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词语的格式
1、ABB:水汪汪、白茫茫、黑黝黝、红彤彤、热乎乎
2、ABAB:讨论讨论、商量商量、说道说道、研究研究、活动活动
3、ABCC:神采奕奕、文质彬彬、白发苍苍、想入非非、无所事事
4、AABC: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5、AABB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大大小小
这种词语的格式,有时候也会考,每种积累一些也就够了。
六、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一个重点。小学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标点符号,是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分号、顿号、破折号、书名号、省略号等。
首先要分辨清楚这些不同的标点符号。其次,就是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单一,比如逗号、句号、书名号、冒号、顿号等。有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可能不止一个,这就是考察重点,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这是重点的考察对象。
(1)引号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二是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三是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需要标示。
(2)省略号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①表示说话的断续。例如:"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
②表示列举的省略。例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
③表示说话的中断。例如:"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 (鲁迅《祝福》)
④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例如:"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⑤表示引文的省略。
(3)破折号的用法非常多,但是前面四种是最经常考察的。
①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②表示话题的转变。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表示声音的延长。
⑤表示引出下文。
⑥表示总结上文。
⑦用在副标题的前面。
⑧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以上三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要很娴熟的掌握它们的用法。
七、修辞
修辞,就是对词语和句子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直白地说,修辞就是词句的化妆,让词句更美,更形象生动。修辞是写文章的必备神器,一篇文章,如果全然没有修辞,是很枯燥乏味的。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等。前面四种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娴熟掌握的。怎样才算娴熟掌握呢?有两个方面。首先,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知道用这些修辞手法,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一点掌握得好,对于完成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有直接的帮助。其次,要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会运用才会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美。这两点,哪一点达不到,都会体现在语文成绩上,这是显然的。
下面,介绍一下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如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比如:“小狗伸了一个懒腰”、“鸣蝉在树叶里吟唱”等。
拟人的手法主要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
三、排比。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中: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的手法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夸张。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这几种一定要好好掌握。
五、对偶。古诗词里面最多,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偶的作用——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六、反复。比如“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反复的作用——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七、设问。比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设问是自问自答。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八、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比如“你难道不知道你父母担心你吗?”
反问的作用——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相关链接:
暑假课程咨询可以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