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度关注
前几天有位妈妈就跟我们说,孩子即将面临高考,孩子的事就是全家人关心的头等大事。
前几个月,她和老公每周都要去学校探望孩子,送些水果牛奶营养品。后来她干脆就辞去工作,在学校外租房,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为孩子提供 360 度无死角的服务,寄予厚望。
她提到自己已经多次劝慰孩子放松心态,尽力而为,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接受,但孩子并不领情。
但实际上,这种紧密无间的陪伴非但没有舒缓压力,反而因父母与孩子间界限模糊,家长自身过度紧张,无意间加剧了孩子的焦虑情绪。
2、过度期望
在特定情境下,父母的关心可能演变为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这种“过度关心”常常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实际能力,给孩子本已压力重重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更多负担。
父母或许认为这种持续的要求和推动能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但当孩子无法达到这些期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巨大的挫败。
这种所谓的“激励”并未真正赋予孩子力量,反而可能转化为强烈的消极暗示,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感到沮丧。
此外,这种单向的沟通和互动方式可能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这种不健康的亲子互动可能损害亲子关系,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问题更加棘手。
1、将孩子的责任交给孩子
我们要牢记:考试并非父母的事,而是孩子的责任。考试的本质是孩子个人的职责,而非父母的任务;父母的角色是后盾而非主角。
很多时候家长焦虑是因为对孩子的成绩心里没底,可这只是家长的担心,没必要传递给孩子。如果看到孩子就感到焦虑:
首先,我们适当远离孩子,自己去听听音乐或运动一下来进行调整。给孩子减压的最佳方式,就是先让自己减减压。家长放松下来,就是在帮助孩子。
当孩子表达不安时,可以引导性地采取以下步骤:
情绪认知:“你现在具体感受到了哪些情绪?”帮助孩子明确识别情绪。
问题细化:“是什么具体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鼓励孩子将焦虑具体化。
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不能?”引导孩子找到自我控制的边界。
行动规划:“对于能控制的部分,你打算怎么去做?”促进孩子制定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
面对孩子的紧张与焦虑,家长的正确做法是:确认情感、倾听理解,温柔地接纳这些情绪,为它们开辟一条释放的通道,确保情绪得以健康流动,被看见且被理解。这样,我们就在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如何自我管理和情绪调适。
2、适当的紧张、焦虑是正常的
面对中高考这样的重大考验,孩子们感到一定的紧张与焦虑是非常自然且普遍的现象,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学生们经常会体验到一系列生理上的紧张迹象,比如手汗、腹痛、心跳加速,乃至考前瞬间的头脑空白。这些感受实际上是普遍且正常的身心应激反应,并非异常。
关键在于,我们在考前不要频繁提醒孩子去避免这些紧张情绪的出现。
过度强调可能产生反效果,使孩子更加聚焦于这些感受,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紧张程度。
一旦孩子开始担忧这些生理反应可能影响其考场表现,这种担忧本身便可能成为限制其发挥的枷锁。
我们要接受,每位考生踏入考场时,都或多或少携带着紧张与焦虑。反思我们为准备高考等重大考试所构建的严肃紧张氛围,这种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环境自然而然会给孩子们带来压力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压力并非全然有害。适宜水平的压力能够激活大脑,提升思维敏锐度,对考试表现起到正面推动作用。因此,适度的紧张感,实则是驱动他们发挥潜能的一种力量。
3、日常可操作的方法
合理规划学习时段:鼓励孩子实施有效的时间管理,避免马拉松式复习以免引起疲劳和效率衰减。临近考试,更应侧重于复习质量而非临时抱佛脚。
融入体娱活动: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减压并增强体魄,还能提升学习效率;娱乐活动则是心情的调节器,帮助孩子从学习中暂时抽离,达到精神放松。
鼓励孩子发展社交互动:鼓励孩子与朋友的正面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应考策略。社交圈能为他们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和相互支持的力量,有效缓解考试焦虑。
采纳放松技巧:
-音乐放松:柔和的旋律能安抚神经,减轻焦虑情绪。
-创意绘画:尝试曼陀罗绘画,它作为冥想的一种形式,有助于集中精神,达到心灵平和。
-深呼吸练习:简短而深长的呼吸,能即时缓解紧张,找回内心的宁静。
-正念冥想:引导孩子通过冥想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技能,增强内在稳定性。
构建温馨家庭氛围:确保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家长应展现出积乐观的态度,避免传递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营造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
强化沟通与情感支柱:与孩子开展坦诚对话,倾听他们的担忧,提供无条件的情感支持和正面激励,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适时求助专业人士:若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应及时联系心理咨询专家,获取专业的干预与指导。
培养全面健康习惯:确保孩子有良好的睡眠模式、均衡营养摄入及规律运动,这些生活习惯是提升抗压能力的基石,为考试季提供坚实的身体与心理支撑。
总之,家长们必须从内心先说服自己去接纳孩子目前的一切现状和考后的任何结果,随后的一切安抚、劝慰、支持才会变得真诚有效。
一位高中教师曾在高考前站上讲台,对自己的学生说:“不要太在意结局,18岁,没有任何事情会决定自己的一生”。
谨以这句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祝各位中/高考生及考生家长都能以尽量平稳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收获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