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二模——语文(新高考九省01)

四季读书网 21 0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乐感文化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我们要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乐感文化的导向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进步与满足,是寻求人道的不断完成,是在音乐和艺术的熏陶下达到对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艺术化把握。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的曾点气象。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乐感文化的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编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材料二:

忧患意识说是徐复观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阐释。他们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躁动于殷周之际,其基本动力便是忧患意识。周人从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历史嬗变中,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有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应负的责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确立其主体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发现,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进。

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如履薄冰而如履,这才叫忧患意识;真的临深而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恰恰是它的对立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忧患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

儒家所津津乐道的,是理性的快乐。《论语》以乐开篇。学而时习之悦,有朋远来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便都是理性之乐。《孟子》有所谓君子的三乐,其父母俱在、兄弟无故即后来称之为天伦之乐者,是宗法制度所规范的乐。而最要紧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乐,这种与道合一、与天地同体的超越之乐便是他们的极乐。这种乐当然也不应独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与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乐,为同登乐土而服务的乐。进而言之,这种得道之乐,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忧。

(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生是基于对此世间无比眷恋与喜爱而尊重他人生命价值,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重视慎终追远的生命精神。

B乐群是基于一个世界的预设而强调人人共在主体间性,重视彼此相互扶持、轻视个人奋斗的生存智慧。

C乐观是基于没有上帝、天主可依赖的观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实,从而坚信人能弘道、对生活不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

D乐感是在音乐和艺术熏陶下实现人的主体性的进步与满足,进而完成人道,最终成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对乐感文化的审视整体呈现由外在到内心、由当下而未来的思路,层次清晰。

B.材料二先追溯忧患意识的形成,然后着重论述儒家的忧患与快乐都是一种理性精神。

C.材料一谈乐感文化,材料二谈忧患意识,但两则材料对忧乐关系都有关涉。

D.两则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献来阐释、佐证观点,但二者对文献的分析有粗疏与细致之别。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B.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汉乐府《薤露》)

C.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材料二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题目中忧乐圆融的内涵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年人休闲娱乐除了酒吧、歌厅以外,就是抱着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聊八卦等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娱乐化也是乐感文化的体现。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三(节选)

沈从文

1)第二天,妈妈要三三送鸡子到砦子里去,三三不说什么,只摇头。妈妈既然答应了人家,就只好亲自送去。母亲走后,三三一个人在碾坊里玩,玩厌了又到潭边去看白鸭,看了一会鸭子,等候母亲还不回来……心里老不自在,回到碾坊里去。

2)但是过了一会,母亲可仍然回来了。回到碾坊一脸的笑,跨着脚如一个男子神气,坐到小凳上,告给三三如何见到那先生,那先生如何要她坐到那个用粗布做成的软椅子上去,又说到城里人说的三三为何不念书,城里女人全念书。又说到……

3)三三正因为等了母亲半天,十分不高兴,如今听到母亲说到的话,莫名其妙,不愿意再听,所以不让母亲说完就走了。走到外边站到溪岸旁,望着清清的溪水,记起从前有人告诉她的话,说这水流下去,一直从山里流一百里,就流到城里了。她这时候想……什么时候我一定也不让谁知道,就要流到城里去,一到城里就不回来了。但如果当真要流去时,她愿意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同她在一处流去。同时还有,她很想母亲永远和她在一处,她才能够安安静静地睡觉。

4)母亲看不到三三,站在碾坊门前喊着:“三三,三,天气热,你脸上晒出油了,不要远走,快回来!”

5)三三一面走回来,一面就自己轻轻地说:“三三不回来了!”

6)下午天气较热,倦人极了,躺到屋角竹凉床上的三三,耳中听着远处水车陆续的懒懒的声音,眯着眼睛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越看越活,朦朦胧胧便睡着了。

7)她还似乎看到母亲包了白帕子,拿着扫帚追赶碾盘,绕屋打着圈儿,就听到有人在外面说话,提到她的名字。

8)只听到说:“三三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不出来?”

