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考作⽂6
⽣命过往的故事与风景
时光⾏⾛,初夏时节,天⽓会有⼀些激烈的变化,还会有些风⾬交加。历练成长,迎接未来,这就是⼀个成长的世界。
⼈⽣在路上,也是如此,每个⼈都历练着情怀,经历着得失,展望着前⽅。每个⼈都要经过⽣命向前的历练,需要内⼼的昂扬,需要内⼼的致敬,需要内⼼的温柔,需要内⼼信念的强⼤,去看那⽚未知的风景。
⽣活免不了得得失失,冷暖炎凉,⾏⾛其间的时候,不是挑剔世态多么曲折,⽽是要保持⼀份清醒,远离抱怨,凝神聚⽓,⽤智慧去引领⽣活,去转化它的缺憾和错失。
不挑剔⼈间百态的诸多不是,也不在得失中迷失沉沦,⽽是化解⾃我内⼼的分别和对⽴,活出对⽣活的⼀种阳光⼼态,积极出发。
对⽣活有⼀个坚定的态度,才能有更好的⼈⽣把握,不是⼩聪明,⽽是⼀种⼤智慧,⽽是⼀种化解得失的能⼒,⽽是指引未来光明的象征。
能于内⼼纷扰的时候,⽤⾃⼰的⼼态去产⽣⼀种内⼼情怀的统⼀,产⽣⽣活的智慧。所有的故事是成就内⼼的品格和情怀,所有的遭遇是辅助于⽣命的光阴和⾃⼰经过的感知,我们叫做觉醒。
得与失之间,舍与得之间,让它回归内⼼的安宁、平静与祥和。⼈⽣⼀场,⾛的是世态炎凉,看的是⼈情凉薄,经⼀事,长⼀智,所有的智慧就是在这⼈与事之间磨练,擦亮,闪光,能付出忍耐是福,能消除烦恼是慧,福慧双增。
在这是⾮得失当中,不迷茫,不忐忑,不紧张,不缺失,真正地完成⾃我的更新,能够更多的回归内⼼世界的⾃省功夫,化解得失,安顿取舍,回归安宁,成为⾃我内⼼世界的⼀种安稳和平衡。
⾛出⼀份笑⽽不语的荣光青春,终将会强⼤,终将会发现,终将会觉醒,⼒量越来越强,泪⽔越来越少,希望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渺茫。让脆弱去逃亡,让那些曾经的不安、崩溃、迷失和那些绝望,在青春的⼒量⾯前⽆处可遁,化为乌有。
愿⽣活光明,愿⽣活有⼒量,愿经过的时光带⾛那些曾经的烦忧,让⾃⼰在⽣命时光这份锻炼中⾃我强⼤,不被外界所影响,欢喜接纳,柔软改变。迎接世态炎凉,对应万般得失,成为⾃⼰内⼼的⼀种⽣活的智慧与明亮。
浙江卷⾼考作⽂7
最好的时代
得与失可以是个⼈功名利禄的得与失,可以是家国天下的得与失,也可以是理想净⼟和现实世界的得与失……当我们把得与失赋予不同的内涵时,就会看清不同选择的不同意义。
如果得与失仅仅事关个⼈的功名利禄,那暂时的得到与失去远远谈不上是终点。若把它们看成终点,取得⼩⼩成绩时,得意忘形,暂时失去时,妄⾃菲薄,这便是汲汲营营,患得患失的⼈⽣。
只在乎个⼈利益的得与失,不在乎⼭河破碎,不在乎卖国求荣,甚⾄还会出现⽯敬瑭、秦桧、吴三桂……在这些遗臭万年的⼈眼中,民族利益不过尔尔,只有个⼈利益的得失是终点。
如果把得与失赋予了更为辽阔的内涵,上升到民族⼤义的程度。那么失去家国天下是就是最⼤的失去,失去尊严傲⾻就是最⼤的失去,失去⾃由理想就是最⼤的失去。在这样的失去⾯前,理想主义者⼀定会把它当成终点。于是乎,屈原抱⽯⾃沉汨罗江,陆秀夫负帝崖⼭跳海,⽂天祥在元⼤都慷慨就义……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理想主义者们,报国只有华⼭⼀条路。所以他们把失去家国当成⼈⽣的终点,这是何等壮烈决绝的终点。
当然,也正因为我们的民族有那么多像他们⼀样——宁为⽟碎不为⽡全,视死如归、视失去如终点的英雄们。我们民族的脊梁才能屹⽴不倒,我们民族的魂魄才能熠熠⽣辉。
庆幸我们⽣活在⼀代⼜⼀代英雄们共同缔造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理想是多元的——有⽆数条路通向终点,也有⽆数座⼭峰可供攀登。不会再有屈原、陆秀夫,报国⽆门、报国⽆路的孤独与绝望。这个时代⾥,任何职业、性别、年龄、出⾝的⼈都有达成理想的可能。
