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讲解与练习53篇(学生版讲义)
四季读书网
4
“将军、皇帝”太多不得不发截图
【注】①桂水,在今湖南省东南。②长安,借指陈朝京城建康(今南京)。③少妇:指妻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诗人将“万里”置于“长安”之前,强调在空间距离上远离故乡之意。B.颔联上句写思乡之梦,下句写借酒浇愁,以 “梦中近” 写醒时远,以“酒上宽”写酒醒愁。C.诗歌最后,抒情主人公走出了愁绪并以“莫愁”二字直接劝慰“少妇”,语至浅而情至深。D.此诗感情细腻,风格缠绵,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读来真实感人,值得崇敬。2.诗的颈联写到“剑锋”“戎衣”,对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注释】①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②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B.三、四句写鱼儿游于渌水,翔鸟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以乐景衬托哀情。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4.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请问诗歌表达出了哪些情感?A.苍凉悲壮 B.简洁圆润 C.刚劲有力 D.缠绵悱恻【注】相传战国时,燕占齐国聊城,齐将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乃修书系箭上射入城中,燕将自杀,城拔。13.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很容易触发人们的感伤情绪,诗歌开头对秋天的环境描写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B.五、六句用“无箭竹”“乏水源”描绘战争条件的恶劣,意在刻画征人英勇无畏的形象。C.诗歌结尾运用鲁仲连退敌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早日结束,征人能够回家的殷切期盼。D.这首诗音韵和谐富有美感。三四句使用叠词,全诗转韵与情景变换结合,流转自如。14.有人评价庾信的诗歌“于悲感之中见风骨”。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16.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注]①此诗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平定关东回师时创作。②日羽:太阳的光芒。A.首句和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用的刻画人物的手法相同。B.诗歌的中间六句先后描述了出击、驻营、行军三个场面,写得凝练、具体。C.末两句通过前后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前两句相呼应,首尾圆合。D.这首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脉络清晰,语言凝炼,风格遒健。24.诗作“述”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9.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作客凉州,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和众多好友相聚,夜饮欢畅。B.“肠堪断”写出了琵琶曲的凄凉哀伤,也写出了在座的人的思乡之愁。C.“萧萧”,拟声词,形容风声;“漫漫”,叠音词,形容黑夜漫长。再加上一个“兮”字,使诗歌的节奏舒缓下来。D.作者在诗中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读者也会从人物的神态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31.诗歌的前四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武安有振瓦②,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③。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④。倚剑登燕然⑤,边烽列嵯峨。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⑥。【注】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③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④朝那: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⑤《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⑥《礼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戢,收藏兵器。【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②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③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43.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注】①苟得:苟且贪得,不当得而得。②四方志:指为国戍边。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征夫”口吻概述自己从军已久,然后发出诘问,暗示军中官兵不公的黑暗现实。B.颔联紧承首联,描述了军中将士争功贪赏的情状,“征夫”也想报功但又因害羞而作罢。C.颈联表面上写“征夫”对国家内忧外患状况的担忧,实则是抒写诗人内心的此种情感。D.诗中表现“征夫”对功赏的态度,以浅显的语言刻画出“征夫”鲜明的形象。45.诗歌尾联的含义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征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注]①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②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③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50.明代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评价此诗有“壮健之气”,是说此诗气势雄壮,充满豪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A.清新峻朗 B.含蓄蕴藉 C.雄浑激昂 D.哀怨凄婉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C.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D.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57.诗歌的尾联传递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做简要评价。62.古人认为,作诗“须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本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说明。[注]①宋嘉祐四年,王安石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于现实,写了这首诗。②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起,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③棘门、灞上,均为汉时军事地。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分别驻守棘门、灞上,视察后,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血虏也。”A.首联前句点题,点出白沟为两国边界;后句写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的事实。B.颔联前句写辽国人经常来边境狩猎野兽,暗示了两国通使后民众之间互有往来。C.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表现了诗人的担忧。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古今将领的对比以及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②。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③。【注】①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战国时苏秦曾学成游历多年,黄金散尽,潦倒而归,遭到妻子的埋怨。②致身:出仕做官。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分别为商、周开国勋臣。③“何处”二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9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落日古城角”点明送别时间地点,“劝君留”则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远行。B.“归计狎沙鸥”即与沙鸥亲近,指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C.词的上片后两句借景抒发离情,下片首句直接点出离别的缘由——功名事。D.本词下片以抒情为主,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93.词的下片运用“伊周”与“班超”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9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回忆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阵云高”“狼烟夜举”既写出了战场的特点,也烘托了词人的形象。B.“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运用正面描写,塑造了年轻将领的形象,照应首句“壮岁从戎”。C.“儒冠”代指读书人,词人笑读书人皓首穷经,虚度光阴,在批评儒生误国的同时亦体现了以身许国的豪情。D.“吴楚”指江南地区,“秦关”指北国失地。心在“秦关”,身在“吴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95.有人评价这首词为“壮词与悲歌同声”,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②,将军弢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④,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⑤?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A.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B.上阕描写了画角、牧马、西风、红叶等意象,营造了壮阔、悠远、荒凉的意境。C.下阕词人描写的是眼前边塞的恩怨情恨,表达了征人在外对闺中思妇的怀念。D.此词有描写,有抒情,有议论,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①康熙十五年,词人途经弹琴峡,题本词于壁上。“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水流石罅,声若弹琴。”(《大清一统志·顺天府》)②泠泠:形容水流声清脆。115.下列对本词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以冷冷水声起兴,联想到泠泠琴声,自然地发出“谁是知音者”的疑问。B.“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承接前面词句,仍从听觉落笔,写琴声勾起了种种的愁情悲感。C.过片“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用语夸张,写出了边塞之地的辽远险要。D.结尾两句典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人借此展现胸臆宽宏、积极向上的心境。2.“剑锋”“戎衣”强调了自己的战士身份,自己关心的是杀敌用的刀剑是否锋利,至于穿的戎衣,即使单薄,也并不在意。这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无所畏惧,志在杀敌报国;同时间接寄情,劝慰妻子可以放心。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C.“诗歌最后,抒情主人公走出了愁绪”错误。结尾处向妻子介绍南方的气候特点,以免对方牵肠挂肚。这两句是愁中劝人“莫愁”,语至浅而情至深,见出丈夫对妻子的理解与关心,也见出一颗真诚相爱之心的崇高与无私。选项误解“莫愁”之意。颈联“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意思是:我身为战士,关心的只是杀敌用的刀剑是否锋利;至于穿的戎衣,即使单薄,自己是并不在意的。“剑锋”“戎衣”强调了自己的战士身份,这两句直写怀抱,笔意则在于间接寄情,表明自己志在杀敌,无所畏惧,妻子可以放心。需要全部试题与答案
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30 yuan获取8个专题 180yuan
《战国策》之《楚策》《齐策》《魏策》33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