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边塞诗59首
边塞征战诗知识点梳理
一、诗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袍:长衣;泽:同“襗”,内衣;裳:下衣。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B.首章结句“与子同仇”,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一致对外、共御外侮。
C.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没有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
D.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
B.本诗采用虚写手法来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
C.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D.排比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隋与初唐·漫漫愁云起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4.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从军行
[隋]明余庆①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疆战事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
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
6.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唐)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②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③。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②汉家:“汉家”的“汉”既指汉族,也指汉朝。这里是以汉代唐,避免直指。③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闺中怨情,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
B.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而颈联“今春意”与“昨夜情”更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
C.尾联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
D.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
8.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从军行①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10.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和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②风阙:指京都眙安。③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④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乙】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①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到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③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队中巡夜打更用的铜质器皿。②蒲桃:葡萄,原产于西域,相传汉武帝时有人采集葡萄的种子带回中原。
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15.乙诗颈联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析景色的特点。
诗歌阅读
(甲)对雪① (乙)对雪④
战哭②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无人竭浮蚁⑤,有待至昏鸦。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杜甫被叛军抓住,押回长安。②战哭: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③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④此诗为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辗转千里,漂泊潭州时所作。⑤浮蚁;指酒。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侯庙①
(唐)杜甫
遗庙丹青②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注释】①武候庙:诸葛亮辞别刘禅,最后一次北伐病死军中《五丈原),后多地建庙祭祀,此处在夔州。②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①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
杜甫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②云间戍,更夺蓬婆③雪外城。
【注释】①严武:以军功封为郑国公,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②滴博:滴博岭,③蓬婆:大雪山。
4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46.古诗文阅读。
少年行(其一)
(唐)王昌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走马川①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首秋轮台①
岑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碛①中作
【唐】岑参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①
岑参
诗歌鉴赏
金城①北楼
④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
63.诗题为“征人怨”,你从诗歌的内容中体会出征人哪些“怨”?
64.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四、中唐·满碛寒光生铁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
李 益
伏波①惟愿裹尸还,定远②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③归海窟④,仍留一箭射⑤天山。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度破讷沙①(其二)
唐·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③寒光生铁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7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③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④梦里人。
【注】①陈陶:唐朝诗人。②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③貂锦:将士。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五、晚唐·千村万落如寒食
78.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
韩偓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张仲素,唐代诗人,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79.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80.“征衣未寄莫飞霜”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令狐楚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单于台①
【唐】张蠙②
古诗阅读
塞下曲
戎昱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次:停留。②无端:没来由。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润州听暮角①
李涉(唐)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③斜去两三行。
【注释】①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此诗是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③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六、宋朝·酒阑挥泪向悲风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①(其二)
陆游
蝶恋花
陆游
祝英台近•北固亭
(南宋)岳珂①
七、明朝·落日大旗明
明明读到这样一首诗,请帮他完成小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浙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03.有人说首句中的“暗”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104.“马上相逢须尽醉”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05.请你参与“别出心裁品古诗”活动,完成题目。
晓征
[明]戚继光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夏完淳①
八、清朝·犹为英雄咽暮秋
108.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广陵①
清·谈迁②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
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
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
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
注释:①广陵:今江苏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渡过淮水猝至扬州,破城大肆屠杀,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昔日金粉繁华的扬州顿成废墟。②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明亡后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
(1)请描绘本诗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洗马桥①
清·徐焕之
野渡
[清]张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采桑子·九日①
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②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③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②[绝塞]极远的边塞。③[乡路]这里指通往家乡的路。
113.上片通过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114.为什么词人者在“南雁归时”觉得“更寂寥”?
115.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少年行
【清】黄景仁
参考答案:
1.C有误,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是行动的开始。选项中“没有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表述错误;
2.B.有误,本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来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选项中“采用虚写手法”表述错误。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3.这首诗描写了边地大雪纷飞、荒凉苦寒的艰苦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4.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压抑、沉闷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汇编不易
全版练习59首
需要全部试题与答案可加作者微信付费35 yuan获取
全套九个专题200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