明朝的旅⾏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出⼈头地、青史留名的年代,游历天下⼆⼗余年,踏遍中华⼗三省。在他的⼈⽣⾥,所有得失都只是过程。
被时⼈当成异类的他晚年⾛废了双腿,临终时有⼈问他:这⼀⽣“何苦来哉?”他回答:“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奘、元耶律楚材衔⼈主之命,乃得西游。”“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游历天下,故虽死,⽆憾。”
古⼈多不解徐霞客,因为古⼈看待得失更为单⼀,今⼈理解徐霞客,是因为我们对成功、对得失的理解更为⾃由、更为多元。⾼考的学⼦可以把考场的得失当成⼈⽣新的起点,经历灾难意外的⼈可以把健全肢体的得失当成⽣命必经的考验过程,牺牲在⽕海、边疆的战⼠们会把国⼟的得失当成不可逾越的终点。
在最好的时代⾥,每种选择的得失都可以有⾮凡的意义。桃李满天下的⼈民教师可以成为时代楷模,治病救⼈的医⽣可以成为时代楷模,在荒滩种下千万棵树⽊的农民可以成为时代楷模,资助贫困学⼦读书的环卫⼯⼈可以成为时代楷模……
⼤道如青天,我辈均得出!在最好的时代⾥,何惧得失?
浙江卷⾼考作⽂8
⽣活于得失之间
从得到⽣命开始,到失去⽣命结束,期间⽆数的得与失,便是⼈的⼀⽣。
⾃有意识起,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每次去超市,常常不可避免地路过玩具区,总能看到有⼩朋友跟⽗母讨要某样玩具,为此他们或撒娇卖萌或撒泼打诨。不由地想起,⾃⼰⼩时候也总是渴望得到新⾐服、新玩具,得到爱和关注,⽽若是失去了某件⾃⼰的⼼爱之物,更是耿耿于怀久久不能平复。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是我们每个⼈⼈⽣的起点。
孩⼦渐渐长⼤,渴望得到的、害怕失去的也不再仅仅是玩具之类,也渐渐明⽩得与失不能全然仰仗⽗母,⽽是取决于⾃⼰。我们为⼀个好的成绩⽽挑灯夜读,为了⼀段感情⽽彻夜难眠,为了⼀个项⽬通宵达旦。学习、⽣活、⼯作皆是,为每⼀次的功夫不负有⼼⼈的获得⽽欣喜,也为每⼀次的侥幸获得⽽欣喜;为每⼀次可以避免的失去⽽痛苦,也为每⼀次不可避免的失去⽽痛苦。努⼒得到,避免失去,我们执着于得失的结果。
我们继续长⼤,也经历了更多的得与失。渴望得到的总是太多,试着抓住得与失的主动权,却难免由不得⾃⼰。有些时候,我们拼尽全⼒却如平地摘⽉不可得,拼命挽留⼜如掬⼿捧⽔般留它不住。⼀次次地求⽽不得,我曾⼀度被困在⼈⽣⽆奈的患得患失之中,陷⼊⾃我的犹豫徘徊,母亲总是劝我别想那么多,有些东西不是⾮得到不可,⽣活过得去便可以了。母亲的宽慰和理解我全然明⽩,却始终难以与⾃⼰和解,她看在眼⾥也不再多说什么。某天突然接到电话,母亲不知哪⾥得知了⼀部电影《败者为王》,叫我有空⼀定去看。我⼀时感到莫名其妙,她从不关注电影却特意打来这样⼀个电话。其实这电影我早有听闻,是⽻⽑球运动员李宗伟的纪录⽚。爸妈喜欢⽻⽑球,尤其喜欢林丹,那时家⾥常看⽻⽑球⽐赛,林丹的对⼿常常是李宗伟。两⼈的⽐赛总是格外精彩,⽗母作为林丹的粉丝总笑着叫李宗伟“千年⽼⼆”,为林丹的⼀次⼜⼀次胜利⽽欢呼。李宗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也逐渐夸起了李宗伟,⽗亲说李宗伟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母亲说他其实也很棒。
