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四季读书网 1 0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1张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1.走进作文情境,走出褒一贬一

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最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就是“褒一贬一”,即在观点对立类作文写作中,往往习惯性地支持一派,打倒一派。而形成这种思维误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走进真实的作文情境,无法正确审题立意,从而只能简单地在作文中“站队”,而无法写作思想更为深刻的作文。

比如说下面这个作文题目: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窘。那时候他时常要饿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人送酒给她吃,送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的恩情。

《韩非子》里讲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时,又饿又渴,守边境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边境的人心里很怨恨他。

你对上述两则故事有什么看法?请综合两则故事的内容和含意,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体现你的权衡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符合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史料类题目,学生往往会读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再一看写作任务要求体现权衡与思考,既然要权衡,那就是要比较,就自然进入了“褒一贬一”的“站队”思维之中。

可是两则材料里的主要人物,韩信和管仲,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都是“好人”,材料里的事迹也都是“好事”,很明显不适合“褒一贬一”,但是两个历史人物的行为,似乎又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如果不“褒一贬一”,那该怎么立意呢?

要想正确立意,我们就必须回到历史的情境之中分析问题,这两则材料看似主题相同,但是发生的情境却是截然不同的,韩信的知恩图报发生在一个私人情境之中,管仲的秉公执法却是发生在一个公共情境之中,私人情境以情为主导,而公共情境以法为主导。韩信注重感情,故以千金报之,而管仲注重的是法律,所以以规章待人。

因此,这个题目学生真正需要权衡与思考的,乃是在不同情境之下的情与法的区别与取舍,而情与法取舍的背后,却是中国“礼”的精神。

何谓“礼”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做相应正确的事情,这就是儒家一直倡导的“礼”。儒家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情境下的身份哲学。在这道题的材料里,由于“公”与“私”的情境不同,韩信与管仲分别做出了偏向于“情”或“法”的选择,看似判然不同,但实际上却都是符合“礼”的精神,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并不存在“褒一贬一”。

从这道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高考作文一般会为考生设置非常具体的考试情境,因此想要正确审题立意,就必须要走入真实的题目情境之中,体会揣摩题目情境上的细微区别,从而把握题目的真实考查点,走出褒一贬一、捧一踩一的思维困境,培养发展更深刻也更广阔的思维。

 

2.注意写作任务和写作身份

在审题过程中,除了情境意识之外,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是写作任务。作文的写作任务,是指在具体的写作情境中,命题者要求写作者通过完成一定的写作指令,解决情境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由于写作情境一般由题目的材料创立,因此写作任务往往都紧接在题目的材料之后,以给出明确的“动词”的方式向考生下达具体的写作指令,要求考生按照写作指令具体成文。

一般的写作任务,往往都是“根据上面材料,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思考,感受和感悟”,这样的写作任务实际上并不明确,对考生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的考查也不明显。考生大可以根据上面的材料泛泛而谈,也算是满足了题目要求。

久而久之,考生就会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认为作文题里材料下面的那句话不甚重要,甚至在考场上会看完材料就直接进入立意环节,却忽略掉作文的具体写作任务。

比如说2023年的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2张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拿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学生们的关注点往往全在漫画之上,看完漫画之后,想当然地认为题目的写作任务还是“认识和思考,感受和感悟”,而实际上,这个题目的写作任务清楚且复杂,要求文章要“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四个动词驱动下的写作任务,构成了一篇文章完整的写作线索。要求学生先认识,再评价,进而鉴别,最后取舍。认识是理解漫画意义,评价是对漫画的价值作出判断,鉴别则要求学生要有比较思维,对漫画反映的价值作出比较,这就说明漫画中的“人”字三笔,反映的并非是统一的价值观,而是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并且要对三种价值观根据具体写作情境作出评判,最后鉴别之后还要有取舍。那么就是要学生作出选择,在三种价值观里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最终完成自己的“人”字描红。

而在实际的考场上学生对于此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认识”这一层面上,很少进入“评价”层,对于漫画中的“人”字三笔,往往也是大笔一挥,处理成并列式结构,以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理对“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三种价值观统统称赞一番后便进入口号式的“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对于题目要求的鉴别和取舍更是闭口不谈,这样成文又怎能叫完成写作任务呢?

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做“鉴别与取舍”呢?

解题的关键在于后面的一句:“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句话给了考生一个具体的写作身份,即“新时代青年”,“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三种做人方法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是否能够满足时代需要,具有时代价值,符合新时代青年的前进方向,如“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这样暮气十足的价值观是否适合新时代青年这一具体的写作身份,是十分值得探讨和思量的,自然要作出具体的“鉴别与取舍”。

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命题者往往会在题目中设置复杂且具体的写作身份与写作任务,如果忽视这一点,即使作文写得再出彩,从“回答问题”的这一角度上讲,依然不是一篇好作文。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3张

考前内部指导课,限时免费开放!机会难得,欢迎分享~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4张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5张
已经订购《考前38天作文特别指导》的读者
请联系工作人员免费获取“考前内部补充资料”
更多考前素材、时文等资料,及指导课程
将持续更新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6张

跑好高考最后一程,打好人生关键一仗!

考前压轴作文书,必选《考前38天作文特别指导》!

这本书再版三年,由百强名师打造,研读高考政策把握作文趋势,基于教考结合筛选教材主题,以近一年热点事件为主进行话题预测,从学情出发提炼有效考场作文技巧,最后带学生实现考前作文必有的一次作文巅峰体验,助力考生自信应考,打赢考场第一仗。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7张

团购优惠

高考备考 | 高考倒计时,如何走出作文的审题误区 第8张

团购获取更多优惠

增值课程及课件,扫码咨询

点击“原文阅读” 获取电子样章

上一个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考点知识训练!(10)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