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优秀作文展评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2024年4期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說:“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恤,是风雨同舟的相守,是扶弱济困的援助,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学校文学社举行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加评比。
征文稿件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有校改)
【题目解析】
材料中孟子的话引出了“善良”这一关键词。“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恤……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从不同角度对“善良”进行阐释,帮助考生理解“善良”的含义,打开写作思路。“善良”的含义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写作时,符合这一含义的人和事都可以纳入选材范围。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善良,撑起一片天”只是写作主题,并不是作文的题目。二是“善良,撑起一片天”既包含“善良”,也包含“善良”产生的良好结果—“撑起一片天”。“撑起一片天”可理解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等。写作时,不仅要写出“善良”的表现、行为,还要写出“善良”产生的良好结果。
【佳作展示】
她又获奖了
江苏省盐城市考生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只见班主任王老师拎着一个榴链走进教室。
“同学们,朋友送我一个榴链,可我们一家人都嫌它味儿重,所以,我就把它拿过来当奖品。今天,我们进行一场孔雀舞比赛。谁跳得最好,这个榴链就归谁。但有个条件,获奖者必须把榴链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班上几个活跃分子纷纷表示要上台献艺。我抓住同桌雅琳的手,高高举起。雅琳从小学舞蹈,孔雀舞跳得很有特色。雅琳有点儿不好意思,但还是满脸兴奋和期待。一番比拼之后,经班主任和几名担任评委的同学商定,雅琳又获奖了。领到那个装着榴链的购物袋后,雅琳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之所以说雅琳又获奖了,是因为自从她转入我们班,班主任就经常在班会上举行一些微型比赛,雅琳获奖的频率特别高。她获得的那些奖品,比如一套学习资料、一本工具书、一套文具,往往都是她缺少的。
原来,雅琳本来在城里读书。她爸爸突然患上了重病,住院治疗花掉了家里许多钱。她妈妈辞去了工作,陪她爸爸看病。无奈之下,雅琳被送到了老家的爷爷、奶奶身边。在雅琳的爸爸生病之前,她过的可是小公主的日子。父母看她有艺术天赋,送她去参加各种艺术培训。她能歌善舞,字写得漂亮,画的中国画也很有味道。
班主任得知雅琳的家庭情况后,想帮助她,但又不想让她有心理负担。开过几次秘密的班委会后,大家终于商议出了一个好办法——利用班会,有针对性地搞一些微型比赛,让雅琳获奖,从而让她名正言顺地拿走奖品。那些奖品,有的是王老师自己买的,有的是其他老师送的,还有的是班上一些同学悄悄提供的……这次之所以奖榴链,是因为王老师听雅琳说,她特别爱吃榴链,以前榴链上市,她爸妈会经常买给她吃,可现在,她想都不敢想。这个榴链,是王老师专门去买的。
就这样,大家心照不宣地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雅琳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雅琳变得越来越阳光、开朗了。这份善良,陪伴雅琳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推荐理由】
文章构思精巧。开篇先写一场特别的班会,突出雅琳又获奖了;接着强调雅琳频频获奖,并且所得的奖品也非常特别,制造悬念;经过充分蓄势后,才交代原因,让人恍然大悟,至此,一个善良的班主任形象跃然纸上。
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卷中考作文展评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2024年4期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六月,如约而至。这是迎接的时节,亦是承上启下的季节。回望来路,曾经的泪水和欢笑、误解和温暖、挫折和成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脸庞,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的前路……
请以“照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主题健康,积极向上;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x×代替;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有校改)
【题目解析】
这里的“照亮”,可以理解为某种经历、某个人、某种事物给人带来感动、安慰、喜悦、启示,给人带来机遇、进步、帮助、成功等。需要注意的是,“照亮”是一个话题,不是题目,写作时最好不要以此为题。可围绕“照亮”立意、选材,另拟题目。立意、选材时,要想清楚什么“照亮”了什么,是如何“照亮”的。
【佳作展示】
她照亮了我
四川省绵阳市考生
她是个安静的女生,看起来怯怯弱弱的,常常独来独往,成绩平平。她那不知是什么造成的暗淡、如鱗片般的皮肤,看起来有些吓人,同学们都躲着她。班上有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怪人”。我也离她远远的,感觉这辈子应该不会与她有交集。
一天放学,轮到我们组值日。谁知一放学,我们组那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就跑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大呼倒霉。这时,老师喊我过去帮她做事情。等我在办公室干完活儿,赶到教室准备打扫卫生时,突然发现一个女生正在桌椅之间扫地。我眼睛有些近视,一时没有看清楚是谁。她是谁呢?我猜想:一定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劳动委员!劳动委员就是不一般,总是能够急人之所急。那一刻,我为那个劳动的身影而感动,跑到了她的跟前。
