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的“杨教授”》(3)——科学种田

四季读书网 1 0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活学活用,科学种田

家里人多、地多,真正的劳动力又少,爱看书学习的“杨教授”就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开始活学活用,科学种田,甚至还自学拿到了那个年代不容易拿到的农业大学证书。

说到他的庄稼地,即便不告诉你哪一块是他的,只要你走近地头也能一眼就认出。

比如大家种的小麦都是一亩地二三十斤种子,他在播种时一亩地却只给十来斤种子,使得人家的地里都是绿油油、长势喜人的麦苗,他家的却是稀稀拉拉的麦苗。傍晚时分,还总能看到下班回家的他蹲在麦地里剔麦苗,将本就不多的麦苗给拔的一棵是一棵。而他家的地头也总是能吸引不少过路人,蹲在地头看他这块奇葩的庄稼地,看他这个奇葩的人,好奇地询问他这是啥稀奇的种法,而他却是遇到真心想了解的人,就多说几句,遇到只是好奇的人,就顾左右而不言他了;

再说红薯地,那就更好区分出哪块儿是这家的了。传统红薯地里的红薯秧子,都是过几天给长长的红薯秧子来回翻一下;他家的红薯地里,直接就是手拿剪刀去剪,将一个像女人长发一样的红薯秧子直接给剪成男娃娃头;本来每两棵红薯之间的距离就宽,这“剪了头发”的红薯地看着就更另类了。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热闹的人总是不嫌事大,忙着收割自家的庄稼,同时还关注着这个“怪人”的庄稼收成。

别人家的小麦地里密密实实,棵棵壮实,但是产量一般,而老杨家的麦苗稀稀拉拉,就像营养不良的小可怜虫,长大了后,也是能看出好像能数出来的棵数,收割时候那麦穗更是沉甸甸的颗粒饱满,沉的无论那麦秆子再怎么健壮也都挺不直腰杆子,产量更是不用提了。第二年就开始播种的时候,老杨家里就开始不断来邻居要换种子。

而红薯地里,更奇葩。跟往年都一样,家里劳力不够,每到收获季节就要请几个同事来帮忙。

这一天又是大家下班后的傍晚时分,老杨的一个同事嘻哈着,又惊奇的吆喝着,我的这个红薯估计不小啊,挖了半天了感觉还不到底,那个同事也说,我的这个应该也不小。

就在这嘻哈中,终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拔出了第一个大红薯。大家此时脸上的表情真是复杂呀,吃惊、喜悦,大大小小的惊呼声,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一样的这群人,引来了无数围观者,老远看过来,还以为这里发生啥大事了呢?

几个城里人,哪干过这力气活,个个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走时还非要带走俩红薯,说要回去炫耀炫耀,看谁见过这一个麻袋最多只能装两块红薯的情景。

这都是四十来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像这种农作物产量是极少见的,一块红薯一二十斤,那是当时独有的,就是放现在也是少见。就这种红薯产量,在几年后,才听说农科院也出现了有这样的产量。


待续《初中毕业的“杨教授”》(4)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