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 | 信息类文本阅读【梳理清单】

四季读书网 3 0
一、八种题型
1.信息筛选。
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别。
2. 归纳内容要点。
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选择题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
概括类主观题要全面准确地抓住文本要点,不缺漏也不滥加。要注意概括是否具有准确的限制。这种限制, 有范围的限制,如“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全体”等;有态度的限制,如“肯定”“可能”等,还有其他如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概括是否准确,可采用反向验证法。通过反向验证, 看看这个概括是否能准确囊括它所指向的内容:通过验证句子中的指代性内容,看与指向的内容是否有缺失和超出的现象;通过验证句子的修饰语看它对所指向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恰当的限制。
3. 理解概念。
概念类试题一般要命制一道“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一项是”的题目,答题时要明确要求判断概念的内涵,如上题首先要明确“植物考古学”属于“考古学”,其研究目的是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据此确定概念的内涵,然后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概念的内涵要求。
给概念下定义。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临近属概念)。重点注意,一定要是“临近的属概念”,种差一定要全年,要照顾全文,不要遗漏信息。注意种差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
4. 分析论点和论据。
论据类试题把握与论据相关的四个方面。
(1)辨别论据类型。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
(2)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重点注意事实的。
(3)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而设错。
(4)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比喻类比等形式的论据。
5. 分析文章脉络或论证特征。
作答此类试题要明确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三种:
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
对照式:
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
层进式(递进式)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往往围绕筛选信息的正误进行。
6. 探究类试题。
牢记共同话题。非连续性文本几则材料既然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的个性时,时刻不要忘记其共性,那些看似讲述不同主题的材料,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考生在进行分析比较时,需要找出它们的共性。
筛选整合信息的两个原则。由于把握文本内容类试题答题区间广,有时甚至包括文本的全部材料,考生在解答时应把握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多则材料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的,其中每则材料的多个段落也是在逻辑上紧密相连的;二是每则材料乃至每个段落是各有其角度和侧重点的。
材料对照研读式探究,一般为用文中的观点分析解释文外的文外的事例或他人的观点,答题时注意先明确事例的要点,然后用材料中的观点解读。
7. 比较类试题。
强化角度意识。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每则材料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以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答题区间。根据答题区间来组织答案,从而做到答案重点突出、角度清晰全面。
寻找、发现文本的不同角度的常见方法。①注意文章中表示内容侧重点转换的标志性词语和语句,如指示代词、顺序词、范围(时间、空间)词、类别词、关联词等,区别不同内容的重点。②找出关键句、中心旬,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等,提取不同文本的要点。
8. 图表类试题。
分析框架图
分析框架图正误的题目给出的框架图一般为关系图或流程图,关系图一般为材料提供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文章的结构层次;流程图为材料所述事件的流程。“关系图”经常采用要素遗漏或和材料内容不对应的方式设错,答题时注意“要素全面”“复述材料准确”“关系清晰”。
分析统计图
(1)掌握读图的方法。(1)关注表头、标注、图例,读懂图表,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尤其注意两种统计图混搭一起的现象;(2)注意极值和图像的趋势变化,对图表纵向分析;(3)注意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别,进行横向比较。(4)明确题干中要求的比较区间,在图中找到限定区间的数据。
(2)注意描写图表信息的词语的确切含意。主要有上升(上涨)、下降(下滑)、峰值、低谷、回升/回落(之前是降低/升高)、反弹、负增长(减少)、回正、失衡(相对于平稳而言)、平稳、递增(减)、稳重有升/降(整体是升/降的,但幅度不大)、追赶势头、持续上涨、相差悬殊、遥遥领先等。
(3)关注描述对象及图表信息的词语前的修饰限制词语。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迅猛、强劲、井喷式、急剧等;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小的有略有、放缓等;对表述对象的限制的有:均、同步、每(年、月)、逐(年)等,这时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或以上对象的变化数据。
(4)正确判断对图表信息的推断。根据图表内容进行相应的推断答题时注意两点,第一是表述用词的分寸,重点关注表意绝对的词语
二、七类素材
1.传统文化思想;
2.传统文化符号;
3.传统文化保护;
4.文艺理论;
5.社会热点;
6.前沿思想、理论;
7.科普文章或学术论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