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四季读书网 4 0

中考真题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4页,为选择题,共45分。第II4页,为非选择题,共55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完整。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目标。现在,让我们回望成长历程,运用所学知识,辨识生活情境吧。

一、生活情境辨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启示我们(   

①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        

②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实现理想

③年少气盛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④要志存高远,发扬实干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少年的梦想、实干精神的认识和把握。

①④:题文中二十大上总书记对青年发出的号召,启示我们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我们不仅要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树立远大的志向,还要敢于追梦、圆梦,发扬实干精神,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①④说法正确;

②: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实现理想还需要其他条件,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也不一定能实现理想,②说法错误;

③: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 “您的嘘寒问暖,我知道是为我好的,但又让我觉得,我不曾被信任着……”2023年央视春晚歌曲《是妈妈是女儿》通过两代人以书信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母女间的内心独白,表达彼此的牵挂。针对歌词中“爱的碰撞”,正确的做法是(   

①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他们行为中蕴含的爱

②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挑战他们的权威与经验

③换位思考,尝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④保持个性,在与父母相处中坚持自己的立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针对歌词中“爱的碰撞”,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他们行为中蕴含的爱。换位思考,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①③说法正确;

②: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挑战他们的权威与经验,是导致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不是沟通、化解冲突的方法,②说法错误;

④:面对“爱的碰撞”,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志,不利于冲突与矛盾的化解,要积极与父母沟通,尝试去接纳父母,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 因父母工作原因,初中生小花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求学。刚开始,小花在陌生的班级环境里有些害怕,说话也轻言细语,生怕同学嘲笑或远离她。很快,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花爱上了新的班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争得了很多荣誉。小花的这种变化说明(   

①情绪情感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        

②应在集体生活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③要冷静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④牺牲个人利益才能在班级中赢得尊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绪情感和集体的相关知识。

①②:分析题文,胆小内向的小花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班级争得了很多荣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花的这种变化说明情绪情感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应在集体生活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没有涉及要冷静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③不符合题意;

④:要在班级中赢得尊重并不一定要牺牲个人利益;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 “齐鲁最美人物”马明涛,11岁时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但在运动中找到了人生理想和目标。2015年,马明涛被推荐进入越野滑雪国家队,参加了2018年和2022年两届冬残奥会。在他运动员生涯中,共获金牌49枚,打破2项长跑项目全国纪录。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           ②放弃顺境,在逆境中成才

③直面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④坚持不懈,做更好的自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战胜挫折、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和把握。

①②:题文中马明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事迹,启示我们要勇于战胜挫折和逆境,而不是放弃顺境、选择逆境;未体现诚信的品质,①说法不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

③④:题文中马明涛失去双臂但在运动中找到了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成为运动冠军的事迹,启示我们要直面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要扬长避短,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做更好的自己,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5. 4个字罚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12万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

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                   

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文明有礼的认识和把握。

①:题文中游客在文物上刻字的行为构成一般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材料未体现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②③:题文中游客在文物上刻字被人民法院作出赔偿处罚的案例,说明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法律等规则的约束,警示我们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②③说法正确;

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属于他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一部分人决定不再远行,将未来留给家乡。“90后”胡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工作。后来她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发展起了休闲农业。“做农业是一件很潮的事情!”胡某由衷地说。她的经历告诉我们(   

A. 兴趣爱好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

B.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 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谋划人生

D. 应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以应对各种困难挑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职业规划。

C:分析题文,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一部分人回到家乡发展起了休闲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谋划人生;C正确;

AB:决定、就能,观点太绝对;AB错误;

D:这不符合题干主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 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某地开展“百万群众进百园”国家安全教育下基层巡回宣讲活动,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参加活动的村民纷纷表示,“国家安全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维护国家安全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③每个人都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④我国要构建涵盖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题文中“国家安全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表明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①③说法正确;

②: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②说法错误;

④:题文显示了开展国家安全宣讲活动以及村民对国家安全认识的提升,未体现我国要构建涵盖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8.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023310日上午,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这充分说明(   

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宣誓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国家主席作为我国国家机关,依法公布法律        

④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认识和把握。

①④: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后,进行宪法宣誓,充分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上无上的权威,也体现出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①④说法正确;

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包括宪法宣誓制度,②说法错误;

③:题文中国家机关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未体现国家主席公布法律的职权,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 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对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81.8万人、不起诉21.1万人,比前五年分别上升30%69.4%。组织排查2018年以来再审改判的325件刑事错案,对551名检察人员追责问责。这说明(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公正审判,纠正冤错案件

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

④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

③④: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加大审核力度,组织排查刑事错案;这说明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551名检察人员追责问责;这说明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审判,纠正冤错案件,①不符合题意;

②:题干没有涉及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司法改革;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 阅读下图所示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来源: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考真题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第1张

上述目标安排(   

①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        

②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表明政府发挥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      

④增强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认识和把握。

①④:在题图中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的目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目标,居民消费价值涨幅3%左右的目标,粮食产量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都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体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增强了对发展的信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①④说法正确;

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尚未实现高质量发展,②说法错误;

③:题图中的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未体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科学宏观调控作用,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 人民网推出的“两会来了,我托领导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已连续推出13年。在2022年,活动与“领导留言板”全新栏目《人民建议》深度结合,累计收到群众有效留言65万件。开展这一活动(   

①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②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

③扩大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④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主监督、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和把握。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而不是两会建言征集活动,①说法错误;

②④:开展题文中的两会建言征集活动,有利于参与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也有利于集中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②④说法正确;

③:开展两会建言征集活动,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但并不会扩大政府的权力和职责,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 “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领主占有;即使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古老的藏族歌谣,讲述着旧西藏农奴的悲惨命运。如今,在西藏,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依托边境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这说明(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

