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1 劳苦,辛苦。劳苦功高如此。
2 痛苦,困苦。必先苦其心志。
3 甚,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 竭力 极。无意苦争春
5 苦于,为......所苦 天下苦秦久矣
【试卷例题】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其一)
【宋】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从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注】①科考后,苏轼到凤翔就任,苏辙(字子由)随后被任命到商州,商州在风翔之东南。当时苏洵奉命修《礼书》,苏辙便请求留京侍奉父亲,获朝廷批准。②著行:排列成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是在病中听到苏辙留京的消息,写了三首诗寄给苏辙,可见二人兄弟情深。
B.诗人以“旅雁”喻指兄弟二人,“何时”则表达出不知兄弟何日能相见的期盼。
C.兄弟远别让诗人不觉得为官有何好处,思念家乡让他十分痛苦,感觉岁月漫长。
D.颈联写苏辙在京闲居可以著书立说,诗人很是羡慕,可见自己为官无暇之无奈。
答案:C
很多同学错误地选了D。从副词“真”“惟”“最”可以看出诗人对弟弟能在京城隐居,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著书)很是羡慕。
谩,徒,不要。颈联的意思为著书立说的日子多有闲暇真是好办法,步入仕途难以建功立业就不要轻易离开家乡。可见自己为官无暇之无奈。
C项中“觉”是动词,可翻译为“觉得”,“苦”来修饰“觉”,是“很,甚,特别”地意思。颔联下句翻译为“思念家乡时特别地觉得岁月漫长”。因为缺乏语法意识,理解不准确。
【高考溯源】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15题A项: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解析:“苦”修饰动词“觅”,是“很、甚、特别”。“处处是春色,人们都很想去南山寻觅春色”,“苦”字表达出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著。”下阕首句“翁前子后孙扶掖”中的“翁”指“父亲”,引申为祖父,泛指老年人,“翁”并非指作者自己;“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曲解文意。故选A。A项错误。
【失分探究】
u缺乏语法意识,理解不准确
u混淆词语古今义,用今义释古义
u错用词语的义项,以彼义代此义
u曲解词语的比喻义
u忽视词语的语境义
u误解词语的指称义
【例题探析】
一、缺乏语法意识,理解不准确(见上)
二、混淆词语古今义,用今义释古义
野歌(2018年全国卷Ⅰ)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题B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选项涉及对诗句“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穷”字的理解。“穷”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困厄,处于困境”,常常和“达”相对,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名句。而表示“生活困顿,财物匮乏”意思的字是“贫”,“贫”和“富”相对,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之说。选项中将“穷”的“处于困境”的古义误解为今义“财物匮乏”,错在以“今”释“古”。
三、错用词语的义项,以彼义代此义
鹊桥仙·赠鹭鸶(2021年全国乙卷)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题D项: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选项中的“听觉”一词是由原词句“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化用而来的。但这里的“听”是“听任﹑听凭”的意思,是副词。而选项中却将它误解为名词“听觉”的意思,错在将“听”字的两个义项混淆,张冠李戴。
四、曲解词语的比喻义
寄江州白司马①(2021年新高考Ⅰ卷)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②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③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题B项: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诗句“湓浦曾闻似衣带”是一个比喻句,把“湓浦”比作“衣带”。而题干中却将“衣带”误读为“一衣带水”。“一衣带水”常常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之意,所以就有了后面的“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的错误。
五、忽视词语的语境义
苦笋(2020全国卷Ⅲ)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14题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选项中的“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来源于诗句“约束儿童勿多取”,其实诗句中的“取”已经不再是“取食”的意思,而是拓展为对外物的“攫取、获取、挖取”。
六、误解词语的指称义
赠别郑炼赴襄阳(2020年新高考Ⅰ卷)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题B项: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选项信息来源于“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一句。诗句中的“此”指代的是后句中的“此”应包含三层含义:国家戎马交驰,自己老病缠身,朋友远赴襄阳。“过日”是度日之意。这种生活让作者一想起来就心惊神伤,而选项却将“此”的指称义误解为“面对离别”,即“此”的指代意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