等我看清楚她的样子时,一下子惊呆了。站在我眼前的,竟然是那个女生。我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了她,她的五官小巧而精致,如果不是皮肤不好,她一定是个漂亮的女生。看到我在端详她,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加快了打扫卫生的动作。
我环顾教室,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黑板和地面都干干净净,甚至她还“多此一举”地为每个同学都擦了桌子。这些都是她做的?我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这些工作,平时有很多值日生一起干,也不会做得这么细致、这么认真。
她突然小声地说:“你如果有事儿就先走吧。我把剩下的事儿做完。”“你为什么要帮我们值日呢?还打扫得这么干净。溜掉的那几个值日生真可恶,他们经常在背地里嘲笑你,你知道吗?”我把心里的疑惑一股脑儿地都倒了出来。她愣了一下,笑着说:“我放学时看到没人值日,所以就帮忙打扫一下。那些我都知道。没事儿,我习惯了。”我听后很为她感到不平,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生啊。我知道,她那句“我习惯了”里面有她许多的委屈和宽容。
那一刻,我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她。
那一刻,她照亮了我。我决定和她做朋友。
【推荐理由】
作者先抑后扬,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表现了“那个女生”美好的精神品质。结尾点明主旨并扣题。
202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述评
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4年5期
名师简介:谢霞,高级教师,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
真题回放
请以“行走间,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具有开放性,选材自由度比较大,便于考生调动自己独特的生活积累,表达不一样的情思、收获和感悟。
“行走”的本意为“走”,其比喻义可以指一次生活实践或一段生命历程,也可以引申理解为“一场灵魂的旅行”“一种思想的行走”等。从本义到比喻义、引申义,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行走”,自然就会有更深的发现。当然,行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漫步”“奔赴”“寻觅”等。“间”有“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等意思。“行走间”强调在某个空间或时间里的行为,是“发现”的情境,可以设定为:行走在春风里,行走在诗词间,行走在大漠里,行走在人生之路上……不同的情境,預示着不同的“发现”,可实可虚,如“诗意的田园”“不一样的风景”“文学的魅力”“自己长大了”“平凡中的伟大”……这些都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的真善美,是认知深化、素养提升、生命成长的书面表达。
“行走间,我发现 ”,可以叙写自己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所写内容必须是“我”的所见所闻,同时要有能够使读者产生代入感的细节、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写出“行走间”“我”的内心发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强调认知的蜕变和生命的成长。
迷津指点
1.精心构思,补全题目
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同学们首先要精心构思,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中的关键词,有比喻义和引申义。“行走在哪里”是“发现”的情境,根据情境补全题目,比如:行走在春风里,我发现了人间温情;行走在诗词里,我发现了生命的美好;行走在大漠里,我发现了荒芜里创造的伟大;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发现了坚守的力量……
2.用心选材,立意深刻
同学们,“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选材与立意实际上是与补题构思同步进行的。素材的选取与立意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选材要新、小、真,要多关注生活,将平凡的生活故事写进作文,凸显人物的性格、境遇、精神和命运。比如,题目中的“行走”,不仅是字面意思上的走动,更指一次生活实践或一段生命历程,其中隐含了思想的变化、心灵的成长等过程。因此,选材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选择“饭后散步或运动会跑步”之类的素材。如“佳作赏析”中的《行走间,我发现这样的生命姿态》这篇作文,小作者通过西藏之行,发现了别样的生命姿态,感悟到“我”缺少的从不是向前奔跑的勇气,而是和他们一般步步叩首的专注与坚定。
3.谋篇布局,结构精巧
同学们,能够吸引人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妙安排。不少考生只是平铺直叙“行走”中的见闻经历,无法使读者产生代入感。因此,写作前,我们要围绕中心选材,拟出全文的框架;注意材料的安排各得其所,层次清晰,言之有序,详略得当。如“佳作赏析”中的《行走间,我发现万物可爱》这篇作文,小作者行走在老城区,感受到一位平凡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并由此推衍到人生、世界、万物莫不如此,“给枯燥以笑意,给岁月以热爱,给时光以歌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心境跟随“行走”得以升华。
行走间,我发现这样的生命姿态
文/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丁子欣
愿做个匍匐者,让身躯贴近地面,让灵魂仰望高山。
——题记
湛蓝的天空仿佛是用清水涤净的绸缎,覆盖着一片茫茫的雪域高原。这阔大的冰天雪地,笼罩着疾驰的车辆。
此刻,我跟随父亲行走在318国道上,发现一对藏民。善良的父亲赠送给他们苹果,吉祥的话语回荡在青藏高原。
