巨流河》第三章。这部内容丰厚、思想沉重的作品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海外华文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标题即张伯苓半个世纪演讲的主题,体现其对教育救国的热情,更是民族大义精神的印证,鼓舞人心,影响深远。
B.在南开中学因形势危急、辗转沙坪坝期间,张伯苓校长仍坚持办学,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此而来。
C.张校长每天早晨挂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便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珍爱这些孩子,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D.这篇文章既可以看成作者个人的成长史,也可以看作家族史、国家史,大时代与小命运在这里得到了奇妙的碰撞与统一。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暑花凋谢”比喻贴切,写出种种微小幸福转瞬即逝,间接表现了家庭的颠沛流离,时局的动荡不安。
B.“温暖”一语双关,既指张伯苓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也指张校长和他的故事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C.“眼睁睁”描写细腻,表现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国力衰微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D.“丢得起”“丢不起”对比鲜明,展现了当时“很多人”的自私与狭隘,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
8.张伯苓教育救国的理想是如何形成并一步步实现的? 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
 
9.学者王德威评价《巨流河》“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 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 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篑。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有删改)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以柳子之言A为然B是C曾元为孝子D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D于病革之中F为不仁之G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微,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词义相同。
B.庶,众多,与《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庶”词义不相同。
C.训,教诲,教导,与成语“不足为训”“诗礼之训”的“训”词义相同。
D.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觉今是而昨非”的“是”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屈建最终没有使用菱角祭祀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典礼。
B.曾子、孟僖子、管仲这几位君子,虽然追求不同,但都重视大义,不偏爱自己。
C.《礼记》中提到斋戒时要想着死者生前喜爱之物,苏轼认为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
D.曾子卧病,他的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因此柳宗元认为曾元是孝顺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4分)
(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4分)
14.柳宗元和苏轼对“屈建去芰”各有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加以解说。(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疏 影
姜 夔
苔枝①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②。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③。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①苔枝:苔梅。②蛾绿:女子之眉。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后成为时人效仿的“梅花妆”。③玉龙,即玉笛。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篇“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幽雅清丽的“翠禽栖枝图”。
B.下阕借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将“春风”与“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春风”对“梅花”的爱护。
C.“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一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及其逝去的怅惋之情。
D.全词以赞梅的幽静孤高为主线,运笔空灵含蓄,形象鲜明,在对梅花的咏叹中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16.全词咏梅无一“梅”字,而梅之形象尽得风流。请结合词的上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予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自古而今,中华民族对“为官先为人”的品质要求一以贯之。我们党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说明党对领导干部做人的严格要求。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树木、清泉为喻,对执政者提出了“                                  ”的要求。
(2)屈原《离骚》中与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用到相同意象的一句是“                                  ”。
(3)视听结合手法的使用往往能令古诗文中的景物更加生动立体,也能为读者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屈原不仅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也缺少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当屈原二十岁行冠礼作《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高贵,而孔墨孟荀等人年轻时都曾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心酸,为实现理想抱负,      ①      地过活。
而屈原,他那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他无法面对失败。在失败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隐忍,不能迂回,不能无闷。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责,他抗争,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蔑视,是别人对他的彻底的失望。
他掸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他凛然地站在邪恶的对立面,与他们      ②      ,毫不妥协。一点也不含蓄,一点也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将自己摆在与邪恶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上。而屈原的伟大与可贵也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做不到和他们      ③      ,哪怕是表面上迎合应付。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
(节选自鲍鹏山《端午说屈原》,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使”与文中加点的“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国家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B.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C.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这怎么能行呢?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屈原面对失败的种种情状,富有感染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传言说:动物血液很脏,吃不得,都是动物血管里的垃圾毒素。      A      。首先,动物血管里的细胞代谢产物经肝脏和肾脏过滤已转化为其他物质;其次,用于食用的动物血液会经过杀菌等加工处理再上市。所以在正规商超购买的鸭血、鸡血、猪血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吃。
吃动物血液制品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能补充蛋白质,动物血有“液态肉”之称,它的蛋白质含量和肉差不多,并且易被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却低于肉类;      B      ,动物血液中的铁是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血红素铁,因此,食用这种血液制品有利于人体中铁元素的补充,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改善。
