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论文7000字——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季读书网 11 0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7000字——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张

联系请复制+搜索|AFA99809

淘宝店名|五年经验 冲冲写作

 

小学高年级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有效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课下复习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地布置作业,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的质量是教师一直探寻的内容。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数学教师存在作业的布置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课后作业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本文聚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力图帮助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提高课后作业布置的水平,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小学数学;作业布置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3.1 课后作业设计能力不足

3.1.1 布置形式单一

当前,一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课后作业的理解不是很透彻,目的不明确,在选取课外作业的内容时,也有一些盲目。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从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的形式来看,计算类的作业占了大部分,教师通常会选择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形式趋于单一并存在作业量不均衡的现象。教师一般在课程结束时布置数学作业,也有部分教师会提前把作业设计好,但是数学作业每天的形式呈单一性特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2] 

3.1.2 缺乏作业创新意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延伸,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预习知识、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又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但笔者通过观察及访谈发现,大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源自于教材之后的即时习题,或者是学校统一订购的教辅材料,这些作业模式固化,传统作业观现象严重[3]。大部分数学教师的作业布置仍以课本为主,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的是统一性和规定性,但小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不足,教师对课后作业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划,思维方式也不够新颖。长此以往,教师布置枯燥乏味的家庭作业,很容易让高年级小学生感到压力大,从而导致低效,压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易使高年级小学生的思想变得僵硬,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传统思想的作业容易变成妨碍他们发展的一道高墙。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缺乏创新思想的作业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

3.1.3 缺少趣味性

人对有趣的事物都是充满兴趣的,也能集中自身的注意力积极融入其中;但相反,若是所接触到的事物是枯燥的、单调的,则很容易由内心产生抗拒甚至是抵触的心理。作业对于学生们同样也是如此。笔者在观察中发现每当数学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较为有趣、能吸引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第二天上交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效果就会很好,但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布置只是让学生们做课后练习题或者做数学试卷,知识性、练习性较强,缺少趣味性,学生积极性大大降低,所完成的数学作业出错的情况往往会增多,作业完成的效果不容乐观。

3.2 课后作业布置不合理

3.2.1 数量过大

“”背景下,要求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小学生的负担仍没有大幅度下降趋势,低效耗时的作业使得学生疲于应付[4]。通过对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调查来看,普遍存在数学课后作业题量大、难度高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多以题海形式出现,计算任务多、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对这样不科学的课后作业并不感兴趣[5]。过多的课后作业挤占了有限的课后时间,这样也许会在短期内提高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的发展,如果课后作业太多,可能会使高年级的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2.2 课后作业布置不及时

作业布置是高年级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对课堂在时间上的一种延伸,而且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回顾、强化与提高[6]。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特性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对数学课后作业进行合理、高效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师对作业布置的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业布置依然存在着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新知识,有些同学掌握的很好,但有一部分同学可能还需要巩固,然而这个时候有些教师却没有及时的布置有关今天所学知识的课后作业,缺少及时的练习,高年级小学生就会忽略掉对该部分的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就易导致学生不管是学习哪一部分的知识都是模棱两可,课上学的明白,课下不加以巩固练习最后掌握效果不佳。

3.3 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1 忽视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并具体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作业布置应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为学生布置层次化作业,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符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从而推动学生取得进步,这也让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7]。但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主要存在整齐划一,一刀切的现象。有些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管是对学困生,还是对高水平的同学,都采取同样的方式要求其完成家庭作业。这种“一刀切”式的家庭作业,忽视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学困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使一些高年级小学生对家庭作业敷衍了事。这无疑对各种层次学生的发展不利,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两极化现象。

3.3.2 作业布置缺少针对性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的教学不仅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因此,教学生如何做对一道题不如培养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具备解题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阶段打好基础的目的[8]。然而,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上,缺少针对性,少数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方式上有考虑差异性,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难度太大,学生就会出现心理波动,打击学习自信心。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虽然可以完成,但难以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基础不牢、学习能力有限的学困生就无法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课后作业并不只有书面形式,其他的形式还有很多,只局限于书面形式,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做题而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其之后的学习也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

