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温馨陪伴
1.督促、提醒要适度
高考期间,家有考生的生活总是绕不开“学习”这个话题。很多家长三句不离考试,三句不离学习,以此督促孩子抓紧时间,提醒孩子不要疏忽大意。家长们可知道,孩子已经历了一天紧张而繁重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他们特别需要其他的新鲜感受。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轻松的交流氛围,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就少说,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要说。
不主动说,不主动谈论,不等于不说、不谈论,而是要适时、适度。适时是指在孩子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在传递理解中切入,如:最近在学校怎么样?最近感受怎么样?最近是不是很累?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
适度是指不唠叨不休。一件事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重复越多,负作用越大。中学生最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本来孩子的心情就烦躁、郁闷,父母的唠叨只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引发亲子冲突。
2.家庭和睦是最好的陪伴
考生高考阶段,最需要的是父母心灵的陪伴。心灵的陪伴主要就是家庭其乐融融,父母关爱孩子。
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在家谈论工作中的不快,不谈社会的阴暗面,不因家庭琐事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有家长说,我和孩子说了我和他爸之间的事是大人的事,不用他管,他只要安心学习就行了。这话看似合理,仔细想想,有谁能做到?父母在吵闹打仗,孩子能漠然置之,安心学习吗?
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笑声。家长开朗、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孩子的焦虑,提升孩子的精气神。吃饭是一家团聚的不多的机会之一,多利用这一时间,多讲些有趣的事情,活跃家庭气氛。切忌在吃饭的时候又唠叨学习,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消化。找适当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散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和睦亲切的家庭氛围,使人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可以很好地疏解一天的紧张和疲劳。
当孩子情绪状态不好时,要冷处理。不要强行给孩子讲道理,更不要说“有什么可烦的”之类的话。
孩子学习枯燥繁重,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父母要尽可能减少应酬,多关心、陪伴孩子。这种关心、陪伴,不是做的、说的、问的都离不开考试、学习,如,“多吃点儿,大脑有营养才能学好”“多穿点,感冒了影响学习”“今天在学校里学得怎么样”,这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关心的是我的学习,不是我。这种关心、陪伴是,当孩子痛苦时,你默默地守候在他身边,抱着他;孩子向你倾诉时,你耐心地听着,感受他的心声;当孩子兴高采烈和你谈天说地时,你和他共感快乐。心灵上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和支持。
3.良好的沟通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虽然可能家长和孩子所想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甚至有时大相径庭,误解、冲突、口角便随之产生。父母希望孩子一分一秒不松懈,孩子则希望哪怕是有一分一秒的自由空间;父母想看到孩子精神饱满,孩子想对父母说声“好累”;父母想听孩子说,“下次能得几分”,而孩子想听父母说,“只要你尽力了,考几分并不重要”。
这时候,孩子希望有人听听自己心里的焦躁、烦恼、学习的困难,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与爱好,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零碎的小事。家长要多扮演倾听者,少说话。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习惯性地、不耐烦地打断孩子而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
4.化担心为祝福,学会正向暗示
试想这样的情况,当小孩端着汤往桌边走时,如果父母很担心地说“别洒了!”结果十之八九会洒掉;如果父母换成:“宝贝儿,端平,你可以的!”孩子大概率真的能做到。中高考前,很多父母紧张焦虑的根源无外乎担心孩子考不好。我们需要学会化担心为祝福。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这样一种方法:十指空心,放在头部两侧,轻敲耳朵。我们做动作的同时对自己说,我家某某同学在考场上是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的,将所有希望孩子拥有的好状态都“敲”进去,这样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强化,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5.饮食作息如常,留下“十米”空间
不少父母在最后冲刺阶段,总想再多做一些,往往“用力过猛”。其实中高考无非是一年365天里平常的几天,稍加重视就可以。
亲爱的家长们,愿我们一起努力,调整心态,温馨陪伴,做孩子们爱的港湾,坚强的后盾!冲刺阶段切勿盯得太紧,让我们退后“十米”陪伴孩子顺利走过中高考这一站,未来积极面对人生每一段。
本文转自:临沂凤凰实验学校
编辑:小爱 审核: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