那么,      C       ? 首先要看标签、看成分;其次要看外观、察色泽;再就是闻气味、尝口感;最后我们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很多人误以为农贸市场刚刚屠宰的鲜动物血液更新鲜美味,但实际上,①如果屠宰、加工过程不规范,②动物血液容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③食用后可能会造成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④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病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字。(6分)
22.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它们(先锋者和成功者)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 C(“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更能成为人们从事某项任务的动机”于文无据,原文为“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内部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成为人们从事一项任务的动力源泉时,表现会更具创造性。”“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错,从材料二来看,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促进创造力的主要是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可提高创造力,也可以抑制创造力。)
2. B(A项,因果关系不当,且发散思维也不是适合用于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原文“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聚合思维。C项,于文无据,材料二分析了非认知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但并未说明是“更为显著”。D项,表述绝对。根据材料三,创造力应该“既遵从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确保人类所创造的未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要“打破理性的桎梏与一切平衡”。)
3. D(A项,体现了聚合思维,把多种技术聚合起来体现了聚合思维的收敛性、方向性。B项,体现了发散思维的变通性。C项,“抒写所见的几十种白的意象”,也是发散思维的体现。D项,“在空中划着字”是杜甫排遣愁绪的方式。)
4. D(聚合思维并没有“稳中有升”。)
5.①测验的内容围绕发散思维进行考查:由一幅画写出不同的故事,体现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②评价的标准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特征:故事按独特性、变化性、完整性等标准打分,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等特征。(依据分析每点2分)
③测验的结果表明:多数中学生发散思维水平受限,学生创造力有所欠缺;学校教育制度对发散思维培养、关注少。(结果分析 1 点 1 分)
6. B(文章倒数第二段“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推断可知,“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由来已久。)
7. D(“说明像张伯苓这样有教育情怀的人很少,表现其孤立无援”于文无据。)
8.①幼年跟随父亲到义学辗转读书,便知晓教育的意义。
②在北洋水师学堂时,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志气,影响了他一生。
③“通济轮”见习时,目睹国帜三易,深知只有教育才能振作民心。
④先后出国参观、读书、交流,回国创设南开。
⑤半个世纪激情演讲,宣扬教育救国理想,影响深远。
(每点 1分)
9.示例:悲伤:个人体弱多病,家庭颠沛流离,时局动荡不安,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
愉悦:张伯苓校长对学生的无私关怀令人温暖,教育和精神薪火相传。
独特:文字精确冷静、叙述平白和缓,时间跨度漫长,人称视角转换自然。
(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 BDF(结合句子翻译: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而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这就是很愚钝啊。)
11. C(“不足为训”的“训”是准则、典范。)
12. D(这是苏轼为反驳柳宗元而提出假设:如果柳宗元的话正确,曾元就是孝顺的。而非柳宗元认为。)
13.(1)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
(嗜:喜欢;属:通“嘱”,嘱咐;状语后置;每点1分,句意1分)
(2)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
(细人:小人;姑息:无原则地宽容;状语后置;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柳宗元不认同屈建的做法,认为“屈建去芰”有违孝道,没有做到《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
②苏轼肯定了“屈建去芰”的做法,认为屈建是不想父亲担上临死时只考虑自己饮食的浅薄名声才不遵从父亲的遗愿。
(表明两人态度 1分,解说理由2分。)
15. B(词人用此典表示惜花之愿,意谓不要像春风那样无情,任梅花飘零而不顾,应当及早将她保护。)
16.①巧用比喻,起句“苔枝缀玉”用比喻手法突出了梅花晶莹如玉的形貌;
②运用拟人,“无言自倚修竹”则将梅花人格化,与竹相依,突出了梅的高洁;
③借用典故,借昭君之典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突出其“幽独”的气质。
(评分参考:答对手法“比喻”“拟人”“用典”各1分;结合手法逐句分析梅花形象具体、确切各1分)
17.(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3)示例: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每空1分)
18.示例:①委曲求全/低声下气/忍气吞声/含垢忍辱/忍辱负重;②针锋相对;③狼狈为奸/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每处1分)
19. D(A 项的“使”意为:行使。B项的“使”意为:出使。C项的“使”为“使用”义。D项的“使”为“使令”义,与原句同。)
20.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不能”的相似句子(或“他呼喊,他叫屈……”四句),写尽屈原的不屈与决绝,气势十足;
②善于运用长短相结合的句式。两组短句,写屈原的不屈从与抗争,简洁明快又掷地有声;长短句结合,委婉细腻又饱含深情,富有变化性又节奏感强烈,声气豪迈。
(从修辞和句式角度答题,每点2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1.示例:A其实不然/其实并菲提祥(表述部·这是积扇静感思解把2 多G98885 备注试卷资料群
B二是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强调“改善缺铁性贫血”,1分;照应前文的句式“二是”1分)
C如何购买动物血液制品呢(强调“挑选”或者“购买”,1分;“血液制品”,1分)
22.③ “造成”改为“引发”或“引起”
④ “和”改为“等”
(共两处语病,每处序号正确记1分,修改正确记1分,共4分)
【解析】第一处:“造成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搭配不当,应该为“引发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
第二处:“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并列不当,应改为“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者”。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它们(先锋者和成功者)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钟扬《生命的高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3.审题立意指导
这是一道由两则材料构成的议论类材料作文。材料一选自植物学家钟扬的《生命的高度》里的话。该材料由四句话构成,可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讲良好环境中的各种成功者,他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第二层包含三句话,第一句话语义转折,并引领下文,讲生命的高度不止成功者一种形式;第二句话阐述了先锋者的特质:处恶劣环境中,勇于挑战,开疆拓土,牺牲自我以换取群体新的生存空间、发展机遇;最后说先锋者与成功者的生命高度是一致的。总之,这则材料引用钟扬的话,阐述了先锋者的品质,突出了先锋者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虽然是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说的,但道理具有普适性。材料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先锋之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他们虽可能失败,但他们仍是英雄。
这两则议论性材料都指向同一个命题——“礼赞先锋”。审题立意时,要抓住这个核心,思考“何为先锋?”“他们是如何铸就生命的高度的?”即处逆境,不退缩,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了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牺牲自我……当然,如果能以“成功者”为参照,在对照分析中突出“先锋者”的优秀品质和生命高度,这就有了思辨色彩,思维也会相应地走向深刻。
参考立意
①勇立潮头,做时代之先锋;
②时代召唤先锋,先锋引领时代;
③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发展需要成功者,但更离不开先行者;
④另一种生命高度:毋以成败论先锋;
……