4 完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布置的策略

4.1 提升教师课后作业设计能力

4.1.1 丰富作业形式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去完成习题,那么这无疑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因此,教师应当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设计出能体现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作业,不以知识为唯一目标,鼓励高年级小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课后作业的目的具有开放性,不再将学习内容作为单一的标准,而是要激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进行培养。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实课外作业的形式。首先,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源。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要改变原来一成不变、单调乏味的现象。要在课外作业选题上进行创新,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作业形式多元化,不断丰富,从而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要减少作业量,采用“举一反三”的新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进行奖励,并在奖励的同时,给出具体的评价。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后作业活动并发布给学生,体现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9]。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选题的新意。新型的题型可以让高年级小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1.2 提升教师作业创新意识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加大对创意作业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优化[10]。课外作业的形式不仅是纸面上的(课本上的),而且也包含老师安排的“思考”任务,这与课本上的习题内容不同,老师们自己出的问题往往带有创造性思维,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计算,这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后,老师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注意观察周围的大小物体,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剪纸(卡纸)来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于性格比较乐观、活跃的学生而言,这种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作业可能就不再只是一个关于作业的概念了,它更像是一种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4.1.3 增加趣味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天生具有好奇心,而传统课后作业单一的计算内容和枯燥的刷题形式都不利于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容易对完成数学作业,产生应付心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界的督促与强调下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若他们内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其学习效果通常也有可能不是特别理想[11]。为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须想方设法激发与调动起学生们内心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知识。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有学生自己感觉到了做作业的趣味,他们才能不依赖于他人的监督而自己主动完成作业,并切实借助作业复习知识、梳理知识。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启迪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12]。例如,高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完《骰一骰》之后,可以适当的布置相应课后作业,但课后作业也并非只是书本上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面,和家长用骰子或者是硬币来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和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数学课后作业当中,帮助其子女更好的完成课后作业[13]。家长对学生数学课后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所以,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家长适当地参与数学课后作业。

4.2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4.2.1 做到量的合理性

课后作业是学生们学习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已经充分表明了,有效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在课下复习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可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15]。也正因为如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的质量。

让高年级小学生不带有抱怨、抵触的心态,是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的首要步骤,而巨大的作业量往往是导致学生产生抱怨心态和负面心态的根源,因此,要想高效地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外作业的布置,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确定量的问题。作业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量也不能太少,不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对于高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掌握好数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取其精髓,弃其糟粕”,要选择一些问题让同学们来做,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课程结束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先将书上基础的计算题完成(通常为课后习题第一、第二题),在与答案进行比对后,再去做练习册上的应用题,并尽可能地涉及多个类型的题目。每个题型只要2-3道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对题型的认识范围,增加对题型的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做题的热情,而且还能够使高年级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2.2 及时布置课后作业

及时地布置课后作业是十分关键的,及时的课后作业布置适应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控力不足”的特点,让学生及时把课堂知识所学转化为自身的能力[16]。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作业布置,才能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解答中,达到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通过及时的作业练习,真正达到课堂教学、教材内容与课后巩固三者的有机统一[17]。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位置》的教学中,首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位置”这一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其次及时布置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作业,今天所学习的是《位置》这一课,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习题以及练习册,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把自己在班级里面的座位用数对表示出来,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提示电影院的座位),以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延伸。最后要将及时性的概念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及时巩固练习。

4.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3.1 重视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

有效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在课下复习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可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18]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为此,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就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分层教学,即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教学策略,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上。

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分层次、分难度地布置课外作业,这样才可以将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特点都考虑进去,同时也能照顾到每一名同学,从根源上解决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平衡的问题。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让作业符合每个学生的要求[19]。学生可以按照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来自主地选择具有不同难度的作业。比如:练习一是最基础的练习,适合基础较弱,对这一节内容还没有彻底掌握的学生。练习二是较为灵活的,时基本公式变形后的练习,适合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并且能够很好地吸收和掌握这一节知识的同学。练习三是对易出错和提高创意后的练习,这类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对其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课程完全掌握。数学教师设置三个级别,有难度之分的习题,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进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4.3.2 注重作业布置针对性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内容,并且要适合不同思维水平、能力水平的同学。对于高年级数学老师来说,要根据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并设计作业题目。与此同时,在作业的数目上要有灵活性,不要进行一刀切。让高年级的同学有可以自由选择的机会,帮助学困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中等生加强对基础技术的掌握,帮助学优生进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因材施教[20]

相同的教师,在相同的教室、相同的环境中,对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有差异。面对这种情况,高年级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清楚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有区别的作业,能够真正的照顾到每一个人。例如,在《简易方程》教学中,要掌握每位同学的大致情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基本计算题目,再加上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目。如果是有较好的接受能力的同学,那么就可以在设置简单的题目的同时,增加一些逻辑上与以前相比更加复杂的应用题目,或是一些附加题。在完成了作业之后,教师通过批改,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看看哪些学生的成绩比较好,哪些学生的成绩有待提高。对那些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多加关怀,多加激励与指导,布置作业时有所侧重,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始终有自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