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遵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注重游戏的独特价值和幼儿的亲身体验,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这是因为,儿童时期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启蒙认知的时期。不过,许多父母都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早地习惯小学生活,但幼儿园小学化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它对孩子的伤害要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有什么?以及孩子在幼儿园能获得什么?做为家长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教科书知识,它强调向幼儿机械地 “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小学化”的危害
1.压抑天性剥夺快乐
幼儿教育应是顺应天性的,但"小学化"教育实质上就是用大人的世界来干涉孩子的世界,用大人的意志来压制孩子的本性。这不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制约了他们的成长,也剥夺了他们原本应该拥有的快乐。
2.造成孩子厌学情绪
3-6岁幼儿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的段,这一阶段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过早固化学习和死记硬背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3.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小学化”的教育,违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提前把小学的内容灌输给孩子,幼儿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无异于拔苗助长,百害无一利。
4.损害幼儿心理健康
小学化灌输式的教学会抑制幼儿爱游戏、爱探究的天性,限制他们的活动时间,使得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观念、独立生活能力等得不到发展。在生活中,忽略幼儿游戏的天性,创新的精神也都得不到培养。
孩子在幼儿园的收获
运动
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拥有健康,运动可以愉悦心情、收获自信。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身体的灵活协调性,培养幼儿专注、坚持、合作、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
生活
良好的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探索
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社会中进行探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文创
幼儿通过多元的游戏活动,展开想象力、探究力、创造力,用艺术的语言,创作生动的、形象的、健康的艺术作品,以此培养幼儿感知、发现、体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高幼儿审美素养。
家长应该怎么做?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获得更多的尊重,每个孩子都具有差异性,父母不仅要认识到其发展特点与规律,更要遵循幼儿正常的发展特征,建立平等的家幼关系,常与幼儿互动交流,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要多与幼儿进行互动,以充分的陪伴做好引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期是孩子认知、性格和习惯养成非常重要的时期,“去小学化”很适合孩子发展特征,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家长需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去适应和引导。
开拓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
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是儿童开始接触社会、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重要教育阶段,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生活体验与实践,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意识,丰富生活常识,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开阔视野,磨砺意志,引导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发挥榜样作用
作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阅读习惯等方面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
请不要再为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也不要盲目追求世俗定义的“成功”。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陪伴孩子,引导他们成为普通而幸福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深深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