②③:分析题文,当今西藏日益发展,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干并不能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利益,结成了兄弟情谊;①不符合题意;

④:题干并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 践行下图公益广告倡议,有利于(   

 中考真题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第2张

①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改变自然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

①④:结合题干图片的公益广告,告诉人们要自觉保护环境,这有利于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④符合题意;

②:图片内容并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不符合题意;

③: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 2023年春天,在中国的积极斡旋调解下,长期不睦、断交达七年之久的沙特和伊朗关系迅速回暖,其外溢和延展效应正为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缓和注入强劲动力。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东地区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

③中国是中东和平的积极建设者        ④霸权主义对世界不再构成威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和平与发展、中国担当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题文中在中国的积极斡旋调解下,沙特和伊朗关系回暖,这表明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是中东和平的积极建设者,也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题文中沙特和伊朗关系回暖,并不能说明中东地区的矛盾得到彻底解决,也不能说明霸权主义对世界不再构成威胁。中东地区的矛盾依然错综复杂,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赓续农耕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③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          ④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

①:体现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未体现耕读的内容,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②:描绘妇女带小孩子去田间为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的情景,显现出一家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未体现读书的内容,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白天耕种、晚上读书的田园生活,体现耕读文化理念,③说法正确;

④:意思是犁和锄头扛在肩上,牛角上挂着书,劳作间歇不忘读书,体现耕读文化理念,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解决过各种成长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现在,让我们开动脑筋,解析这些似曾相识的生活问题吧。允许和鼓励切合题意的发挥、多角度思维,提倡创新。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生活问题解析(4小题,共55分)

16. 透析社会现象探究成长问题

现象一:近年来,网络直播成为深受欢迎的互联网新业态,既丰富了广大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拉动消费和创造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网络直播过程中暴露出的平台责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齐、打赏行为失范等问题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一些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直播而经常旷课逃学,有的甚至偷拿自家或他人财物来进行直播打赏。

1你对这一现象的评析是:(至少三条)

现象二:“人人都是志愿者,随时随地做好事。”在潍坊,有日出的地方就有志愿者服务的足迹;有星光的地方,就有志愿者闪烁的汗滴。从普通市民到环卫工人,再到出租车驾驶员;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退休人员……他们犹如一个个绽放异彩的珍珠,在全市各个角落散发着光芒;又如一个个散发着热量的小火炉,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2你参加过什么志愿者活动,并分享参与该活动的收获。(至少三条)

【答案】1)①网络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公民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④国家要依法治网,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网信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不法直播行为。   

2)参加的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照顾老人。
收获:①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养成了亲社会行为;②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了劳动能力;③培养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④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⑤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厉行法治、亲社会行为。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厉行法治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互联网新业态丰富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拉动消费和创造就业发挥积极作用→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②:一些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直播而经常旷课逃学,甚至偷拿自家或他人财物来进行直播打赏→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③:网络直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国家要厉行法治,依法治网;公民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1小问:要求回答直接参加过的志愿者活动,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小问: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7. 发扬民主优势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补齐民生保障法律短板。

◆发扬民主立良法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冒充客服退货退款、或冒充公检法人员威吓哄骗,一次“中奖”带来了一连串陷阱……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

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2022121日,该法施行以来,多地已依法开出“罚单”,取得了有力的惩治效果。

1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协同配合促善治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要密切协作,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协网配合、快速联动。

※地方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开展综合治理。法院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要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2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

【答案】17.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利益;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⑤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⑦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18. ①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形成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合力;②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公正司法;④加强法治宜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⑤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国家性质、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特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国家性质、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特点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基础上,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国家性质+党的领导+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厉行法治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要密切协作,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协网配合、快速联动;法院依法防范、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等要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形成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合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实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公正司法;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关键词②:地方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开展综合治理→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关键词③: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 感受文化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潍坊市不断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让市民不仅能从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中了解潍坊的历史、历代名人传记故事,更能亲眼看到很多文物,还有镇馆之宝。前来参观的市民越发为家乡感到自豪。

◆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收藏了清末民初至当代的嵌银漆器作品5200余件,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项我国独有工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市某地红色文化博物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共有30个展厅。展厅内陈列了党报、红色文献、党史资料等各类藏品3万余件,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喜欢红色文化。

结合材料,说明让市民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重要意义。

【答案】有利于人们学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潍坊市博物馆,让市民从文物中了解历史、历史名人,看到文物,感到自豪→有利于人们学习、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②: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③:红色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喜欢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 擘画宏伟蓝图  彰显大国担当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展望壮阔前景

某校道德与法治探究小组以“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展开探究。

资料一:创新中国

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围绕6G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不久前创下了6G传输速率全球最高纪录。

新征程上,一系列举措已经或即将铺开——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资料二:活力中国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7亿户。

新征程上,改革广度继续拓展,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资料三:共富中国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今天的中国已站在新的起点。

新征程上,一个更加美好的图景正在不断展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更多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收入得到提升;养老、健康服务产业进一步扩大……

1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材料,请以“2035年的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

要求:①围绕主题,紧扣材料,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③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推进高水平开放

20221110日,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下,第五届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作为世界贸易史上的一大创举,连续举办5年的进博会越办越好。

20231月,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实现连续33个单月开行千列以上,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让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让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迎来10周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鲜明标识。

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既为自身发展开启众多全新可能性,也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机遇。

2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机遇。结合材料,对此进行阐明。

【答案】1)到2035年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人民生活更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2)①中国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③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把我国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和利益,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④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⑤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两个阶段奋斗目标、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创新中国→可链接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等;

关键词②:活力中国→可链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等;

关键词③:共富中国→可链接人民生活更宽裕,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机遇→可链接中国积极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表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