他们离开了,一步一叩首,黝黑的额头已泛起一股无名的深青。我凝视着他们的背影,一声不吭。这两位年老的藏民匍匐着,任衣衫磨过坚硬粗糙的公路,划开痕迹,任身躯抚平,任阳光照上脊背。天地间只剩两双手掌举着佛珠高高扬起,清亮的佛珠熠熠生辉,掌间的炭黑历历分明。
行走间,我竟然能发现这样的生命姿态!我想到自己的梦想被城市的喧嚣所打乱,我想到自己的步伐被别人的看法所羁绊。也许,这份灵魂的背后,是我无法到达的虔诚。
来到大昭寺,仰望绿松石与各色壁画,静谧与平和笼罩着这里。
我跟随人流缓缓向前,行走间,无数次的深埋,使人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痛苦,忘记了故乡的牛羊。屈膝,下跪,重心前移,行走与叩首间,不变的是这样的生命姿态,是这份缓慢却永远向前的脚步。
我惊觉,我缺少的从不是向前奔跑的勇气,而是和他们一般步步叩首的专注与坚定。
我想到那些纯粹至极的祝福,想到自己追求的行医至善的梦想。我明白,我要带着初心,不断抵达我的诗和远方。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行走间,我发现洁白的雪域高原映在每一个匍匐者的眼中,圣湖装进没有涟漪的心里,怀着毫无杂念的仁慈,祝福所有生灵平安吉祥。匍匐是为了让身躯贴近地面,举起双手是为了让灵魂仰望高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是,世界风光无限,民族生生不息,后世繁荣安康。
我学着他们的姿态,双手合十,双膝跪下,泥土的浑厚传遍全身。尽管我不是一个信徒,但我也愿用我的虔诚去仰望,换来祝愿与希望。
我从西藏走过,走过雪山连绵,走过香雾缭绕,发现这样的生命姿态——身躯贴近地面,灵魂仰望高山。
评语
运用哲理性的语言作为题记开头,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环境描写,画面感很强,为下文写匍匐前行的藏民做铺垫。特写镜头,对藏民的衣衫、双手、佛珠进行了细节描写,传神逼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三个“忘记”,一个“不变”,突出这种生命姿态的独特。行文中时刻注意点题、扣题,彰显出小作者的真功夫。由藏民匍匐前行的生命姿态过渡到“我”的醒悟,自然而然。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点题、升华,水到渠成。
综 合 点 评
整篇文章叙事自然而流畅。小作者的梦想被城市的喧嚣所打乱,但她没有止步,而是在行走间追求着灵魂的高度。西藏之行,她发现了别样的生命姿态:屈膝,下跪,重心前移,脚步缓慢却永远向前;惊觉自己缺少的从不是向前奔跑的勇气,而是和他们一般步步叩首的专注与坚定。
此外,文章立意鲜明而深刻。行走间,小作者发现了别样的生命姿态,并从中懂得了那些纯粹至极的仁慈与祝福。她有自己追求的行医至善的梦想,她更愿世界风光无限,民族生生不息,后世繁荣安康。可见,小作者有着不少同龄人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和人生追求。
行走间,我发现万物可爱
文/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申浩语
也许是灵魂在喧嚣间停滞得久了,眼也渐失了看山看水的兴味。一天天过去的日头消磨了对世界的热爱,我无法从这一成不变的世界里发现美了。
那就去老城区转转吧,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老城区,一部分人已经搬走了,留下一地斑驳的旧时光。街上老年人慢悠悠地蹬自行车,巷子里传来嘶哑的二胡声。
此时日落慢,风慢,车慢,人也慢。
我慢慢行走在街上,陡然听见一声嘹亮的口哨,目移,发现一个老人从拐角处晃了出来,挑着担子。
他人很矮小,又有些瘦,嘴巴咧着笑得喜庆,眉眼抬得老高,面颊红润且有精神,额上如沟壑纵横般的抬头纹使他看上去莫名的滑稽,似打理过的灰白交错的头发统一向后梳着。上身衣服看上去空空荡荡的,却体面整洁,裤腿挽到小腿上部,军绿色的鞋底沾了一些泥。
他就这样一边唱着歌一边快乐地行走,踏着黄昏斑驳碎阳,似不在意旁人的目光,时不时抬头吹一声口哨,高昂嘹亮。他身子小幅度一抖一抖的,头左右摇动,双眼微阖,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他肩上挑着老旧但干净的担子,担子上吊着两个木水桶。木水桶吱呀吱呀地摆动,像是为老人打著节奏。他的嗓音干枯,但干净;并不怎么好听,却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是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这位老人拥有一颗如此干净的初心,让他即使行走于喧嚣的尘世中,也能借着温煦的黄昏,把耳根洗净。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万物莫不如此。给枯燥以笑意,给岁月以热爱,给时光以歌唱,唯有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万物才能可爱。
心恍然明了。
行走间,我发现,其实每一程都有山水相伴,花鸟随行;行走间,我发现,其实生活明朗,万物可爱。
简短的铺垫,既反映了当下快节奏生活让人麻木,也为下文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埋下伏笔。
“陡然”,这个转折的词语,暗示着美好的东西即将出现。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腻传神,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很好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尾寓意深远,提升了文章的深度。
综 合 点 评
本文以小见大,借生活小事来体验生活的美好。那个黄昏,小作者在那老城区,遇见了普普通通、挑担的老人,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明朗与万物皆可爱。写作视角关注了平凡生活、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写作内容关注了人物的职业、身体、生活境遇等,并深层次关注人物的性格、价值、精神和命运。本文写作手法灵活,并未平铺直叙,而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以诗意的语言彰显文章的魅力,叙述起伏有致,把生命体验融入文中,意蕴深远,引人入胜。
新 题 练 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汪国真说:“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请以“我曾抵达的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