9)她奇怪这声音很熟,又想不起是谁的声音,赶忙走出去,站在门边打望,才望到原来又是那个白脸的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钓鱼。过去看了一下,却看到那个钓竿,是总爷家管事先生的烟杆,一头还冒烟。

10)拿一根烟杆钓鱼,倒是极新鲜的事情,但身旁似乎又已经得到了许多鱼,所以三三非常奇怪。正想去告诉母亲,忽然管事先生也从那边来了。

11)好像又是那一天的那种情景,天上全是红霞。如今碰到这两个人,管事先生同那白脸城里人,都站在那石墩子上,轻轻地在商量一件事情。这两人声音很轻,三三却听得出,是一件关于不利于己的行为。因为听到说这些话,又不能嗾人走开,又不能自己走开,三三就非常着急,觉得自己的脸上也像天上的霞一样。

12)那个管事先生装作正经人样子说:“我们是来买鸡蛋的,要多少钱把多少钱。”

13)那个城里人,也像唱戏小生那么把手一扬,就说:“你说错了,要多少金子把多少金子。”

14)三三因为人家用金子恐吓她,所以说:“可是我不卖给你,不想你的钱,你搬你家大块金子来,到场上去买老鸦蛋吧。”

15)管事先生于是又说:“你不卖行吗,你舍不得鸡蛋为我做人情,你想想,妈妈以后写庚帖,还少得了管事先生吗?

16)那城里人于是又说:“向小气的人要什么鸡蛋,不如算了吧。”

17)三三生气似的大声说:“就算我小气也行。我把鸡蛋喂虾米,也不卖给人!我们不羡慕别人的金子宝贝。你同别人去说金子,恐吓别人吧。”

18)可是两个人还不走,三三心里就有点着急,很愿意来一只狗向两个人扑去。正那么打量着,忽然从家里就扑出来一条大狗,全身是白色,大声汪汪地吠着,从自己身边冲过去,即刻这两个恶人就落到水里去了。

19)于是溪里的水起了许多水花,起了许多大泡,管事先生露出一个光光的头在水面,那城里人则长长的头发,缠在贴近水面的柳树根上,情景十分有趣。

20)可是一会儿水面什么也没有了,原来那两个人在水里摸了许多鱼,全拿走了。

21)三三想去告给妈妈,一滑就跌下了。

22)刚才的事原来是做一个梦。母亲似乎是在灶房煮午饭,因为听到三三梦里说话,才赶出来的。

23)见三三醒了,摇着她问:“三三,三三,你同谁吵闹。”

24)三三定了一会儿神,望妈妈笑着,什么也不说。

25)妈妈说:“起来看看,我今天为你焖芋头吃。你去照照镜子,脸睡得一片红!”虽然照到母亲说的,去照了镜子,还是一句话不说。人虽早清醒,还记得梦里一切的情景,到后来又想起母亲说的同谁吵闹的话,才反去问母亲,究竟听到吵闹些什么话。妈妈自然是不注意这些的,所以说听不分明,三三也就不再问什么了。

26)直到吃饭时,妈妈还说到脸上睡得发红,所以三三就告给老人家先前做了些什么梦,母亲听来笑了半天。

1931年

(有删改)

【注】①“那先生即下文中的城里人。因为养病,城里人来到了位于湘西一角的杨家堡,结识了三三,并引起了少女三三的朦胧情感。庚帖: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的帖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三的母亲从城里回来后告诉三三城里女人是全念书的,立即就激发了三三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B.三三不让母亲把话说完就走了只是因为她要表达对母亲把她一个人留在家中看守碾坊的不满。

C.三三想和那碾坊,那些鱼,那些鸭子,以及那一匹花猫一起流去,表明三三的单纯和天真。

D.第5段划线句子表明三三在和母亲赌气,反映了三三既向往城市生活又舍不得母亲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讲述了少女情窦初开的故事。作者采用淡化情节、散文化的表达,既契合所讲述故事的特点,同时又增加了作品的诗意之美。

