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琼工作室·高考试题分析】《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增强素养 立德树人 ——2023高考文综全国乙卷历史试题分析》耿晓燕

四季读书网 13 0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教学中应紧跟高考脚步,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2024是陕西省旧教材高考的收官之年,处在新旧高考之间,承前启后,一方面要融入新高考,另一方面也对往年高考进行分析学习,为2024高考汲取养分。

  2023年高考已落下了帷幕,但是高考并没有结束,仍在继续,所以对试题的研讨分析余音未绝,因为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下面就从试题总评、试题结构、试题特点、命题趋势和复课方向四个方面来谈谈对高考的感悟和认识。

  一、试题总评

  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试题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遵循“一核四层四翼”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落实了《课标》修订的精神。命题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国家目前教育的形势,让新旧课标得以施行,并能落实,让新旧高考平稳衔接,给教学指明了方向,“命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创造新情境,聚焦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取得新突破。

  试题遵循近年来形成的命题风格与设计思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基本一致,试题情境和问题设计得以完善和改进。依据高校的选才要求,试题扩大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延续了2022年试题难度的做法。

  整体看,本套试题符合新课标以及高考评价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和效度,发挥了服务高校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和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双重效用。

  二、试卷结构

  (一)题型角度

  客观题是高考历史试题的重要题型,12道,48分;一般三种分类标准:从命题素材或载体的选取角度可以分为史料主旨类、图画类、表格类等;从主干知识或内容角度的考查可以分为“背景、原因”类、“特征、特点”类、“影响、作用”等;从命题设问角度可以分为“反映、体验”类、“表明、说明”类、“据此可知”类等。

类型

2021

2022

2023

“反映、体验”类、

7

4

6

“表明、说明”类

4

6

4

“因果、目的”类

2

5

5

“推理、判断”类

7

6

5

“比较、变化”类

1

2

1

“理解、阐释”类

4

5

5

  通过研究试题可以发现,这次试题比较稳,不管是从命题素材或载体的选取角度可以分为史料主旨类、图画类、表格类等;还是从主干知识或内容角度的考查可以分为“背景、原因”类、“特征、特点”类、“影响、作用”等;以及从命题设问角度可以分为“反映、体验”类、“表明、说明”类、“据此可知”类等;几乎和前两年没有多大变化,唯一就是图画表格类弱化,表格类今年没有,图画也只有一个。

  主观题。综合题41、开放探究题42题和选做题(4547)从设问分析,主要分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   

(二)从内容角度

这几年高考是新旧高考过渡时期,所以高考特别注重通史兼顾专题史,教材的编排从以前的注重专题史到通史,改变了以前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专题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时就同时学习,而高考就体现了这一趋势,让一核四层四翼更加明晰,让立德树人更加落到实处。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考查内容的选取及其所占比重,体现以下突出特点:第一,与2022年相比,政治史基本持平,经济史的内容略有降低,文化史的内容略有提升,三个模块的比重基本平衡。42题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41题包含世界、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断限、模块难以界定,符合高考命题的“综合性”考查要求。第三,与2022年相比,四史、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略有提升,这与目前世情、国情和中国实际教材的比例也是大致相同的。

  三、试题特点

  (一)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今年的试题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术和社会热点没有刻意回避,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导向,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29.1920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30.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31.1981年,北京京剧团工资改革等都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导向和立德树人的政治要求。直接落实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考查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等,有助于引导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今年高考命题兼顾了实验课标和修订课标,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例如,24题考查了孟子时个体农民自给自足情况,问反映的背景,进而考查小农经济产生的背景,落实了对时空观念合唯物史观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阐释;25题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直接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在主观试题和部分选择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整合其他核心素养的考查,代表了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向。

  今年的试题不仅和新教材联系紧密,加强了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还注重服务选拔。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等。此题强调基层治理,这体现旧教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和新教材的内容联系紧密。此题还表明,只有广泛阅读、注意知识积累者方能应对,对知识深度理解,对知识进行拓展才能回答,让高考成为高校选人的第一关,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合格学生。

 (二)试题材料化,命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今年的选择题,从设问的指向来看,多反映类,说明类、据此可知,得益于,有助于等,设问更灵活、更多样,指向更明确了,其中“可以说明”这一表述出现频率最高。图表类缩减,回答时不仅依托学科知识,而是要逻辑推理,如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学生缺乏知识支撑,需要联系南宋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社会状况就能回答。这一变化,可能是一种投石问路,更是考查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一种尝试。