当我打开电影,才真正明⽩了母亲的电话。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何尝不曾得到,只因得失⼼太重,⼀味沉浸在⾃⼰的不可得之中却忽略了⾃⼰早已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才明⽩珍惜得到,接纳失去,得与失皆是⽣活,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浙江卷⾼考作⽂9
鉴往知来,创造美丽⼈⽣
得与失,是终点,是起点,还是过程?我认为都是,也都不是。得与失,是⼈⽣某⼀阶段对所做事情的⼀种判定,⼀种结果。什么是终点?终点就是⼀段路程结束的地⽅。什么是起点?起点就是⼀段路程开始的地⽅。什么是过程?过程就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但我认为得与失是起点或者是终点,都割裂了事物发展的联系。⽽过程,是得与失这个结果所经过的阶段,不是得失的本⾝。
综上所述,我认为,得与失,不仅是终点,也不仅是起点,⽽是⼈⽣中的⼀个个节点。
得与失,是对前段时间⼯作和学习的归纳和总结。
⼈⽣在世,我们总要经历某些事情。在⼈⽣的某⼀阶段,我们⾯对的都是未知的⼈⽣。由于时代不同,条件有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最终的得与失,都是事物发⽣的⾃然结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先确定哪些是得,哪些是失,然后从“得”中归纳出经验,从“失”中吸取教训。⽐如说,我在⾼⼆年级参加学考,语⽂成绩是A,数学成绩是C。A是符合我的预期,是“得”;⽽C不符合我的预期,是“失”。那么,我语⽂为什么考得好?是因为我对语⽂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作业⽐较认真。这些是成功的经验,我要好好归纳总结。为什么数学考不好?是因为我不喜欢数学,作业也不认真做。这些都是失败的教训。为了改变数学成绩差的局⾯,我要好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多花时间,认真对待,争取在⾼考中考出好成绩。所以说,得与失,就是对前段时间的归纳和总结。
得与失,是为后⼀段时间⼯作和学习提供参考。
总结前段时间的得与失,就是为了下⼀阶段处理事情提供参考。有经验,可以借鉴;有教训,必须避免。有了经验,做事就有章可循,也能增加信⼼;有了教训,做事就能避开不利因素,避免重蹈覆辙。古代有⼀个官员,精明能⼲,处理政务井井有条,颇受同僚、上司赞赏。但因为贪污受贿,被罢免官职。经过多⽅奔⾛,他重新任职。他没有接受教训,还是管不住⾃⼰的⼿,结果第⼆次被罢免官职。他的⼀个穷亲戚得知后,跟他讲了⼀个故事。穷亲戚说,他家有⼀头⽑驴,第⼀次过桥的时候,不⼩⼼踩进了桥上的⼩坑,伤了蹄⼦。治好之后,⽑驴每次过桥,都⼩⼼避开⼩坑。⽽你,第⼀次因为贪贿被罢官,第⼆次还是因为贪贿被罢官,你还不如俺家的⽑驴。这个贪官,就是没有吸取教训。如果这个官员,第⼆次上任后,利⽤⾃⼰超强的能⼒,⼀⼼为国为民,就能名利双收,怎么会⼜被黜免?所以说,前段时间的得与失,能为后⼀段时间的⼯作提供参考。
在漫长的⼈⽣中,⼀段时间的得与失,构成了⽣活中的⼀个个节点。在每⼀个节点,我们都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每⼀个节点,我们都要开启我们下⼀段航程。只有鉴往知来,我们才能总结过去,做好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美丽的⼈⽣。
浙江卷⾼考作⽂10
此⼼安处是吾乡
