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一年高考的日子了,仔细一想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到今年刚好10周年了。这十年是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感动的历程。见证了孩子怎样学会独立思考,具备独立精神,并且怎样践行真正独立的过程。从他进入高三时,就自觉把微信删掉开始,就知道他已经学会了自律和自制,那一刻心里非常欣慰,既为他的成长,也为自己曾经的付出。养育一个孩子就是总在纠结和感动中不断切换,不断被考验着耐心和毅力的过程。那天孩子们去观看了一部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是一部把观众带回遥远却熟悉的童年的作品。这部充满灵气的电影讲述了小学生朱同在一天之中经历的琐事。电影也没有为主角设置一个明确的主要任务,但能让观众也和朱同一起,在学校无处不在的推动力下,与他的老师和同学们打交道,度过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一天,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不知不觉走失的童年。
这种儿童视角的新鲜感和冲击力是极强的,特别是对于银幕前的大人们,它让人们回想起这个世界在自己眼中曾经是多么五彩斑斓,在幻想的大难临头的时候:要是老师突然被抓走了就好了?要是那些让人讨厌的老师都不在了,那该多好呀!两个孩子看完电影后感受各不相同,儿子说那是一部有趣的影片,带他回到梦幻的童年,媳妇儿说,她没有那么充满想象力梦幻的童年,更像影片中那个听话,懂事的好同学,但是比较无趣。记得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被不同的老师投诉过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上课时会有时看着窗外出神,脸上笑眯眯的,看起来在想着什么欢乐的事情,看起来很享受的样子。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并不觉得多严重,这不就是孩子本来就应该有的天性嘛,向往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吗?当然每次老师投诉时,自己还是很配合表示会回家严肃处理的。不过每次都在笑声中把这个问题抛之脑后。毕竟孩子的欢乐才是珍贵的,偶尔上课走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许多老师家长总会不自觉地以为孩子不能浪费时间,不能学习走神,必须做一个分秒必争的学习工具人。这其实是不现实也难以实现的。人是有丰富情感想法的高等动物,不可能达到这种绝对理性的状态。作为家长和老师自己也做不到的,但是却总是要求他们的孩子和学生必须做到。说真的,老师们对儿子的投诉,在自己看来,根本没有问题。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一点乐趣,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无论他想的是什么,总之是快乐的事情,那就足够了。永远珍惜孩子那些童趣,童乐,那是可以陪伴他一生的美好时光。所以看电影后,他重温了童年的梦想和快乐,快乐又是加倍了,多好。十年前,他的高考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很焦虑的事情,高三也算努力了一把,也算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这件事,这也就足够了,人的能力有高低,但是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就像对待玩游戏这个问题一样,就是要高考了也可以偶尔玩一下游戏,放松一下,而不是如临大敌,脸色苦惨。人生的考试多着呢,高考仅仅是其中的一次。无论考得怎样,未来仍然有很多的考试等着。
此刻回首十年前,孩子的高考前夕。自己仅仅是为他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学习。至于他用什么方法,解什么题,那都是他自己选择。没有一个孩子会想要考砸的,他们都会尽力去冲刺,去努力的。作为父母,除了祝福,做好三餐,也不需要做什么了。还记得高考前一天的下午,孩子在餐厅学习,突然看到窗外有一只很特别的蝴蝶停在窗边,很久很久都没有飞走。而那一刻,自己和孩子心里是有一点特别的意味,特别的感受。不需要说什么,也有一种默契,一种相同的认知,更愿意认为那是家里长辈的化身,一种安静的祝福和期待。高考,孩子平稳发挥,考到不错的大学,尽管不是一流的,但是仍然让做父母的感到骄傲和满意。孩子的任何进步都是他努力的结果,父母的鼓励和理解只会让他变得更好,这是自己一直笃信的信念。十年了,孩子以优秀的成绩取得学士学位,同时也考研成功,继续深造三年。硕士毕业后如愿考到体制内工作,转眼也工作快三年了。十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成长,渐渐成熟的一段时间,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渐渐变老的过程。可喜的是,孩子成长得好,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老了也是开心。
今天刚好是芒种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在这一种一收之间,也蕴含着人生的智慧与真谛。再在每一个耕种的季节,都种下自己的种子,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和自己的收获欣喜相逢。再过三十几个小时,就要高考了,希望考生们怀揣梦想,超常发挥,考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无论成绩如何,都是父母心头最爱的孩子。无论任何时候,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青春时光,都有美好记忆,都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能量,支撑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他们回首往事时,有父母的殷切期望,更有父母充满爱的目光。有老师在教诲和指导,更有老师无私传授的知识,经验,还有关怀的眼神。这些成长路上的一盏盏灯火,一定能照亮他们的人生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