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对物态变化的考查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分值在1~3分。有些地区还会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晶体熔化、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分值较高,学生应加以重视。本专题考查的考点主要有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本章物态变化的试题历年的得分率都比较高,知识点容易掌握。由于本章的各个考点和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需要灵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在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命题点 | 命题方式 | 考查热度 |
温度和温度计 | 常出现在填空题、实验题中。主要考查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使用、读数,以及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读数和构造 | ✮✮✮✮✮ |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 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中。一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辨析是哪种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 | ✮✮✮✮✮ |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选择题一般是给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像,根据图像信息选择合适的选项。实验题考查的内容灵活,包括器材的作用、实验的操作要求、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 ✮✮✮ |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 常出现在选择题、实验题中。选择题一般是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像,根据图像信息选择合适的选项。实验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内容灵活,包括器材的作用、实验的操作要求、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 ✮✮✮ |
物态变化为中考必考内容,除了实验题容易丢分外,其他题型得分率较高。物态变化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各地关于物态变化的考题一般是以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为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最近几年,各地学考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都重视起来了,很多地区都会结合古诗词、俗语、古代科学技术和“二十四节气”等综合考查。另外,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考查也常在跨学科实验中出现。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考点一、温度
1.温度
(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
(1)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会认:认识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会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若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量程,则温度计会被胀破;若被测温度过低,则温度计测不出来;
③会拿:要拿温度计的上部,不能用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④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⑤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⑥会记:记录数值+单位,注意正负问题。
3.体温计
(1)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2)体温计有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先用力甩几下。
要点提示:
1.0℃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00℃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仰视偏小,俯视偏大,正确读数为平视。
3.在读取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计是零上还是零下,若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温度计示数越来越大,则是零上;若数字越来越小,则是零下。
4.体温计在使用前不用力甩,体温计的示数不变或上升。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方式 | 物态变化 | 吸、放热情况 |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熔化 | 固态→液态 | 吸热 | 冰雪融化、糖变成糖水等 |
凝固 | 液态→固态 | 放热 | 河水结冰、糖水变成糖画等 |
2.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晶体有确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 非晶体 | |
举例 | 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 石蜡、玻璃、松香、沥青等 |
定义 |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
熔化(凝固)条件 |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放)热 | 持续吸(放)热 |
熔化图像 | ||
凝固图像 | ||
特点 | 熔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 熔化(凝固)时,温度一直变化 |
要点提示:
1.晶体的熔化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晶体处于熔点状态下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都是吸热过程,凝固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方式 | 物态变化 | 吸、放热情况 |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汽化 | 液态→气态 | 吸热 | 夏天湿衣服变干、撒在地上的水变干 |
液化 | 气态→液态 | 放热 | 冒“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眼镜起雾、露水等 |
2.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3)特点: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持续吸热。
(5)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液化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②压缩气体的体积。
要点提示: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 沸腾 | ||
不同点 | 发生部位 |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
温度条件 | 任何温度 | 达到沸点 | |
剧烈程度 | 缓慢 | 剧烈 | |
影响因素 |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速 | 供热快慢、液面上方气压 | |
温度变化 |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周围的温度下降 |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
相同点 |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
2.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它们几乎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关于液化形成的水出现在玻璃的哪一侧的问题,主要判断哪一侧温度更高,液化形成的水就在温度高的那一侧。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方式 | 物态变化 | 吸、放热情况 | 共同点 |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升华 | 固态→气态 | 吸热 | 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 樟脑丸变小,东北冬天冰雕变小等 |
凝华 | 气态→固态 | 放热 | 雾凇、霜、玻璃上的冰花等 |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的三态相互转化图
考点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带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等。
2.实验步骤
(1)依次固定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
(2)实验前将固体粉碎,采用水浴法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液体出现,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3.图像和结论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处于固液共存态,但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要点提示:
1.实验器材的组装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将固体粉碎,采用水浴法加热,并不断搅拌的作用: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3.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不能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试管中的加热物质要完全浸没在水中;
4.烧杯口冒出的“白气”、试管和烧杯壁产生的水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5.熔化前后图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物质熔化前后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考点六、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特点
1.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带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停表等。
2.实验步骤
(1)按照顺序组装实验器材;
(2)将适量温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温度到80℃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3)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3.图像和结论
(1)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沸腾前有少量的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
要点提示:
1.带小孔的硬纸板,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小孔为了保持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水中,但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
3.撤去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石棉网吸热;
4.水正在沸腾时撤去酒精灯,稍等一会儿,水不再沸腾了,原因是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5.水沸腾时烧杯口处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测出的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7.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初温较高的水,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等。
1.(2023·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
2.(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3.(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4.(2023·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5.(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6.(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 热,雪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7.(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
8.(2023·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不少谚语、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
