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就高考了,最近志达老师一直在讲报志愿的相关知识点,今天说一说志愿填报谁做主的问题,相信大部分家长和考生在这方面存在着分歧。
今天先说父母。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要么什么都不懂,要么过于理想,自己是为孩子好才替ta做主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说法是不是很熟悉?甚至有的父母还会使用“苦肉计”来逼迫孩子。殊不知,孩子一时的屈服,可能会带来学业荒废的严重后果——按父母要求填报志愿,自己没有学习兴趣,在大学里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还导致挂科、无法正常毕业,当然就谈不上找什么好工作了——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们到那个时候,只能是“悔之晚矣”了。
社会、科技在飞速发展,今天看起来“好”的专业,过几年也许过热了,可以看看一部分国控专业(新增与国控,你可以看出趋势吗?)。而有些专业,现在是冷门,等孩子毕业后也可能成为热门。拿现在火热的人工智能来说,大模型已经集成了各种顶尖的技术力量,反而算法工程师、模型训练等岗位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基础学科专业来支持,比如数学、语言、哲学类等专业。
客观地说,大部分家长必须面对一个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以你的能力与阅历,已经无法指导孩子的未来了,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明白报志愿这件事孩子才是主体,如果意见不一致,家长只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同时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做到求同存异——上大学是为了孩子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养成,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一定从事什么工作;如果非要和工作挂钩,那是技工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不是大学的事儿。
当然,有些孩子对志愿没想法、无所谓,乐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时父母也要从尊重孩子的兴趣、特质出发,结合专业、职业等方面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而不是代替孩子作决定。毕竟他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来负责,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事。只要心有所愿,才会和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父母并不一定了解孩子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而且父母也不一定知道大学、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只是“跟着感觉走”或者是“人家谁谁谁”,那父母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合孩子的。这个时候无妨向家庭意见领袖、身边懂行的朋友去请教一下方法,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我们的志达AI,然后和孩子一起去探讨,寻找大家可以达成一致的选择。
总之,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每个人都是自己长大的,昨日立夏,夏者大也,时值万物茂盛的季节,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放手吧。
附上海市的高考时间线,其它省份需要的可以私我哦。
更多信息请关注志达AI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