(三)、选修模块考查平稳恒定

  今年选修模块的命题延续近两年回归教材的做法,加强了与教材的联系,45题,考查了戊戌变法;47题考查孔尚任,戊戌变法在选修和必修都有学习,而孔尚任是在旧教材人教版必修三《辉煌灿烂的文学》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学习中国古代人物时,也学习了人物评价的方法,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纲要》上)明朝文化时提到;46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转折性战役之一的阿拉曼战役,这更是直接考查了教材。这都属于教材的内容。今年高考“导向教学”的功能昭示我们:必须改变选修教材的教学方式,整合选必修并且结合统编教材,这样才能让考生在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力求继承与创新并存


2021                                             2022     

3年模块汇总

2023

卷Ⅰ

乙卷

政治

经济

文化

乙卷

24

西周到春秋的分封制

商周南北联系加强

2

1

 

春秋战国时的经济

25

两汉户数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唐朝书体

1

2

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本质。

26

宋代政府对重农抑商的看法

宋设通判

1

1

1

南宋时期理学繁荣的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27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

明市镇繁荣

1

1

1

明清时期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考情分析

①每题的考查时段基本固定:第24——先秦时期;第25——秦汉时期;今年在开放试题42题考了,第26——唐宋时期;第27——明清时期。其中先秦、汉、唐、宋、明清统一国家时段的命题量大体相当,亦是高考集中命题的时段。②仍然为主干知识,古代政治和经济是命题的核心区域,但2023年,2526题文学艺术发展之外,渗透“文化自信”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成为热点。③宋、明清商品经济是近年高考特别关注的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其影响下的文学艺术、社会成为热点。④关注人本,贯彻“立德树人”,日益注重大一统,多元一体,贯穿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鲜明的价值指引。


2021

2022

3年模块汇总

2023

卷Ⅰ

乙卷

政治

经济

文化

乙卷

28

1898年政府废八股,书商的情况

维新变法

2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9

1934年,面对当时情况,毛泽东做出的政策调整;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科学性

1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0

土改后,解放区对妇女地位的重视;

中共政策调整(抗日)

2

 

1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文化策略。

31

建国后工人阶级队伍情况报告,特别是1950年后的参加工作的职工出身情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2

 

改革开放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

考情分析

①每题的考查时段基本固定:第28——晚清时期;第29——民国时期;第3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今年考查了共和国史过渡时期历史,第31——新中国时期,尤其经济体制改革。其中晚清和新中国时期集中在经济模块命题;民国时期近年注重考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思想、一五计划命题。②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和抗日战争是高考的侧重点,就像今年高考41年,其中甲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重中之重。③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后4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分析影响近代发展的因素,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从现代化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从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政策入手,分析经济政策的目的、作用,把握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点。④文化上,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为主,突出了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曲折历程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主题创设情境考查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021

2022

3年模块汇总

2023

卷Ⅰ

乙卷

政治

经济

文化

乙卷

28

1898年政府废八股,书商的情况

维新变法

2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9

1934年,面对当时情况,毛泽东做出的政策调整;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科学性

1

2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0

土改后,解放区对妇女地位的重视;

中共政策调整(抗日)

2

 

1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的文化策略。

31

建国后工人阶级队伍情况报告,特别是1950年后的参加工作的职工出身情况。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2

 

改革开放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

考情分析

①每题的考查时段基本固定:第28——晚清时期;第29——民国时期;第3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今年考查了共和国史过渡时期历史,第31——新中国时期,尤其经济体制改革。其中晚清和新中国时期集中在经济模块命题;民国时期近年注重考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思想、一五计划命题。②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解和抗日战争是高考的侧重点,就像今年高考41年,其中甲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重中之重。③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后4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分析影响近代发展的因素,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从现代化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从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政策入手,分析经济政策的目的、作用,把握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点。④文化上,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为主,突出了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曲折历程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主题创设情境考查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021

2022

3年模块汇总

2023

卷Ⅰ

乙卷

政治

经济

文化

乙卷

32

16世纪起到18世纪末,欧洲殖民竞争情况;

雅典官员的前提条件

 

2

1

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情况。

33

18世纪90年代,法国议会对家长和孩子权利义务和规定;

人文主义促使民族意识萌发

 

2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和王的较量

 

34

1900年代初期物理学发展;

二工德国航运业与对外扩张

 

