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是解开中西叙事学异同的关键。西方主要语言按照“日—月—年”的顺序表达时间,中国语言则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达时间。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返回中国人时间认知的原点。殷墟卜辞是以甲子纪日的,先纪日,再纪月,日在月先与西方今日同,年则没有明确记录。到了西周钟鼎彝器铭文,月逐渐移到日的前面,原来称为“祀”的年,置于铭文之末,其后逐渐改为“年”,置于月、日之前,渐成定制。在文献记载中,《春秋》已使用“年—月—日”的定制,《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中国历史自此有准确年份。二者大概可以作为中国有“年—月—日”时标顺序定制的一个标志。不了解这种时间整体性思维,就无法对中国叙事文学进行解读。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神话小说往往从盘古开辟、女娲补天写起,历史小说往往从夏、商、周历朝追述下来,首先建立一个时空整体性框架,之后再进入故事的主体部分。这与西方小说往往从一人一事一景写起大相径庭。这种整体性思维甚至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就以林琴南的翻译来说吧,司各特的《艾凡赫》被译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被译为《魔侠传》。因为在清末民初那个时代,把一个外国人名译为书名,这种个体性的思维是不符合数千年来中国人的习惯的,难以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同。唯有把它转换成整体性思维,在一个民族的、伦理的和人物类型的整体性框架中确定其位置,才不致令人不知所云。翻译的过程,乃是中西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西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通常是译者大费斟酌之处。进而言之,中国叙事文学到20世纪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其间,“贯通”是关键的一步。贯通,是在现代与古代对话的基础上,追求在现代意识基础上的融合与开创。比如时空错乱的叙事谋略,在古典文学中已经存在,钱钟书《管锥编》所论甚详:“时代错乱,亦有明知故为,以文游戏,弄笔成趣者。”如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孟玉芝道:‘我今日要学李太白斗酒百篇了。’尚红珠道:‘这位李太白不知何时人,向来却未听过。’”从古典叙事作品的这种游戏趣味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鲁迅《故事新编》中时空错乱的叙事谋略的历史因缘。鲁迅的《采薇》在嘲讽伯夷、叔齐之余,还要捎带上那个要“买路钱”的“华山大王小穷奇”,以及“上山去开了几句玩笑”的“阿金姐”。小说在叙述历史故事之余糅合了相当数量来自现实生活的角色和细节,从而造成了古今两个情节层面的相互干涉,形成了一种间离效果,把辛辣的讽刺蕴含在诙谐的变形画面之中。如此执着的现实批判精神,如此超越古典文学游戏笔墨的思想深度,自然与五四时代受外来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人生”的文学态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叙事文学,已经开始了中国神话与现代世界人类精神相融合的历史进程。在新时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充分现代化的叙事学体系必须携带着中国数千年的叙事经验和智慧,并以开放的姿态和开阔的视野与现代世界进行充实的、有深度的对话。1.(原创,理解重要概念)下列对“中国叙事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叙事学在西周之后形成了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表达时间的语言习惯。B.按照中国叙事学的特点,林琴南翻译以人名作书名的书,可以用人名也可以不用。C.中国叙事文学的转型,关键在“贯通”后追求现代意识上的融合与开创。D.现代叙事文学,与世界人类精神相融合,可暂不考虑本土传统,直接对话。2.(原创,理解重要概念)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小说先建立一个时空整体性框架,再进入故事的主体部分,属于整体性思维。B.西方小说往往从一人一事一景写起,把一个外国人名译为书名,这属于个体性的思维。C.时空错乱的叙事谋略,指在作品中叙述故事时,故意写出时代错乱,增添文字趣味。D.间离效果指在历史故事中不断地穿越,以此造成对古代情节的干涉效果。3.(原创,理解重要句子)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是解开中西叙事学异同的关键”这句话总起,直接点明了材料第1段的主要内容。B.“中西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通常是译者大费斟酌之处”一句鲜明地指出翻译者转换中西差异的紧要之处。C.“这位李太白不知何时人,向来却未听过”一句,表明尚红珠目不识丁,或者真的不知晓文学人物。D.“把辛辣的讽刺蕴含在诙谐的变形画面之中”一句,是由列举鲁迅作品事例后,分析得出的结论。4.(筛选整合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语言表达时间顺序与西方先有同后迥异,其定制标志可见于《春秋》与《史记》。B.讲述故事主体之前追述历史,建立一个时空整体性框架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叙事常态。C.将个体性思维转换成整体性思维是翻译的前提条件,否则译著难以被中国读者所接受。D.鲁迅小说能形成间离效果,原因之一在于其时空错乱的叙事造成了古今两个情节层面的相互干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