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考生和家长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神经往往处于紧绷状态,一有风吹草动便会一触即发。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考前超过八成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可见,“高考焦虑”在家长身上也普遍存在。
家长们的焦虑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具有传染性,家长的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如果家长时常表现出焦虑或紧张,孩子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相反,如果家长情绪稳定,孩子更容易保持冷静和专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准考生们营造积极、正向、健康、和谐的家庭情绪氛围。

如
何
做情绪稳定的陪考者

觉察情绪,关爱自己
俗话说,“关心则乱”,家长在陪伴孩子之前,首先需要主动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感受到自身的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关注自己的呼吸,平稳自己的心态,用更加平和的状态去面对孩子,以免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创设环境,静心陪考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孩子面对挑战的铠甲。中高考前,家庭可以减少安排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家庭成员之间应避免冲突,切忌在备考期间吵架、乱发脾气,为孩子营造专注、安心和舒适的复习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心无旁骛,放手去搏。
适当关注,相处有度
出于对考试的重视,有的家长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关心。比如停止工作,安心陪考,总是谈论和考试、学习相关的事情,再比如整天围着孩子转,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或者和孩子交流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当家长出现这些状况时,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进行调整,避免把自己的压力传递给孩子,给孩子带来压抑和烦躁的情绪。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之余,陪孩子散步、打球等,帮助孩子缓解备考压力,为复习注入新的活力。

用心倾听,正向反馈
备考期间,相比考试成绩,家长更需要关注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有倾诉的欲望时,家长及时给予支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情,少说教,多给孩子鼓励和积极反馈。比如当孩子抱怨压力大等情绪时,如果家长回应孩子“不要有压力”,其实是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可以尝试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焦虑,如“有压力是正常的”,让问题正常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
后勤保障,如常生活。
为了不让营养拉了考试的后腿,在冲刺备考阶段,有些家长会绞尽脑汁给孩子加强营养进补。但每个孩子的肠胃适应能力不同,父母的“疼爱”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建议家长用平常心看待中高考,饮食、作息不做太多刻意的变动,以不变应万变,让准考生们的生活节奏与往常保持一致。
考
前
家长该说的和不该说的话

1.不说贬低的话
“我们对你要求不高,你能考多少是多少!”
这样的语言会浇灭孩子备考的热情
可以改为

2.不说抱怨的话
“你专心考试,考完我们就解脱了!”
这样的话会加大孩子的压力
不妨改为


3.不说扫兴的话
“考不好也没关系,大不了复读再考!”
考前尽量鼓励孩子
比如

4.不说否定的话
“没什么大不了的,考试时别紧张!”
这只会强化孩子的紧张情绪
可以改为


5.不说比较的话
“最后一哆嗦了,你可不能比某某差啊!”
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自我否定
可以改为

6.不说提条件的话
“考好了,想去哪玩都行!”
奖励语言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
可以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