B.本文运用梦境展示主人公微妙心理。三三入梦时望到母亲头上的髻子,仿佛一个瘦人的脸中看到的瘦人就是她的意中人。

C.在梦中三三看到城里人用烟杆钓鱼,落水后头发缠在柳树根上。这些荒诞情节既符合梦境的特征,也体现了三三心理的日渐成熟。

D.本文通过清溪、水车、碾坊、鱼、鸭子等意象,营造了清新自然的氛围,不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反衬出都市生活的庸俗。

8.本文多次写到三三脸红的细节,请分析这一细节的用意。4分)

9.沈从文曾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定,以及对未来光明的向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3分)zmq

ABCDEFGHIJKLMN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探望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4分)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4分)

14.《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紫荆关

·尹耕

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

【注】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紫荆岭上,明代时与居庸、倒马全称内三关玄塞:长城之别称。斥堠:侦察之意,诗中指侦察兵。庙堂:指朝廷。戟门:原指权贵的官邸,诗中代指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的汉家,未必是指明廷,只是泛言汉族政权,这与唐代高适的《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的含义是不同的。

B.首联”“两字用得巧妙。字突出长城的重要性,字形象点明了当时紫荆关旌旗林立的情景。

C.颈联真实描绘了紫荆关的战争气象,战争氛围浓厚,层峦叠嶂,草木皆兵,在峰回路转之际,到处都埋伏着杀机。

D.前三联作者历数紫荆关的军事地位,备战行动,战争气氛,写得章法自然,层次历落,已尽得紫荆关之题旨。

16.有人评价从斥堠直通沙碛外戟门烟雨试春耕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用夸张手法表现周瑜指挥若定,战绩卓越。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当文武大臣争相效力时,就可以达到他所期望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中有着明显的中国玉璧元素,玉质温润且有光泽,深受国人喜爱,且被古代文人作为意象引人诗句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本题共2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迎春花先花后叶,枝呈四棱状,对节生小枝,一枝吐三叶,椭圆形,在寒风中打开色彩的广阔宇宙。一个地方,有一盏迎春花,是踏实的,笃定的,会有人间烟火味徐徐弥散。它像一个清爽的邻家女孩,以其素雅唤醒人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对卓尔不群的生命姿态的尊崇和效仿;它又像一个人的成长,这个人如果拥有单纯快乐的童年,他的人生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新鲜的绿叶,成就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我喜爱迎春的这份寂静安然,哪怕寒风凛冽,哪怕四野荒凉,它也把小小的花苞,开成太阳的形状。

迎春花开了,不几日就是立春。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懂得迎春的千般好,把立春的习俗命名为迎春,效仿古人云台诸将、瀛州学士之类,一路鼓乐喧天,迎句芒于东郊。句芒为春神,待抬运回城,远近之人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群聚而观,争掷五谷。杂沓的脚步,滚烫的呼吸,热情的喊叫,暖烘烘地炙烤着植物的枝条,空气的温度陡然升高,迎春花开得格外娇艳,梅花纷纷吐蕾舒瓣。

迎春是春天的草木神、生命神。迎春是大地之上生命盛开的仪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短句且句式整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几乎 A  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

AI绘画的迭代堪称 B 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美术竞赛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就斩获一等奖。该奖项的授予,( ① )。有人悲观地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展开;( ② ):AI模仿的其实是画风,它无法真正复现画作中的人类思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

回应这些争议,( ③ )。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创作而是拼接。目前来看,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它现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画师创作草图,并不能像人类画家一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长远角度来看,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 C  。例如,原来由原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而一名插画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这对原画师岗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AI也对许多从事机械性劳动与重复性工作的就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3分)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战国策》)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阿拉伯谚语)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如何,怎么处理好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