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和高考有啥区别?如何看待模考成绩和排名?
四季读书网
9
@网友:高三第一次月考380,,一模400多一点,高考460+,高三一年从一个专科到了本科,也算是逆袭了。@网友:高三前成绩还是年级400名开外,高三后才开始努力,一模成绩年级230名,分数521分,高考569。这个分数对我来说已经是不敢想象的了。@网友:刚开学的时候500多一点,模考550多,高考600多。上的985。@网友:一模607,高考692,中间隔了两个月,你们自己感受一下。@网友:很惭愧自己是反面教材,就发出来作为警醒吧。刚进高三580,后来成绩一直起伏不定,模考有时候考得好560,考得差510,高考考了520。@网友:相信你们老师说过,任何一次模拟考的成绩都不能左右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和你最后两三次模拟考有很直接的线性关系吗?我们学校模拟考难度很大,主要是为了让知识结构细节化,就是扫盲,增强你心理防线,让你考试遇到一点点出乎意料的题目不会慌得做不下,毕竟模拟考是更偏的题都出过了。说句实话,我高考前两次考试520都不到,但我相信自己基础能力很好,高考还不是考了620+。@网友:一模470分很正常目的就是打击不要让你膨胀。二模490分我想去的二本学校都想好了。三模530分,高考587!@网友:一模614二模622高考656。个人感觉模考就是查漏补缺用的,努力的话高考还会有很大提升。
虽然高考与模考在命题的形式、题型、知识点有相似,但是从题型的新颖程度、立意角度等来看,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在高考命题中,大学教授的数量最多,且多担任组长,把控命题方向。其次则会选拔满足非高三教师、无直系亲属参与高考、非高考教辅编委的任课教师参与命题,通常是有长期教学经验的特/高级教师。同时也会有少量学科专家负责擅长领域的出题。高考不回避“必考点”,会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高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而模考则重点考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高考并不刻意追求“偏难怪”,你觉得题难是因为命题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从而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模考则是帮助考生找出漏洞与薄弱点,在最后阶段查缺补漏。高考题主要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部分中学老师阅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将导致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高考题目通常比平时考试题目要简单一些,因此只要平时认真复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即使遇到难题也不会因此崩溃。在高考中,这些人可以轻松地得到那些可得的分数。这些学生通常在平时默默用功,稳扎稳打,基础功夫十分扎实,但在平时考试中不太引人注目。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也不太高,心态比较平和。而高考是一个考察基础功夫和心态的场所,这些比赛型选手往往能够在这个战场上取得胜利。相反,练习型选手则相反。他们虽然在平时有较高的实力,但在考试时往往会过于焦虑或放松,从而影响成绩。因此,要保持适当的紧张状态,这样可以让思维更加敏捷,做题也更加仔细。这里要再次提到练习型选手。有的成绩好的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总觉得自己担负着太多人的期望,高考时压力很大,老担心会怎么样,这样很容易在考场中过于焦虑,影响自己的发挥。而且,心理学里面有个说法,就是有时候越提醒自己不去犯什么错,就越容易犯这个错。比如刚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对面一来车就紧张得不行,心想着我快靠边快靠边,结果却不自觉地往车的方向骑了,心理的影响力是非常强的。很多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高考反而没有那么好。很大原因是很多同学在平时总喜欢把精力放在攻克那些难度大的题。而对于比较基础的题目,反而很松懈,觉得自己难题都会还会怕简单的题吗?而高考时考察的很多都是基础题,这类同学如果平时学得不够扎实,就很容易吃亏了。平时的考试就是为了让你出错,错出的越早越好,不然高考时才出错,那就什么都晚了。错题、疑问、焦点、疏漏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矿源”。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所以无论平时模拟考成绩怎么样,都不能有骄傲情绪,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个基础点弄清楚,不给高考留一丝隐患。通过模考,我们可以摸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自我诊断出一轮复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了解自己到底现阶段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后期的复习,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同时,一模也是让大家适应高考的模式、高考的套路和高考的节奏。
学大校区电话:1303432616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