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 主观题答题术语汇总!

四季读书网 25 0

一、原因类

0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维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②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③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④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理论基础⑤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的政权进行管理

0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Ⅰ:有利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②农民自身:农民不同程度的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

Ⅱ:不利①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顽固的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政治: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③灾害:严重自然灾害

0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②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保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③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④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0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②政治: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③文化: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④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中国自然经济经济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前提条件: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③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的有力进攻④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0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Ⅰ: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Ⅱ:从运动自身看:①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②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③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④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0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Ⅰ:兴起的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④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⑤组织:革命团体,特别是同盟会的成立⑥军事:在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Ⅱ:失败的原因①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②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③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⑤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⑥组织: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0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①中国: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②美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受西欧日本挑战;美国经济发展进去滞胀状态 ③根本原因:国家利益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09.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①地理: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多地狭、耕地较少②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③阶级:工商业阶层实力增强④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⑤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⑥外部: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

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Ⅰ:必要性: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②社会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Ⅱ:可能性:一主观条件:①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③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二客观条件:①内部:地理知识进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②外部: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

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①生产关系: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战争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家职能发生转变,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经验教训: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④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

⑤社会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

二、影响类

1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1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权②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的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14.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更是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15.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Ⅰ: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①政治: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③社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④对外: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Ⅱ: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①政治: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③思想:出现了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④社会: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④对外: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16.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①消极: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②积极: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7.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局限性: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走向失败

18.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①外交环境: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②经济建设: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③祖国统一:为外部势力从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④教育与生活:随着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1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②对亚非拉: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③对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0.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①对法国: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对欧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③对亚洲: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④对资产阶级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⑤对世界: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①从近代化史观看: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从文明史观看: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③从整体史观看:其形成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列强间展开激烈争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2.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Ⅰ: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蒸汽时代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社会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④国际关系: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

Ⅱ: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力:电气时代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社会关系: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④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Ⅲ: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生产力:信息时代②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③社会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福利国家兴起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明显

三、评价类

23.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Ⅰ: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②经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③社会: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Ⅱ:消极:①政治: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 (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①从皇权与相权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②从三省间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牵制监督,又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24.全面评价科举制

①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消极: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5.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①经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中国近代化之路②对外: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③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④教育: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⑤军事:创办了军事企业、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26.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①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一: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二: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三: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四: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社会: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有爱风气兴起)

③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④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2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

28.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Ⅰ:积极:①政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②文化:促进了古代西方奴隶制文明的繁荣③世界: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Ⅱ:局限:实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

29.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Ⅰ:积极:①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政治: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③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④经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深远: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示范作用

Ⅱ:局限:①人权: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②实质:明确财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③深远:允许黑人奴隶制存在,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隐患

30.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①近代史观: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严重经济危机,探索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社会史观: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遏制法西斯势力在美国崛起,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③从生态史观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④整体史观: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世界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31.如何评价两极格局

①积极: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②消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导致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认识类

32.如何认识古中国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关系

①选官制度的作用:官员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保证中央权威;同时制度化的远官标准,对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高素质的官员队伍起到重要作用②监察制度的作用: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有利于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和维护政令的畅通③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33.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化

Ⅰ:中国:①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②趋向:专制③形式: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的工具④对文明影响:有利于保障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使文明的进一步延续

Ⅱ:古希腊、罗马:①特点:理性、个性、平等、主宰等②趋向:民主法制③形式:以法律为保证,以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④对文明的影响: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易导致分崩离析,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总结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局限性

34.如何认清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①从范围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②从表现看: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③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④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5.如何认识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

①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②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③体系: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④影响: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加固,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36.多角度地认识三民主义

①从时代背景看:其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②从纲领内容看:其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政权,建立共和国③从民生意识看:其借鉴欧美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④从民主政治看:其倡导民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⑤从时代发展看:其与时俱进,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

3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一个方向和主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②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③三个阶段: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再到思想文化阶段④四个阶级:参与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各个阶层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提出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新方案和新思想⑤五大运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8.如何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性质: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②权力分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③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9.如何认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①从联邦制来看: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这样既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又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既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②从三权分立体制来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以防专制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从两党制来看:两党通过选举不仅控制国会,还左右着总统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0.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Ⅰ:特点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Ⅱ:评价:①积极: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它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在二战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消极: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根本问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渐突出,为日后苏东剧变埋下隐患。

41.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Ⅰ:原因:①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③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④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到来的

Ⅱ: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多Ⅲ: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Ⅳ:评价:①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但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②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③对发展中国家:为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但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学习资料合集】领取方式

点击名片,关注备考英语

注意:不是评论区留言哦~

回复【语法】领取《资深英语老师推荐的语法口诀》

回复【单词】领取《高中必背3500个单词》

回复【选择题】领取《历年高考英语经典选择题1000道》

回复【填空】领取《全网完形填空最全提分攻略》

回复【考点】领取《英语考纲100个高频考点》

回复【短语】领取《常考的526个短语及经典例句汇总》

回复【句子】领取《高考英语必看的255个句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