9.(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高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减慢水的蒸发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10.(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液化现象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湿衣服被晒干是升华现象
11.(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山上的“白雾”
B. 铜水铸造青铜器
C. 深冬树枝上的“霜”
D. 冰正在减少
12.(2023·西藏·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3.(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14.(2023·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
C.丙图中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冰升华放热
D.丁图中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固化放热
15.(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
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16.(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
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t盐水/℃ | 32 | 50 | 65 | 79 | 89 | 98 | 99.8 | 99.8 | 99.8 |
t水/℃ | 32 | 48 | 62 | 75 | 84 | 92 | 98 | 99.3 | 99.3 |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 ℃。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你赞同谁的观点? ;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 ;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
1.(2024·安徽安庆·一模)2024年春节期间安庆市多地出现极端天气,下起了冻雨和霰(xiàn),给人们出行造成不小的困难。其中霰是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小冰粒,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的主要成分是氯乙烷。使用时对准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氮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同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2024年年初西北普降大雪,银装素裹别有风景,但是路面结冰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环卫工人在路面撤一些工业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快冰的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 (选填“高”或“低”),同时因为该物态变化过程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得外界环境越发寒冷。
4.(2024·广东珠海·一模)神奇的金属“镓”,熔点只有28℃,如图所示,将其托在手心里它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由此可知,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2024·湖北·一模)今年2月初,我省部分地区经历了一场冻雨加暴雪的天气灾害。冬末春初时,有时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电杆等物体上,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冻雨”。冻雨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树枝,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塌。冻雨“滴水成冰”本质上是一种 现象,雪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 现象。(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6.(2024·河南周口·一模)2024年春节,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正月初一小明和家人走进了郑州龙湖金融岛的大象庙会。在演出现场看到了非遗表演打铁花(如图所示),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场景蔚为壮观。其中打到空中的铁汁温度应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铁的熔点。“铁花”在空中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2024·河南安阳·模拟预测)2024年2月4日临近春节,湖北省武汉等地下了一场罕见的冻雨,地面温度比较低,迅速结冰越积越厚,让大量赶回过春节的车辆滞留高速,形成漂亮的雾凇,南方冻雨主要是 形成,而北方雾凇主要是 形成。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为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到温暖的空气 成小水滴,小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以上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2024·广东阳江·一模)如题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高温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
9.(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某中学开展了《我进厨房》课后实践活动,小红在家煮菜时提起锅盖,发现锅盖有水流下( )
A.先熔化后汽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液化
10.(2024·陕西榆林·三模)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景观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白雾弥漫 D.霜满枝头
11.(2024·江苏徐州·一模)夏天,一罐易拉罐饮料在冰箱中被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即使马上用干毛巾擦,一会儿又变湿。这是发生了( )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2.(2024·广东珠海·一模)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河水结冰——凝固 B.积水干涸——升华 C.草叶披霜——液化 D.大雾弥漫——汽化
13.(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下列对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哈尔滨的冰雕也会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
B.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出现是凝固现象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熔化了
D.冬季人们对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1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四个节气对应的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惊蛰—冰化水 B.清明—雨纷飞 C.立秋—露珠凝 D.立冬—霜来降
15.(2024·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6.(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叶子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中,清晨河面白雾是液化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晾晒湿的衣服是升华现象
17.(2024·辽宁锦州·一模)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某物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
(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错误写 ;
(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该物体是 ;
(3)图乙中,则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环境中水的沸点为95℃,说明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8.(2024·湖北宜昌·一模)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第分钟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做完熔化实验后,小明想起严冬时路面结冰,道路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使冰熔化,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凝固过程中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从图丙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如图乙所示,AB段与CD段的加热时间相同,由此可计算出冰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
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性质制成的。如图中读数, (选填“A”“B”或“C”)方法是正确的,示数为 ℃。
2.请在下图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中“”表示组成物质的分子)
3.冬天,我们将热水灌入热水袋来取暖,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点:夏天,在地上洒水感觉凉快,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4.《大寒吟》中写道:“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冻银床”是露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5.小华用加热器将质量为500g的冰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物质在第2分钟的内能 第8分钟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物质在A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 J。[水的比热容为]
6.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耕文化和自然规律的变化,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霜降”相对应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7.中国古诗词和生活中的俗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瑞雪兆丰年”中“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的过程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C.“露似真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中“汗”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冬天,小刘一家人驾车外出,小华发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热空调除雾功能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C.热空调加热玻璃可有效防止起雾
D.热空调加热车内水蒸气可有效防止起雾
9.如图是“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
B.在t=6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实验过程物质吸热持续了16min
10.小明班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调整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组继续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C | 90 | 92 | 94 | 97 | 98 | 98 | 98 | 98 | |
现象 | 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第5分钟开始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则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
(5)小明又改用烧瓶进行了实验,他在烧瓶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小明看到水不再沸腾;然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又重新沸腾,水重新沸腾的原因是 。
致各位读者:最近微信官方改变了公众号推送规则,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时刻共享网的推送,你可以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中。
温馨提示:《时刻共享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