海明威说过,“只要你不计较得失,⼈⽣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克服。”⾃古⼈⽣多磨难,不如意事常⼋九,得失总在刹那间。放下得失,关注内⼼,“此⼼安处是吾乡”,相信世界为你关上了⼀扇门的时候,定会为你打开另⼀扇窗。
1000年前的苏轼,⼀⽣跌宕起伏,经常⾝陷漩涡,不停被放逐贬⾛四⽅,但他不管⾝居何处,均能安之若泰,视作⾃⼰的第⼆故乡,扎扎实实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苏堤;放逐海南,他办学堂,介学风……这种不计较得失、豪放豁达的⼼态,也成就了他清雄绝世的⽂风,他留下的诗词歌赋和实事⼯程⼀样,千百年来⼀直为百姓所称颂,脍炙⼈⼝,流芳百世!
苏轼⽤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哪有成与败,得与失?“此⼼安处是吾乡”,时刻坚守内⼼对真理的执着与对民⽣的关怀,放下个⼈的荣华富贵和眼前得失,才是最⼤的“得”。
19世纪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叱诧风云,但他却坦⾔,“我这⼀⽣从未有过⼀天快乐的⽇⼦,我从未寻得真正的归宿。”在世⼈眼⾥⽆⽐风光的欧洲“皇帝”,内⼼却是不尽的寂寞和荒凉。究其原因,单纯地追求霸权和个⼈英雄主义,让他脱离了⼈民,给欧洲⼈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种狭隘的世界观,使得拿破仑的精神家园是不完整的,也是⽀离破碎的,因此他从未从真正意义上找到过可以安放⼼灵的家园。离开了⼟壤的拿破仑,虽然看似风光辉煌、不可⼀世,得到了许多,实则他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
臧克家说,“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不同的⼈对待得失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存在的⼈⽣价值。尤其在在物质丰富、奋⽃当道的今天,有⼀种不和谐的存在,那就是“佛系”青年和啃⽼族的出现。他们安然躺在⽗辈的奋⽃成果中享乐挥霍,看似令⼈羡慕,实则⽆⽐可怜。失却了精神世界,丢失了理想信念,失去了追求的⽅向,也就没有了奋⽃的快乐,他们找不到魂牵梦萦⼼灵的故乡,到哪都是流浪。这样的“得”⼜有何意义?
所有的“得”与“失”都是相对⽽⾔的。考量“得失”最重要的尺度就是是否具有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是为了⼈类的进步,⼈民的幸福⽽付出,那么这种“失”,其实就是最⼤的“得”。
袁隆平远离家乡,扎根稻⽥,⼀⽣奉献给⼟地,⽤千百次失败的实验,让⼀粒种⼦改变了世界,撑起了⽲下乘凉和让天下⼈吃饱饭的梦想。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千⾟万苦回到祖国,组织研制“两弹⼀星”,为的是祖国的强盛,让中华民族不再受制于⼈。“80”后钟南⼭逆⾏武汉,在最危险的时候奔波于武汉、北京、⼴州,想的是“⼈民的⽣命⾄上”,为的是⼀份对世界⼈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他们何尝没有想到安稳的⽣活,含饴弄孙,安享幸福?可他们把个⼈的幸福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为了⼤“家”,可以不计⼩“家”。谁⼜能说这样的“失”,不就是最⼤的“得”吗?
“⾃信⼈⽣⼆百年,会当⽔击三千⾥”。⼈⽣何必计得失,此⼼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