英雄与先锋:铸就生命与民族的高度

在这个多彩且复杂的世界中,生命与民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正如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中所言,生命的高度并非只体现为一种形式,而是在应对恶劣环境、拓展生存空间的过程中,由那些勇敢的先锋者用牺牲与拼搏铸就的。同样,习近平主席也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与先锋,他们是生命与民族高度的铸造者,是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引路人。

生命的高度,源自先锋者的勇敢与牺牲。面对生存环境的恶劣,先锋者们选择挺身而出,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个体的牺牲换取整个物种的生存与发展。他们的精神,如同矗立在风雨中的灯塔,照亮了后人的道路,引领着生命不断向前。正如那些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的先锋科学家们,他们用生命去研究,用智慧去创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提升了生命的高度。

民族的高度,则是由英雄们的奋斗与担当铸就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灵魂。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从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到现代的黄继光、雷锋,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的行为则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英雄与先锋,他们虽然角色不同,但他们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提升了民族的高度。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英雄与先锋并非凭空而来,他们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更多的英雄与先锋。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都有可能成为先锋。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英雄与先锋。他们不仅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有勇气,有担当,我们就可以超越自我,提升生命的高度,推动民族的发展。

因此,让我们向那些英雄与先锋们致敬,感谢他们用生命与热血铸就的生命与民族的高度。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向他们学习,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用我们的行动,去提升生命的高度,去推动民族的发展。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先锋。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题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题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文体要求”主要着眼于内容方面,如写作者要有身份意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启发作用。
(三)扣分项评定,缺标题的,聒。2乔杰锐错频掣,完整都分享和2分,量处行,角绕试拳前料群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给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 1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作文,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作文,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作文,给1分或2分,不给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分或2 分,不给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说:“这是您父亲托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的法令记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照先王,对下可以教导后人,即使没有楚国,诸侯各国也没有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国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猪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鱼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酱是从国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我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
材料二: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浅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宫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 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他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使用她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 现在用菱角作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而要求在病情.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月刊(yuwenxuexiao)编辑,转载注明来源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投稿:3433408418@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 QQ3433408418
长按识别关注语文月刊(yuwenxuexiao)公众号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3张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4张
华附小学试题作文(shitizuowen) 
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5张
高中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