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分析】
一、题目概述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给材料,围绕“祖国之美”的主题进行写作。材料提到,由于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中国的地貌景观极为丰富多变,不仅体现在名山大川上,也体现在平凡的田野、无名山水和寻常巷陌中。考生需从这一角度出发,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要点
1.理解材料内涵: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国地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局限于壮美的自然景观,也包括平凡而普通的环境。这暗示考生在写作时应将视野放宽,不仅关注大美河山,也要看到身边的小美。
2.把握主题要求:主题是“祖国之美”,考生需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写作,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要体现出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不能脱离材料内容。
3.明确文体要求:题目未明确指定文体,但要求考生明确文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材料特点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
4.遵循写作规范:文章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等,考生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文章的原创性和规范性。
三、立意方向建议
1.自然之美:可以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入手,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2.人文之美:可以从人文景观的角度入手,探讨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展现人文的魅力。
3.平凡之美:可以从身边平凡的事物入手,如田野、巷陌、无名山水等,发现其中的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4.变化之美: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大碰撞的洪荒之力”和地貌景观的变化,探讨祖国在变化中展现出的美,体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四、写作建议
1.开头部分:可以通过引用、比喻等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引出主题。
2.主体部分:根据立意方向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论述,可以通过描写、议论、叙述等多种方式展现祖国之美。同时,注意结合材料内容,体现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3.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强调主题,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可以采用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4.注意事项: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性,确保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生僻字和长句。
五、总结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给材料,围绕“祖国之美”的主题进行写作。考生需要理解材料内涵,把握主题要求,明确文体要求,并遵循写作规范。在立意方向上,可以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平凡之美、变化之美等角度入手。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开头、主体和结尾的构思与表达,确保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生动。
【示范作文】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祖国的多元之美
在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共同铸就了这片土地的千姿百态。正如《这里是中国》一书所述,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的地貌景观极富变化,而这份变化正是祖国之美的体现。
名山大川,自古以来便是诗人墨客笔下的灵感之源。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再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三峡,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祖国的美并不局限于这些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在我们的身边,同样隐藏着许多平凡而美丽的景色。那些默默无闻的田野、无名山水和寻常巷陌,虽然不及名山大川那般雄伟壮观,但它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春天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翻滚,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夏日的巷陌里,绿树成荫,清风徐来,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些平凡而美丽的景色,正是祖国多元之美的体现。它们虽然不如名胜古迹那般引人注目,但它们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正是这些平凡而美丽的景色,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祖国之美还体现在其变化之中。正如《这里是中国》一书所揭示的,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的地貌景观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也体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祖国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高楼大厦的崛起,到城市交通的便捷;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些都是祖国之美在变化中的体现。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见证着祖国的变化与发展,也参与着祖国的建设与繁荣。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美好与温暖,用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这里是中国,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