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高考时间定下来,在6月7日,8日,还剩不到100天。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参加高考,读大学的日子。
我叫赵策,今年35岁,距离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我高考的时候,稳定发挥,考上了一所985院校。我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是我自己选的,是我喜欢的专业。在高中物理课上,当我看到逻辑电路时,突然就想学电气工程了,于是报志愿的时候我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刚进大学的时候,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学校为本科生提供了各种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想交朋友的,可以参加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喜欢运动的,学校也有篮球、羽毛球、排球、攀岩的场地。想搞科研的,也可以联系导师,进入实验室。想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的,也有老师指导。
总之,无论你想做什么,只要不违法乱纪,学校都有相应的平台。
对于为了“分数”拼搏十来年的我来说,就像脱缰的野马,有一点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我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军训还没有结束,我就加入了学生会宣传部,想锻炼一下自己的文笔。
军训刚结束,我就开始尝试参加辩论赛、攀岩比赛等活动。
开学2个月,我就在学长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跟着导师做红外线避障小车。那时候,项目立项已经结束,导师依然给了我机会,尽管当时我不会编程,也不懂硬件,什么都不会。
我性格内向,感觉做科研项目才是自己的挚爱。于是大一下学期,我从社团退出,一心扎进实验室。
事后看,这不见得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大一,我们刚刚学公共课。做科研,我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比如编程、电路方面的知识。
于是我晚上自学专业知识,还要进行焊接电路,编写代码,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早上七点,又爬起来去上课。忙得跟陀螺一样,那时候我年轻,跟打鸡血一样,感觉不到累。
但是连续熬夜注定是不能持久的,到大二上学期,我身体就扛不住了。
科研没有做出成果,身体垮了,成绩也一塌糊涂,也就没挂科而已。于是读完大二,我就退出了实验室。大三、大四都在调理身体。
大学毕业以后,我不想继续读研,找了份国企的工作。
工作前几年很顺利,升职加薪都有我。但是后来公司业务调整,欣赏我的领导退休了,我也被边缘化了。
那时我31岁。有了一定的阅历和见识,也褪去了少年时的锋芒。我愕然地发现,换工作很难。
考公务员,电气专业招得非常少,几乎不可能上岸。考教师编,已经过年龄了。电气工程是一个重资产的专业,国企、私企大同小异。
总之,我没有太好的选择,曾经一手好牌,被打烂了。而我的同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读研,很多都已经年薪百万。
当然,如果能重来,在大学,我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大学让我明白我不是无所不能的,这比成绩重要,只是我可能会早点考虑考公考编的事情。
所以作为过来人,我想给即将参加高考学子5点建议。
高考报考,不仅仅要考虑兴趣,还要兼顾职业规划。比如要想考公,那么专业就要选择法学或者汉语言文学等。
大学的分数不再是最重要的,但是依然很重要。一方面分数代表着我们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分数关系到保研。
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平台,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证明自己不能,也证明自己能。通过试错,明白自己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
大学学习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得不到非常高的分数,但是一定要坚持学习。
做事不要太着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应该积累知识的阶段就不要急着去做科研。
最后祝愿所有的高三学子,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