1

1

1

1929-1933大危机后,美国的情况。

3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艺术发展受国家控制。

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1

1

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以前)考情分析

①每题的考查时段基本固定:第32——古代希腊罗马;第33——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第34——20世纪前期的世界;第35——二战后的世界。②政治上,有两大命题热点:一是古代希腊罗马。这一内容每年每卷必考,且时考时新。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是高考重要的切入点。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极格局、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欧洲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对这一内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是核心。③经济上,世界近现代史重在经济的考查。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等是命题重点。这些内容与现实热点联系密切,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经验借鉴,因此高考在此命题的热度不减。④文化上,命题集中在人文精神、启蒙思想。文学艺术如何反映历史的存在。

41题(25分)综合题

年份

试卷类型

命题立意

主干知识

2023

中外关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上的主张。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抗日战争中中共的立场及当时的情况、国民党的立场及国民党当时的实力,美国的立场以及它的国情

2022

中外关联

运用材料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背景、特点、原因及评价

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中国外交、经济发展、科技发展

2021

中外关联

古今贯通

从时代特征考查东西方史书撰写的异同及反映的时代背景

雅典民主政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汉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汉代儒学及史学

42题开放探究

年份

试卷类型

命题立意

主干知识

2023

阐提取信息说明型

释论证说明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上的主张。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抗日战争中中共的立场及当时的情况、国民党的立场及国民党当时的实力,美国的立场以及它的国情

2022

阐释论证说明型

以东汉良吏记载史料,从历史阐释、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等角度,考查对东汉政府统治及国家治理的解读、辩证论述。

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中国外交、经济发展、科技发展

2021

提取信息说明型

运用图文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角度考查解读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年份

试卷类型

命题立意

主干知识

2023

阐提取信息说明型

释论证说明型

分别概括陈时政、黄曾源、严复的主张,对三人的主张进行评价,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戊戌变法

2022

阐释论证说明型

简析荀子对商鞅变法后称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和评价商鞅变法,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商鞅变法

2021

提取信息说明型

阐释论证说明型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地江楚会奏变法方案和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以及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并且都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

戊戌变法

47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年份

试卷类型

命题立意

主干知识

2023

提取信息说明型

阐释论证说明型

分析孔尚任成功的历史条件,简析孔尚任宦海沉浮的原因,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古代人物评价

2022

提取信息说明型

阐释论证说明型

从材料中得出对冯道的评价,然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评价人物的要素。

以及主要思想潮流和古代历史人物评价

2021

提取信息说明型

阐释论证说明型

根据所学和材料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会议的原因,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会议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

四、命题趋势与复课方向

  依据高考试题分析、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在2024年高考复课中,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宗旨: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贯穿国家意识、核心素养、把时事政治热点和周年大事和现实紧密相连。

  注重中共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民政协史的教育,坚持把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等都贯穿于教学中,练习,把选择题归类,进行专门训练;把非材料题也进行归类,专门训练,让他们进行思维的技巧性,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分析题意,理解题意。

  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二)教考统一,双基主干知识仍是支撑。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所以出题时,万变不离宗,基础知识到位,基本方法过硬,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王道。

  中国古代史出题一般就是在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阶段出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经济、特别是工商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高考的出题主要在:中国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成就;当代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世界史高考出题主要在: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及其特点;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源流、发展、特点及其影响;近代现代世界科学、艺术发展历程;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苏(俄)联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

(三)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高考历史学科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或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对论证结果进行反证、探索和创新,凸显思维的个性和潜力。如文综乙卷第42题以梁启超对“民德”的观点为主题,构建多视角问题任务,学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对观点进行商榷补充。试题具有较强的思维力度,对启发学生独立探究和进行观点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四)双新双减下,教师怎么做

  1、成为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终身学习,让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注重本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以便让自己处理好各种关系,同时也可以个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深切体会学习是痛并快乐的,是人生获得幸福的途径,因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思维、学会判断)

  2、教学中,要以生本课堂为主体,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学科融合教学,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激疑增趣。让缘景明情,身临其境,然后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得以实现。从而立德树人得以实现。

  3、夯实基础,注重双基。建立合理知识框架体系,强化主干知识点理解,因为高考是主干知识常考常新;注重史学常识的积累(可以和语文同步)注重方法论历史题的练习,增加人文类社科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科分析能力。注重历史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让历史生活化,现实化,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真正让人明智。

耿晓燕,渭南市杜桥中学历史教师,硕研学历,历史学硕士,青少年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科融合教学,大单元教学。多篇论文发表,多篇教学设计获奖。主持的市区级课题多项已结题。指导的四个省规划课题已立项,五个区级课题已结题。躬耕教坛,矢志不渝。桃李芬芳,乐享教育。【闵琼工作室·高考试题分析】《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增强素养 立德树人 ——2023高考文综全国乙卷历史试题分析》耿晓燕 第1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